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发现胡蜂具有超长嗅觉记忆

胡蜂属于肉食性昆虫,作为捕食者,其采集活动与胡蜂个体的学习记忆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胡蜂需要记住被捕食对象与巢址之间的路线和被捕食者如蜜蜂的具体位置,以获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组科研人员龚志文与研究员谭垦等通过对胡蜂蜂王、工蜂与雄蜂分别进行嗅觉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和比较,发现蜂王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比工蜂和雄蜂的要好。而且科研人员对三型蜂学习训练之后进行了长达30天的记忆稳定性检测,发现蜂王和雄蜂均能够很好地维持对之前所发生事件的记忆。除了对三型蜂进行普通气味学习训练之外,研究发现雄蜂对性信息素与普通气味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没有明显差异,胡蜂在认知行为中并没有对气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此外,在对胡蜂三型蜂进行记忆检测时,研究人员均做了对食物奖励联合的气味与食物奖励非联合的气味之间的辨识力比较,发现胡蜂蜂王、工蜂和雄蜂对联合气味的反应能力明显高于非联......阅读全文

版纳植物园发现胡蜂具有超长嗅觉记忆

  胡蜂属于肉食性昆虫,作为捕食者,其采集活动与胡蜂个体的学习记忆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胡蜂需要记住被捕食对象与巢址之间的路线和被捕食者如蜜蜂的具体位置,以获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组科研人员龚志文与研究员谭垦等通过

版纳植物园首次鉴定胡蜂性信息素

  胡蜂是膜翅目胡蜂总科(Vespoidea)昆虫的总称,更多的指胡蜂科(Vespidae)的真社会性昆虫种类,通常具有大型巢群。除了人们所熟悉的作为高蛋白质食物外,它们也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节肢动物类捕食者之一。小胡蜂Vespa velutina是种群密度最高的胡蜂种类。近年来,一种源自我国沿海地区

“短命”种子为了生存“援交”胡蜂

  沉香,被称为“木中钻石”,受损后会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制成熏香,香雾缭绕。  春末夏初,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一片土沉香林正值种子收获的季节。  成熟的土沉香蒴果,先是裂开一条小小的缝隙,随着裂口越来越大,像豆荚一样的种子很快滑落下来,仅凭一根丝线悬挂在空中。  正当工作

西双版纳州长调研版纳植物园

  座谈会现场  3月12日,西双版纳州副州长唐家华一行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调研。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参加座谈会。  唐家华一行考察了降香黄檀、黄梨木、金丝柚木等珍贵木材的生长状况和星油藤试验基地,对版纳植物园保育着诸多珍贵物种表示赞赏。双方交流了珍贵木材的产业发展现状。唐家华一

恐惧和食物质量影响蜜蜂采食行为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谭垦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蜜蜂群体和个体依据捕食风险(恐惧)和食物质量,表现出不同的采食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对传粉昆虫而言,恐惧能使传粉者避开危险的采食环境,从而干扰植物传粉,影响植物的适合度。然而在有多种捕食者存在和不同食

揭秘蜜蜂蜇刺如何结团抵御胡蜂

  胡蜂是蜜蜂的捕食者,作为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东方蜜蜂会利用结团产热(heat-balling)的方式抵御并杀死胡蜂。结团是一种巧妙的防御策略,东方蜜蜂比胡蜂具有更高的致死温度,在结团过程中,几十甚至上百只蜜蜂把胡蜂围在中间,利用球心高温使其死亡。目前,研究已知蜜蜂在结团时通过产热、增加二氧化碳浓

版纳植物园组织抗旱先锋行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利用“共产党员抗旱救灾先锋行动”筹集的资金援助云南勐腊县象明乡曼庄村委会纳竜村实施的村民饮水工程完工。至此,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时隔三年之后再次流入了这个山区偏僻傣寨的家家户户。   今年三月的为战胜云南百年不遇的大旱,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发出

版纳植物园发现虫草新种

新发现的老君山虫草(Ophiocordyceps laojunshanensis)   凡是由真菌Ophiocordycep寄生昆虫体内,菌成熟时能产生子囊孢子体的虫菌复合体,统称虫草。不同的虫草有不同的寄主或者寄生真菌。虫草全世界已经报道近400种,中国已经报道有73种。   

为了传播,大百部种子扮成昆虫“招蜂”

  在整个东南亚,百部科植物百部属的大百部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杀虫、止咳润肺的功效已得到验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百部属植物种子传播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直到最近,研究团队在进行植物调查时,才破解了这一秘密。  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种子的大小、形态、颜色、气味、化学组成和在植株上着生

胡蜂不只会蜇人,还会攻击性地传播种子

人们对鸟和哺乳动物传播种子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对无脊椎动物在植物种子传播中扮演角色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胡蜂竟也是传播种子的好“媒人”。这项关于胡蜂传播植物种子的识别机制及其生态意义的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学领域主流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种子传播策略通常包括风传播、水传播、

他们找到了版纳植物园之“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生物多样性数据记录的重视,以及社会公众高涨的博物记录热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利用国内外资深爱好者,不断丰富版纳植物园的物种探索和记录,版纳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记录数据逐月提高。目前,共有1366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爱好者参与记录,总数量达4409种

版纳植物园揭秘鹰嘴豆叶片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陈江华研究组首次以鹰嘴豆为研究对象,解析了豆科植物中羽状复叶的小叶原基时空起始模式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叶片是植物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器官和抗病场所。从形态学上,叶片可以分为单叶和复叶,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千

版纳植物园“植物园与生物分类项目”通过验收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担的 “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的保育和开发利用研究” 、“喜马拉雅特有植物象牙参属(Roscoea)的系统发育及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三种蒟蒻薯属植物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等三个“植物园与生物分类学研究项目”于

相爱相杀,动植物是复杂的“命运共同体”

一种濒危的蛇菰属植物,其生命周期中种子传播的关键环节,竟然源自另一种濒危物种——奄美兔。近日,一则关于此研究的报道,登上美国科学新闻网站等媒体的显著位置。无数事实和科学研究表明,在生命长期演化过程中,植物和动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甚至是协同演化的关系,如蜂鸟专爱花蜜、考拉钟情于桉树叶……与此同时,植物

版纳植物园揭示东方蜜蜂的“我看见你了”信号可遗传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组谭肯研究员等先期的研究表明:当胡蜂出现时,蜜蜂的防御行为是一种“我看见你了”(I see you,ISY)的信号(Tan et al. 2012)。ISY信号警告捕食者“我看见你了”,更进一步的靠近是徒劳或危险的。当该信号出现时,猎物可能因来自捕食者的进

版纳植物园揭示蜜蜂报警激素新功能

  当蜂群受到威胁时,蜜蜂通过叮、咬等方式攻击敌人,同时释放报警激素。在蜂群旁,报警激素起招募同伴、标记敌人等作用,但在食源地,报警激素能否起到预警效果?  蜜蜂在花丛中采集时,可能会遭遇多种捕食者如蜘蛛、螳螂和蚂蚁等捕食。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是热带地区常见的捕食者,

版纳植物园番木瓜miRNA研究获进展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称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仅可以作为水果食用,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植物,番木瓜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其中为害最普遍及最严重的首推由病毒引起的番木瓜环斑花叶病,除此之外,还有10多种真菌病害,如炭疽病、叶斑病

李家洋出席版纳植物园科研中心启用仪式

  1月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科研中心正式启用。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共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江普生,州委副书记、州长刀林荫和来自地方各级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兄弟院所、施工单位的嘉宾共100多人参加了庆典。版纳园党委书记、副主任李宏伟主持大会。   庆典会上,版纳园主任陈进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版纳植物园热带榕树生理研究新进展

  桑科榕属植物是热带雨林食物链关键种,约有9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有近500种营半附生生活,这类植物种子被鸟类传播到树干上、树丫部位,在那里萌发、生长,气生根逐渐向下生长,最终扎根到土壤中。有些种气生根特别发达,发育成绞杀植物。由于幼年阶段营附生生活,经常缺乏养

版纳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揭牌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在元江县举行了揭牌仪式暨发展规划咨询讨论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圣兵、元江县委副书记罗明灿,以及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共同为生态站揭牌。   在揭牌仪式上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将率先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

  1月3日,为期4天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建园60周年纪念暨系列学术活动举行。  版纳植物园园主任陈进表示,60年来,版纳植物园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卓著。在国内率先开展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建成我国第一个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11700种植物物种

版纳植物园获2016年度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

  10月26日至27日,以“创新 绿色 共享”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  年会期间,经专家评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被授予2016年度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以表彰版纳植物园在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科普教育、园林园艺、旅游开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与会专家认为版纳植物

版纳植物园非催化快速水解技术获美国ZL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能源研究组研究员方真发现,将木材或纤维素置于碱性或酸性溶液中,然后再将得到的混合物与高温水溶液混合,并以一定的加热速率加热至一定的高温,则可以实现木材或纤维素的完全溶解和快速水解。以该实验结果为基础,方真发明的快速水解技术获得两项美国专利(专利号:US paten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新科研中心启用

热带资源植物实验楼外景,其建筑风格参照传统傣民族建筑形式。   1月1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新科研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依据版纳植物园的园区总体规划,新科研中心选址于该园区东门东南侧的盾形地块上,是该园自建园以来建设及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总投资8700万元。新科研中心包括资源植物研究中心

版纳植物园揭示捕食信号对蜜蜂学习记忆的影响

  在长期共存中,蜜蜂进化出了相应的防御天敌的策略。蜂巢的守卫蜂能够很好地感知捕食者的出现并做出防御行为;野外的采集蜂也能感受到被捕食同伴释放的报警信息素并改变采集策略。在经典的蜜蜂条件反射(Proboscis extension reflex,PER)实验模型中,天敌的气味或同伴的报警信息素是否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中科院验收

   验收会现场   10月15日下午,中科院安全保卫保密办公室和中科院昆明分院一行10人,对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保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审查验收。版纳园主任陈进以及园保密委员会成员、部分涉密岗位人员等26人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安全保卫保密办公室主任吴立光首先深

版纳植物园揭示树木构型对山羊取食的影响

  众所周知,树木要想在有大型食草动物的地区生存,必须要有化学或者结构防御。结构防御包括密集的和复杂的构型,我们称之为“笼”结构。以往研究表明,在食草动物丰富的环境中树木往往具有“笼”结构,树木一般充分利用刺和木质的茎来形成“笼”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对哺乳动物的确切影响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

版纳植物园在多倍体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多倍体在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其在多样化中的贡献一直不清楚。以往的研究多基于简化的倍性性状和较小属种的取样,忽略了多倍体频率的影响作用,且缺乏基于较大属种的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组助理研究员韩廷申等与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合作者一起,以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

版纳植物园热带树木低温生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许多热带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几年来被大量地引种到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是,热带植物对零上低温很敏感,短时间的零上低温就有可能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机构受损,所以,研究热带植物对低温的敏感性对热带作物的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前期研究结

版纳植物园等揭示植物叶片“设计”规律的古老性

  叶片功能特征的发育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寿命较长的叶片因为在结构和韧性上的投入较多,在光合作用上的投入就会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其较弱的光合作用能力。但是这些规律是否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都相同,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植物类群之前还不确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