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1亿年前甲虫靠“吐舌头”捕食

长舌一伸一卷,眼前的小飞虫就成了腹中餐,这样的捕食场景常在青蛙、变色龙之类的动物身上看到。但你能想象,早在恐龙时代,就有甲虫掌握了类似的捕食技能吗?近日,一个中、美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里发现了正在“吐舌头”捕食的甲虫。 这一发现也为研究早期昆虫的形态和演化增添了新例证。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上。 此次发现的“吐舌头”甲虫,学名突眼隐翅虫,是一类捕食性昆虫,至今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由于“吐舌头”的过程转瞬即逝,关于这类昆虫在远古时代如何捕食,至今也没有准确记载。本次研究里,古生物学者对两万多枚琥珀化石进行细致筛选,最终才大海捞针般找到两枚“吐舌头”的突眼隐翅虫化石。 领导此次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介绍,与青蛙和变色龙伸出真正的舌头不同,突眼隐翅虫伸出捕食的“舌头”其实是特化的下唇。将琥珀化石打磨到1毫米左右的厚度后,研究者们借助显微镜还原了远古突眼......阅读全文

缅甸琥珀揭示甲虫高度特化的捕食行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团队通过对缅甸琥珀中大量的隐翅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两种突眼隐翅虫化石。该研究2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近几年,蔡晨阳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黄迪颖对大量缅甸琥珀昆虫化石进行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并与

研究发现1亿年前甲虫靠“吐舌头”捕食

  长舌一伸一卷,眼前的小飞虫就成了腹中餐,这样的捕食场景常在青蛙、变色龙之类的动物身上看到。但你能想象,早在恐龙时代,就有甲虫掌握了类似的捕食技能吗?近日,一个中、美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里发现了正在“吐舌头”捕食的甲虫。  这一发现也为研究早期昆虫的形态和演化增添了新例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缅甸琥珀中甲虫“吐舌”式捕食行为

  昆虫纲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而隐翅虫科(鞘翅目)是昆虫中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庞杂类群,分为32个现生亚科,已描述的种类大约70000种。目前隐翅虫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它们形态特征的演化,而对某些隐翅虫特殊行为的演化历史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研究团队

捕食风险假说

捕食风险假说捕食风险假说(Risk of predation by otherectotherms)认为由于适应的原因,增加幼年个体的死亡率有利于动物在身体体积较小时就提前成熟。这样对经历变温动物捕食作用的个体来说,温度升高可以作为增加捕食风险的一种信号,因此温度升高有利于动物在以牺牲动物个体生长时

狡猾甲虫伪装蚂蚁

  这是进化史上最阴险的策略。隐翅虫会完全融入军蚁团,但它们不会帮忙,而是吞掉毫无戒心的同伴。  这种骗术如此成功,它在至少12种隐翅虫寄生物种中发生了独立进化,这一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这种甲虫的整个身体形状与它们的猎物军蚁极其相似,而且其散发的气味和行为模式都很像蚂蚁。它们甚至会加入军蚁的突袭

猎鹰捕食:盯住固定点

 一只斯温氏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蝙蝠洞里攻击巴西犬吻蝠群。 图片来自:Caroline Brighton    一只斯温氏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蝙蝠洞里攻击巴西犬吻蝠群的合成帧序列,白线连接的是这只猛禽与所捕获猎物,这条线随时间推移方向不变,说明蝙蝠的位置是不变的。图片来自:Caroline

斯威士兰发生蜂房小甲虫疫情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消息,8月14日,斯威士兰农业部向OIE报告称,斯威士兰霍霍区发生蜂房小甲虫疫情。   本次疫情于8月13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未知。   具体发病情况如下:

意大利发生蜂房小甲虫病

  2015年10月30日,意大利卫生部向OIE紧急报告,9月15日至9月28日,卡拉布里亚大区发生4起蜂房小甲虫病。涉及的易感动物有250箱蜜蜂,已全部销毁,其中14箱发病。诊断性质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感染来源尚不清楚。意大利上一次发生蜂房小甲虫病是在2014年12月15日。

甲虫用酒灌溉真菌花园

  没有人喜欢发霉的桃子,所以一些农民通过在酒精中浸泡这些果实阻止真菌生长。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虫道真菌。使用这些真菌的甲虫可以在“花园”中用乙醇培育出这些菌。一项新研究表明,酒精不仅能帮助这种真菌生长,而且还能抑制与真菌争夺资源的微生物“杂草”。   食菌小蠹通过靠钻进树木和正在生长的真菌生存。

琥珀揭开恐龙-甲虫共生关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5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