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镰刀菌毒素述要

镰刀菌能在1 ~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征的人类的疾病;又如T-2毒素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症主要出现在俄国,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进行性的造血系统功能衰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单端孢霉素类要在温度超过200℃才能被破坏,所以经过通常的烘烤后,它们仍有活性(在残留的湿气中也要100℃才能被破坏)。粮食经多年储藏后,单端孢霉素类的毒力依然存在,无论酸或碱都很难使它们失活。......阅读全文

镰刀菌毒素述要

镰刀菌能在1 ~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

镰刀菌毒素介绍

镰刀菌能在1~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征的

镰刀菌毒素的概述

镰刀菌能在1~39℃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8℃),最适产毒温度通常在8~12℃之间。玉米赤霉烯酮可使猪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单端孢霉素类则阻碍蛋白质合成而引起动物呕吐、腹泻和拒食。不过还有许多现象至今尚未得到明确的解释,例如镰刀菌污染的粮食造成的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带有流行病特征

江苏农科院“支招”降低小麦镰刀菌毒素

  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连年暴发,镰刀菌毒素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等部分小麦产区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危害因子。日前在泰州市举办的小麦镰刀菌毒素风险评估及管控现场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所长史建荣研究员介绍

尖孢镰刀菌防治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尖孢镰刀菌属半知菌类(Imperfecti fungi)、从梗孢目(Monil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

马铃薯尖孢镰刀菌可以产生孢子吗

可以的。尖镰孢枯萎病病菌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可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三种类型,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肾脏形等,长假头状着生,大小5~12um×2~3.5u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胞,镰刀形,略弯曲,两端细胞稍尖,大小19.6~39.4um×3.5~5.0um。厚垣

关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科学解读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发现个别小麦粉产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简称DON)超过标准限量值。何为DON,污染原因是什么,有何健康风险,如何防控。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6年第7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

我国科研团队攻克小麦镰刀菌的防控难题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不仅可造成小麦20%~50%以上的严重减产,流行时甚至绝产,还会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经过多年来的反复科研攻关,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明国团队掌握的氰烯菌酯的各种技术参数,可以精准对付带有抗药性的各类顽固敌人。  肌球蛋白抑制剂可精准防控镰刀菌  周明国团队研究

马记成:青贮玉米中呕吐毒素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呕吐毒素产生的原因     呕吐毒素主体成分为DON(deoxynivalenol,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      呕吐毒素的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条件下生长。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玉米

面筋加工时除去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实验研究

  一、前言   中国作为一个主要以植源性食物为主的国家,特别在北方多以面制品作为主食,污染DON毒素小麦的潜在性危害会更大。因此,如何去除小麦中的DON毒素,减少其进人面制品乃至食物链的含量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DON的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吸附,研磨、漂洗等)、化学方法(加氨、次氯酸,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