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天然气水合物临界成核受控于客体分子自扩散

气体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分子(主体)和气体分子(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客体)组成的笼形晶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和永久冻土地带,是一种潜在的能源。当它在海底油气管道中形成,则会堵塞管道、影响生产,因此研究其形成机制有助于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为避免二次水合物形成从而保障海底油气管道的安全输运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前人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气体水合物和冰的稳定区),气体水合物比冰更容易形成,而且不同气体分子对水合物结构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因此,不同气体分子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张正财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Peter G. Kusalik和中科院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光军合作,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7种气体水溶液的性质及其与水合物临界成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气体分子水合壳(图1)变得越来越有......阅读全文

日本率先开发可燃冰 各国已经展开竞逐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公布,已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称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这一消息让非常规天然气再度趋热。   相比过去两年全球热炒的页岩气,可燃冰蕴藏的天然气资源量还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会继页岩气之后再度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   各国竞逐   可

中国设立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承建

  12月19日,科技部印发了批准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澎湃新闻12月20日消息,科技部在文件中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

沉睡的“能源之王”:可燃冰商业化道路仍漫长

  它被研究人员称为“能源之王”,已探明储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两倍。   深深的海底和厚厚的冻土之下,“沉睡着”规模庞大的能源宝藏: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将深埋地下的能源开掘出来,通过管网运输,使之转变成居民燃气灶里燃烧的火苗,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可燃冰商业化竞赛中,走在

“冰火”试采催生中国能源变革

  多年来,中国受困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根据相关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经过艰苦努力,虽然实现了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前一年下降了4.7%,但比重仍然高达62%。这种长期形成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炭在开采、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污染日益累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雾霾锁城”为代表的一

可燃冰试采60天产气超30万立方米 实施关井

  记者9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试采工程已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该次南海天然气水

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 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

  26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

可燃冰资源引多国关注 为石油天然气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类似冰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可燃冰”储量丰富、分布广阔,科学家们预测,它是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2012年2月15日,日本开始在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从海底试采“可燃冰

中科院大化所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叶茂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上。  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纳米孔晶体材料有各类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

大连化物所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叶茂、中科院院士刘中民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  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

“可燃冰”岩芯气体采集技术获重大创新

   记者21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岩芯气体采集技术获重大创新。   由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科研人员研制的两种适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岩芯气体采集的方法――真空恒温提取法和恒温振荡排水提取法,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和采集气体样品的质量,相关技术已

中石油:找寻深海中的“可燃冰”密码

  今年5月10日,在位于我国南海的神狐海域,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一束橙色的火焰喷薄而出,在浩瀚的蔚蓝色海面熊熊燃烧,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随之传向世界:我国在水深1266米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这标志着中国“可燃冰”试采圆满成功!  “可燃冰”试采成功,对于改变我国能源结构,降低石油等资

北大卢海龙团队:走在可燃冰开发领域世界前列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能量储层密度高,热值高,污染小,资源量丰富,分布广泛,被认为是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但是,可燃冰开发难度非常大,以至于日本、美国等国家多年来一直难以实现产业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可燃冰的发现历程

  可燃冰的发现   19世纪3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到天然气输气管线中形成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因为水合物造成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堵塞问题给天然气工业带来许多麻烦。1934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同年,美国学者Hammerschmidt发表了水合物

我国攻克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

第二轮试采平台蓝鲸二号图 中国地调局供图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6日召开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果汇报视频会上获悉,此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

预计中国2030年有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

  “目前,我国正加速推进南海可燃冰资源勘查、开发和产业化。”12月19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在广州召开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开发”高端论坛上透露说,预计我国2030年有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  据悉,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登上商用舞台

  过去两年中,一些在小城的街道上奔驰的货车和轿车身上藏着一个大秘密:它们的油箱里装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晶体材料,这些材料中充满了直径约1纳米的小孔。甲烷分子整齐地排列在这些小孔中,准备为汽车的内燃机提供燃料。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正准备利用这些物质推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商界正对MOF的应用

李小森:中国可燃冰商业开采有多远

  天然气水合物,又名可燃冰,这个原本只为专业人士了解的新能源,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供应的日益短缺,近年来为广大民众所关注。我国可燃冰的研究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商业化开采?近日,《科学时报》专访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李小森。各国期待:储量

青海发现“可燃冰” 意义可媲美大庆油田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祁连山南麓“可燃冰”钻探现场。   可燃冰   从发现岩心涌气现象到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青海煤炭地质105勘探队全体职工整整努力了五年。龙腾飞摄   青海“可燃冰”是如何发现的   中低纬度冻土区首次发现 意义可媲美当年大庆油田   近日,青藏高原发现“可燃冰”的

可燃冰试采成功:奏响深海“冰与火之歌”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将“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列为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并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鼓点铿锵。上天入地下海,一系列“中国震撼”卷起科技进步的“中国浪潮”,定义世界新的未来。有

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 多技术超石油工业防砂极限

  今年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圆满结束。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具有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特点,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可燃

我国冻土带可燃冰“藏宝图”初现端倪

2007年年末,在各路媒体梳理评点我国能源领域年度十大新闻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当仁不让地占据一席之地。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通俗称谓,这种新型的能源矿产是全球公认的优质的石油替代性资源。有媒体评价,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为我国能源界展示了一个后石油时代的美

日本确认日本海沿岸存在表层型可燃冰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宣布,首次确认在日本海一侧广泛存在可燃冰,而且属于表层分布的类型。经济产业省准备在2014年度开始进行调查,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可实现商业开采的蕴藏量。   经济产业省指出,迄今为止,在新潟县上越近海和石川县能登半岛以西海域,共发现了225处称为“气烟囱结构”的地形,而只有可燃

能源独立为美国经济复苏带来正效应

  ●美国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了美国就业、家庭收入、政府收入的增长   ●当前美国相对低位的油气价格带动了美国化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复兴   ●预计在今后3- 5年内,“能源独立”将与美国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协同促进,为美国经济复苏与增长带来正效应   ●美国“能源独立”趋势下油气对外依存度的

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十大里程碑事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2017年我国科技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

我国南海可燃冰试开采60天圆满结束 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

  7月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实施关井作业。自5月10日试气点火以来,已连续试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

中国高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讨论会召开

中国高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新观点、新学说科学讨论会召开   11月5日至7日,由青海省科协主办的“中国高寒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新观点、新学说科学讨论会”在西宁召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韩凤清研究员及唐启亮参加此次会议。   科学谈论会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开发利用前景、

气体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

  近年来,美国借助页岩气开发领域的突破,积极向清洁能源转型,推动制造业回归,并加快向“能源独立”政策目标迈进。这不仅对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制造业竞争状况、地缘政治博弈、气候变化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趋紧

解析:可燃冰是一种危险能源 开发利用难

  可燃冰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气候寒冷致使矿层温度下降,加上地层的高压力,使原来分散在地壳中的碳氢化合物和地壳中的水形成气—水结合的矿层。二是由于海洋里大量的生物和微生物死亡后留下的遗尸不断沉积到海底,很快分解成有机气体甲烷、乙烷等,这样,它们便钻进海底结构疏松的沉积岩微孔,和水形成化合物。

未来能源格局:煤炭革命非革煤炭命

   当今中国,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社会追求的一种时尚。然而去年10月,在韩国大邱召开的第22届世界能源大会的报告中却有这样一段话:“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构成的基础,煤炭仍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这段话告诉我们,尽管新能源得到很大发展,但世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