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酶Cas13通过让宿主细菌进入休眠来阻止病毒增殖

不能杀死细菌的东西让细菌变得更强大。一种被细菌用来对抗病毒的酶不仅靶向这种病毒,还靶向细菌本身。这种酶让细菌进入休眠状态,使得它成为病毒不适宜增殖的地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这可保护细菌免受突破其他免疫防御的突变病毒的侵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s13-induced cellular dormancy prevents the rise of CRISPR-resistant bacteriophage”。 论文通讯作者、洛克菲勒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Luciano Marraffini说,解除宿主细胞的武装或者杀死宿主细胞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策略,但是这项新的研究首次证实它可用于细菌CRISPR防御。 这种称为Cas13的酶于2015年被发现,是一个包括Cas9在内的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中Cas9是一种以其在基因编辑中的作用而闻名的酶。......阅读全文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流感病毒及流感疫苗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科学家们正在如何通过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来开发新的流感疗法和流感疫苗。  【1】Nat Microbiol:首次发现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能互相协作促进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

一文了解12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年终盘点:2018年基因编辑盘点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不容错过!2019年8月Nature子刊重磅研究一览!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2019年8月Nature子刊的亮点研究,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1】Nat Commun:重复精液暴露促进宿主对HIV感染产生抵抗力,只是谁敢尝试呢?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精液仅能作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2017年7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7月份即将结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为一种VI-A型CRISPR-Cas系

CRISPR/Cas9应用近期重大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2020年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从历史探究病毒的免疫系统

  CRISPR/Cas的工作原理不是很复杂,当病毒感染细菌之后,细菌会把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的片段插入自己的基因组里,这样病毒的“模样”就被记录下来了,细菌存放入侵病毒序列的基因区域呈现出“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

年终盘点:2018年HIV重磅级研究解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Robert Gallo团队[1][2]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Luc Montagnier团队

Natureasia聚焦:CRISPR/Cas研究进展Top2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CRISPR/Cas系统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2017年5月CRISPR/Cas亮点盘点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2018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 Science:CRISPRa加入肥胖之战,无需对基因组进行编辑就能对抗肥胖doi:10.1126/science.aau0629  在一项重要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CR

狙击艾滋病毒――“引蛇出洞”还是“关门打狗”?

  曾庆平   有很多非专业或跨专业人士对于人类为何数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难题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马”机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毁”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专门感染并杀死免疫细胞。不过,只要它们在免疫细胞内复制并产生新的病毒,人体都能立即识别它们并设法

Nature: CRISPR/Cas系统,如何区分敌友

  不忙于攻击我们时,细菌之间会彼此竞争。但当病毒入侵细菌时,它们不总是给受感染的微生物带来灾难:有时候病毒实际上携带着细菌可以利用的有益基因,可以扩大其饮食或是让它们能够更好地攻击自身的宿主。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细菌的免疫系统会自动地破坏它识别为入侵病毒基因的东西。现在,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

2017年5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促进毛发再生  doi:10.1016/j.cell.2017.05.00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小鼠实验发现作为一类

生物谷推荐:5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5月份就快要过去了,这个月又有哪些研究论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点击量、研究领域、热度筛选出了5月份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Mol Ther:重磅!科学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消除活体动物的HIV-1感染  doi:10.1016/j.

年终盘点: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精准医疗中的一大热点,并已逐步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2019年,肿瘤免疫治疗有突破有进展。值此新年之际,转化医学网整理了今年热门的免疫治疗研究文章,共有12篇。  01 Treg细胞重编程改善免疫治疗  Mauro Di Pilato,et al.

Nat Rev Genetics | 环状RNA的合成与功能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兴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继microRNA (miRNA)以及long noncoding RNA (IncRNA)后非编码RNA家族中极具研究潜力的新成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具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

2017年5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IV通

2018年度聚焦:艾滋病重磅级研究成果解读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HIV研究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不断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将过去了,在这一年里,科学家们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又有哪些亮点重磅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筛选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领域重磅级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进展!揭

为何说肠道微生物是人类的“健康保护伞”?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于机体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的摄取,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谢稳态的维持。作为基础医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此,我们简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时间来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大家喜欢!  1. Science子刊

HIV如何诡计多端 让科学家防不胜防?

  1981年,自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以来,人们才开始慢慢了解HIV和AIDS,随着科学家们30多年的努力研究,他们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可喜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不光阐明了HIV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还对抵御耐药性菌株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尽管如此,HIV病毒还会“另辟蹊径”寻找求生出路,让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