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染色技术(实验)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 目的1.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1.2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3 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2 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阅读全文

染色技术

由于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水分(一般在80-90%以上),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的差别不大,与周围背景没有明显的明暗差。所以,除了观察活体微生物细胞的运动性和直接计算菌数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经过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是,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染色后的微生物标本是死的,在染色过

染色技术

  由于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水分(一般在80-90%以上),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的差别不大,与周围背景没有明显的明暗差。所以,除了观察活体微生物细胞的运动性和直接计算菌数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经过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是,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染色后的微生物标本是死的,在染

细菌染色技术(单染技术与革兰氏染色)

细菌  个体微小,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直接观察,故常用染色技术使细菌细胞着色。包括细菌单染技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技术、细菌的芽孢染色技术、细菌的荚膜染色技术和细菌的鞭毛染色技术 Ⅰ、细菌的单染技术 简单染色通常只用一种染色剂,使细菌整个细胞染上颜色。但看不清结构。所以只便于检查细菌的形态

十五种细胞染色技术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於水,略溶於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

细胞化学染色分类技术

染色技术是分类白细胞的经典依据,但瑞氏染色这类形态学复合染色不能被自动分析所模拟。一般光学技术只能测到光强等量的参数,而不能测得波长等属性的参数。因此,自动分类就要求用单染来甄别。过氧化氢是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最重要氧化剂,在吞噬过程中广泛应用。因此,可以根据细胞过氧化氢酶染色来推断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强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

现代病理学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其它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日益广泛, 这些技术要求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试剂,如市面上使用广泛的徕卡染色机及其配套的徕卡透明试剂。相对而言,组织化学技术则具有无需复杂的实验条件和试剂、操作又比较简单的优势,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组织化学染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抗原物质固定剂固定条件(min)蛋白质抗原95%~100%乙醇室温3~10酶、激素丙 酮4℃ 30免疫球蛋白四氯化碳病 毒丙酮、四氯化碳、无水乙醇室温5~10或4℃ 30~60多糖、细菌等微火加热,甲醇、10%甲醛、丙酮室温5~10或4℃ 30~60类 脂 (异嗜性抗原)10%甲醛,10%佛茂尔(F

病理制片技术——常规染色

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eosin)染色方法,简称HE染色方法,是生物学、细胞学与组织学最广泛应用的染色方法。在病理科称为常规染色 方法。病理学的诊断都是以HE方法为基础的。染色的目的是把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等浸入染料及其他染色剂配成的染色液中,经过适当的时间和处理,

革兰氏染色与细菌抗酸染色技术的操作技巧

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都属于细菌形态学检查法,提到革兰氏染色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但是说到抗酸染色你不一定了解。今天我们进入细菌的花花世界,聊一聊细菌界的这两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用途: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直到现今,革兰氏染色法仍是细菌学

染色体实验技术分析

染色体分裂指数低:患者处于非常时期(感染期、放、化疗期):           培养基营养成份不良;           培养基PH偏低或偏高;           PHA过量或不足;           小牛血清质量不高;           小牛血清数量偏低或过高;           培养温度

微生物检验染色技术

 由于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水分(一般在80-90%以上),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的差别不大,与周围背景没有明显的明暗差。所以,除了观察活体微生物细胞的运动性和直接计算菌数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经过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是,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染色后的微生物标本是死的,在染色

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材料 晾干的中期染色体玻片试剂、试剂盒 喹吖因溶液McIlvaine缓冲液镜油弱荧光仪器、耗材 玻片染色缸荧光显微镜实验步骤 1.将晾干的中期染色体玻片放人盛有喹吖因溶液的玻片染色缸中,室温放置 5 min。2.在一个装有水的染色缸中反复浸沾洗涤玻片。再次用水清洗。空气晾干。如需要,可在避光、干

染色体G带技术

也称为G显带,是最常用的显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及标本能长期保存等优点。1、Giemsa原液的配制:  (1)称3.75gGiemsa粉置研磨器中,加少许丙三醇研磨,研磨越细越好;  (2)将研细的Giemsa加丙三醇移入500ml棕色瓶内,丙三醇的总量为250ml,用一定量甲醇洗干净研磨器。 

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制片技术

实验概要 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初步掌握植物染色体制片,奠定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2、通过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3、掌握Feulgen染色方法。 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mitosis)是植物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

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六胺银染液,将10%硝酸银2.5ml倒入干净的染色缸内,加入2%硼砂5ml,液体呈乳白色,再加入3%乌洛托品40ml,染液逐渐呈透明状。2.第二步染色过程:事先把温箱调至60℃备用,切片经脱蜡至水,用1%过碘酸氧化10 min,水洗,然后切片放人六胺银染液放置60℃温箱1

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制片技术

实验概要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初步掌握植物染色体制片,奠定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2、通过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3、掌握Feulgen染色方法。实验原理有丝分裂(mitosis)是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有规

染色体显带技术介绍

染色体经过某种特殊的处理或特异的染色后,染色体上可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明暗条纹,称为显带染色体。染色体显带技术是在显示染色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其优点是能显现染色体本身更细微的结构。染色体显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及染色体结构异常,适用于各种细胞染色体标本,同

染色体工程的技术种类

主要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染色体显微操作、染色体微克隆以及染色体转移等技术。

染色体显带技术简介

染色体经过某种特殊的处理或特异的染色后,染色体上可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明暗条纹,称为显带染色体。染色体显带技术是在显示染色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其优点是能显现染色体本身更细微的结构。染色体显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及染色体结构异常,适用于各种细胞染色体标本,同

染色体G显带技术

一、原理G显带机制有许多学说,但尚无定论。目前比较倾向于多因素决定论,即带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DNA、核酸结合蛋白及染料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DNA的碱基组成以其与结合蛋白形成的特定结构对染料分子的作用。Summer(1974)的实验表明,DNA分子的螺旋及折叠非组蛋白蛋白质的分布在染色体上呈区域性

微生物的染色技术(实验)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 目的1.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1.2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3 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2 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利用单

染色体Q显带技术

一、原理 Q显带技术早在1970年为Caspersson及其同事们首先用荧光染料染制染色体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这些染色体呈现暗亮不同的条纹,为此有些学者(Coming等,1975,1978;Miller等,1973)认为主要是由于染色体中DNA内的AT丰富区对喹吖因荧光有增强作用,故显出亮带;反之

细胞凋亡(TUNEL,TUNEL染色)检测技术

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  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或外源信号诱导下,其死亡途径被激活,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的程序性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过程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涉及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细胞质减少、核片段化、细胞质致密化、与周围细胞联系中断、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最终细胞片段化形成许多

HE和特殊染色技术资料

HE染色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 (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简称HE染色法 ,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 ,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为酸性染料 ,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HE染色法是组织学、胚

染色体C显带技术

一、原理染色体标本经强碱(NaOH或Ba(OH)2)热处理后,在着丝粒周围区域和异染色质区经Giemsa染成深色,而染色体两臂的常染色质部分仅有浅淡轮廓。这是一种染色体上不显示带纹的特殊显带法,主要显示着丝粒区和异染色质区的变化。这种技术称为着丝粒区异染色质法,故简称C带。常用的为CBG法(C-ba

免疫电镜技术(immunoelectronmicroscopy)的染色方法

免疫电镜技术与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试剂准备基本相同,相关内容可参考本书第四章,这里仅介绍免疫电镜的几种染色方法,包括包埋前染色、包埋后染色和冰冻超薄切片免疫染色三种。1.包埋前染色 包埋前染色即在进行常规电镜包埋处理前先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于解剖显微镜下将免疫反应阳性部位取出

染色体G显带技术

1. 实验原理 人们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染色体带型是鉴别

染色体R显带技术

一、原理 R显带的机理目前并不完全了解,在高温(80~90℃)的处理下诱发了染色体蛋白质的变化。Comings(1978)认为在高温下G带的中AT丰富区变性而显出特别亲染,但在R带中正恰相反,AT丰富区却并不显出亲染作用,故而显出浅染带区,电镜的观察进一步表明了这些带和间带区域的差异主要在于电子密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

实验概要1、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2、观察果蝇唾腺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 3、了解体细胞染色体配对现象;实验原理本世纪初,D.Kostoff用压片法首先在D.melanogaster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核中发现了特别巨大的染色体—唾液腺染色体(salivary

染色体G显带技术

实验概要本文介绍了染色体G显带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实验原理人们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