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找到反制办法!消除多种肿瘤对PDL1抑制剂的耐药性

最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bert Blelloch教授团队发现,肿瘤分泌的外泌体可能进入肿瘤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抑制免疫细胞。他们还发现,抑制肿瘤外泌体的形成和释放,能消除多种肿瘤对PD-L1抑制剂的耐药性,并让免疫系统形成对该肿瘤的长期免疫记忆,使其充当了肿瘤疫苗。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在某些癌症中,将肿瘤组织中的PD-L1表达水平作为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标志物,是不准确的,而血液中的PD-L1水平也应当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关研究发表在顶级期刊《细胞》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Mauro Poggio博士和Tianyi Hu博士[1]。Robert Blelloch教授 从论文来看,Robert团队应当是在2018年那篇《自然》论文发表之前,就独立发现了肿瘤通过外泌体释放PD-L1压制全身免疫系统的现象,所以这篇文章将从发现之初开始讲起。 PD-(L)1抑制剂开启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但是其局限也同样为大家所熟知......阅读全文

外泌体是什么

外泌体于1983年首次被发现,是由于细胞膜内吞形成内体,内体限制膜发生多处凹陷,向内出芽形成微囊泡,从而形成的具有动态亚细胞结构的多囊泡体。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构成外泌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外泌体有多种分泌途径,对细胞间通信、疾病的传播及组织修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泌体与受

什么是外泌体

什么是外泌体人到中年,最难以启齿的矛盾便是脸上越来越多的皱纹和内心与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今天的容颜不被明天改变,什么玻尿酸、水光针甚至是干细胞美容,我都勇于“尝鲜”。而作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体”,我更是不愿错过。毕竟它虽然是近两年兴起的美容模式,但其发展历史也已经有40多年了

近期外泌体重要研究成果一览!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外泌体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来源:Nature  【1】Nature:一种特殊的“诱饵”外泌体机制或能保护宿主抵御细菌感染  doi:10.1038/s41586-020-2066-6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

Nature子刊:外泌体仿生纳米颗粒,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对肿瘤的存活、增殖、转移及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肿瘤干细胞通过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维持着肿瘤细胞群的生命力。  肿瘤干细胞的运动和迁徙能力使肿瘤细胞的转移成为可能,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并具有多种耐药分子,从而对杀伤肿

癌细胞太狡猾!华人学者发现它们竟能麻痹免疫系统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项来自华人学者的重磅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徐小威教授与郭巍教授的主导下,一支跨国科研团队发现了癌细胞不可思议的狡猾一面——为了抑制免疫系统,它们竟会放出“无人机”去远程干扰免疫细胞的活性!  我们知道,免疫疗法是最近兴起的重磅抗癌疗法。它所针对的是PD-1/

外泌体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特异性

  一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通过释放外泌体,使受纳器官做好准备,形成转移灶。  癌细胞通过血液由起源部位传播扩散到远处器官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个过程并不随机;相反,一些种类的癌症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分子程序,优先寻找特定器官,并在该处筑巢。这种寻找目的地的行为涉及到逃避原发肿瘤的癌细胞(有时也被称

关于外泌体的肿瘤应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由多种活细胞通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生物学机制而形成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纳米级微小囊泡。其最早是在1983年由Johnstone RM等研究羊成熟网织红细胞过程中囊泡的形成时发现,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都可以被一些细胞以胞吐的方式所释放,如: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且广泛分布于

外泌体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在1983年被*报道,在网织红细胞中发现,但由于早期对外泌体认识的不足,所以在起初,其仅被人们认为是细胞外的“垃圾”。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外泌体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反应以及细胞的突触生理功能。在病理组织细胞中,人们主要是研究外泌体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表明,外泌体通过细胞间的交流通讯广泛

Cancer-Discovery:PDL1/PD1阻断治疗的全新耐药机制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癌症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是对这些免疫治疗药物的高抵抗率却阻碍了这类药物的使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需要对产生耐药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最近,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上调CD38来抵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进一步揭示了其获得性耐药机制。  

外泌体是什么?外泌体(Exosome)研究正确打开方式

外泌体曾经被认为是细胞卸载废物的一种方式,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对外泌体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外泌体是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通过其RNA,蛋白质,脂质和DNA的载体充当信号载体和组织重塑者。参与癌症,炎症,免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心脏细胞功能。外泌体在这些基本生物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作

外泌体准确检测黑色素瘤-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可能

“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我们没有想到会在血液外泌体中发现如此多的黑色素瘤癌细胞标记,”Hubert Girault解释说,他是EPFL Valais Wallis物理和分析电化学实验室的负责人。Girault教授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偶然发现的。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Chem》杂志上,提供了对癌细胞

外泌体速通手册

01 应用 鉴于外泌体介导的疾病发病机制的证据越来越多,至少有四种策略可用于影响外泌体驱动的疾病,涉及抑制外泌体功能的各个方面。这些策略包括它们的产生,释放,细胞摄取或靶向促发疾病的特定外泌体组分。抑制外泌体介导的发病机制在癌症中具有原型相关性,其中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和肿瘤相关病理学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外泌体研究深度剖析

  一申请国自然没保障,外泌体来助攻   2018年国自然申请马上就要展开,科研界一年一度的压轴大戏又要上演。中了国自然,新的一年安安心心搞科研,舒舒服服过大年;没有中,那可能意味着接下来又是紧衣缩食的一年。在这里云序小编先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师2018新年快乐,开春申请的基金都能中,所有的实验都成功

当肿瘤遇上外泌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认为,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ell Bi

当肿瘤遇上外泌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认为,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ell Bi

当肿瘤遇上外泌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有研究认为,一些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ell

微流控磁学检测肿瘤外泌体研究取得进展

  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s,TDE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检测TDEs,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对TDEs进行高灵敏的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第八研究室宓现强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叶朝锋课题组,

细胞外泌体/微囊泡解析专题(三)

B、D图: 显示两组样本外泌体CD47表达异常,乳腺癌组CD47明显表达减少,统计学差异P值=0.004说明巨噬细胞启动吞噬效力。E图:在B、D图个选取N=60人份血液标本。 未配对t检验,P值

Cell-Reports:外泌体miRNA如何影响细胞通讯?

  2013年,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凭借他们所发现的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泌体(exosomes)作为人体内一类重要囊泡,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家们已发现,外泌体会参与到免疫应答、凋亡、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凝结等重要的生物过程中,细胞会通过分泌外泌体,

神经细胞与外泌体研究进展

  胶质细胞与外泌体  胶质细胞占CNS细胞的90%,主要包括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是存在于CNS的巨噬细胞,占CNS细胞总数的10%。在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主要起到免疫监视作用。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细胞外泌体/微囊泡解析专题(一)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EV),其直径大小为30-150nm之间,具有闭合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它几乎存在于所有体液中,并在其表面以及胞内中携带各种分子(蛋白质,脂质和RNA等物质外泌体携带大量特异性的蛋白质(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体

细胞外泌体/微囊泡解析专题(二)

培养细胞图A:Apogee A50- MicroZL光散射器, 小角度光散射(SALS),中角光散射(MALS)和大角度光散射(LALS)全方位检测细胞内部颗粒,图D,E  F:Apogee Mix ZL微珠微珠作为内参,设置阈值。图G:设置样本空白、同型对照可以观察到MDA-MW-231 MCF-

外泌体LncRNA帮助免疫细胞“叛变”乳腺癌恶化新机制

外泌体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媒介,直径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具有丰富内含物的小囊泡,其内含物包括miRNA,环状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响因子:19)的文章为例,看一看外泌体中LncRNA的功能机制是如何研究的。

外泌体LncRNA帮助免疫细胞“叛变”乳腺癌恶化新机制!

  文章导读:   外泌体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媒介,直径在30-200nm,表面具有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具有丰富内含物的小囊泡,其内含物包括miRNA,环状RNA,LncRNA和mRNA等。以不久前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影响因子:19)的文章为例,看一看外泌体中LncRNA的功

精确诊断助力实现肺癌精准治疗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癌驱动基因被发现,肺癌精准诊疗成为关注热点。近日,在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柏申教授主持了“罗氏诊断肺癌专题卫星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通过视频进行致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罗氏诊断总部

新辅助化疗失败竟是因为外泌体,癌细胞在肺部“落户”

  我们都知道新辅助化疗主要是用于一些中期肿瘤患者,它可以帮助缩小肿瘤的大小,再通过手术或放疗等治疗方法治愈肿瘤。  然而,在一些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却发现:它不仅没有缩小肿瘤,还成为肿瘤的“帮凶”,帮助肿瘤搬家。  那么,它为什么会“叛变”的呢?科学家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近日,由米歇尔·

到底什么样的免疫疗法有效?

   现在要谈癌症治疗,必然离不开的话题就是免疫疗法。  自从美国《自然》杂志发表《“免疫治疗时代已经到来》的署名文章,美国《纽约时报》和《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后,免疫治疗不仅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同时成为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关注焦点。免疫药物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横跨多种癌症的突破

嵌合RNA外泌体疫苗治疗突变非依赖肿瘤获揭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暨南大学教授张灏团队联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和汕头大学等单位以嵌合RNA作为肿瘤新生抗原,研制出嵌合RNA外泌体疫苗,并开展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Journ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JEV)。熊枭和柯秀荣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重大发现: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细胞间串扰在癌症进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这些癌细胞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已被证明是有效的细胞间信号介体。  2021年5月26日,复旦大学钦伦秀及董琼珠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3.49)

数字PCR—外泌体相关肿瘤分子标志物筛查

近几年外泌体研究的热度以及文章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人体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能分泌外泌体,它是一种直径为 30~150 nm 的小囊泡,外泌体广泛存在并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携带多种蛋白质、RNA成分(编码RNA、非编码RNA)和脂类物质等。外泌体作为重要的传递信号分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