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血清淀粉酶(AMS)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血清或血浆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葡萄糖苷健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充分(已知浓度)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未经碘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等比较,从而推算出酶的活力单位。实验步骤一、 实验试剂:1. 0.4g/L缓冲淀粉液:于约500ml蒸馏水中溶解9克氯化钠,22.6g无水磷酸钠(或Na2HPO4·12H2O 56.94克)和 12.5g无水磷酸二氢钾,加热至沸,另取一小烧杯,精确称取0.4g可溶性淀粉,加人约10ml蒸馏水,使溶液成糊状后,加入上述沸腾之溶液中,水洗烧杯一并倒入,冷至室温后,加人37%甲醛溶液5ml,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该溶液PH为7.0±0.1,放置冰箱保存。2. 0.1mol/L碘贮存液:与约400ml蒸馏水中溶解1.7835g碘酸钾及22.5g碘化钾,缓慢加入4.5ml浓盐酸,边加边搅拌,用蒸馏水稀释至5......阅读全文

血清淀粉酶(AMS)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血清或血浆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葡萄糖苷健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充分(已知浓度)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未经碘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等比较,从而推算出酶的活力单位。实验步骤一、 实验试剂:1.

血清淀粉酶(AMS)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血清或血浆中α-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α-1.4葡萄糖苷健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有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在底物充分(已知浓度)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未经碘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空白等比较,从而推算出酶的活力单位。实验步骤一、 实验试剂:1.

血清淀粉酶(ams)的相关介绍

  血清中的淀粉酶,属于糖苷链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胰腺等,另外近端十二指肠、肺、子宫、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正常值  1、酶速率法(37℃)  血清20~90U/L。  2、碘比色  血清800~180

血清淀粉酶(AMS)正常值

  (1)酶速率法(37℃):血清:20~90U/L;  (2)碘比色: 血清:800~1800U/L;  (3)BMD法:  成人:25~125U/L;  成人>70岁:28~119U/L。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血清淀粉酶(ams)的正常值

  1、酶速率法(37℃)  血清20~90U/L。  2、碘比色  血清800~1800U/L。  3、BMD法  成人:25~125U/L。  成人>70岁:28~119U/L。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血清淀粉酶(ams)的临床意义

  1、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型淀粉酶增加见于  (1)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胰腺癌、胃十二指肠等疾病。  (2)药物。促胰腺激素、肠促胰腺肽、缩胆囊素、药物性胰腺炎、噻嗪类、类固醇等。  (3)胰液从消化道漏出、吸收,消化道穿孔、肠管坏死、腹膜炎、穿通性溃疡等。  (4

生化检测项目--血清淀粉酶(AMS)介绍

血清淀粉酶(AMS)介绍:  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为型,属于糖苷链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胰腺等,另外近端十二指肠、肺、子宫、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清淀粉酶(AMS)正常值:  (1) 酶速率法(37℃):血清

血清淀粉酶(ams)的注意事项

  1、使用口服避孕药、可待因、吗啡、麻醉药、磺胺以及唾液污染标本会使标本测定结果偏低。  2、血检结果与进食关系不大,抽血无须空腹。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清淀粉酶(AMS)介绍

血清淀粉酶(AMS)介绍:  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为型,属于糖苷链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胰腺等,另外近端十二指肠、肺、子宫、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血清淀粉酶(AMS)正常值:  (1) 酶速率法(37℃):血清

关于血清淀粉酶(ams)的临床意义的介绍

  1、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型淀粉酶增加见于  (1)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囊肿、胰腺癌、胃十二指肠等疾病。  (2)药物。促胰腺激素、肠促胰腺肽、缩胆囊素、药物性胰腺炎、噻嗪类、类固醇等。  (3)胰液从消化道漏出、吸收,消化道穿孔、肠管坏死、腹膜炎、穿通性溃疡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