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carboxylase,RuBPCase)是光合作用碳代谢中的重要的调节酶,是植物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绿体 的可溶部分,总量约占叶绿体可溶蛋白50%~60%。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的羧化能力。 一、原理: 在RuBPCase的催化下,1分子 的核酮糖-1,5-二磷酸(RuBP)与1分子的CO2结合,产生2分子的3-磷酸甘油酸(PGA),PGA可通过外加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作用,产生甘油醛-3-磷酸,并使还原型辅酶I(NADH)氧化.因此,由辅酶I氧化的量就可计算RuBPCase的活性,由340nm吸光度的变化可计算还原型辅酶I氧化的量。为了使NADH的氧化与CO2的固定同步,从而需要加入磷酸肌酸(Cr~P)和磷酸肌酸激酶的ATP再生系统。ADP+Cr~P磷酸肌酸激酶ATP+Cr ......阅读全文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carboxylase,RuBPCase)是光合作用碳代谢中的重要的调节酶,是植物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绿体  的可溶部分,总量约占叶绿体可溶蛋白50%~60%。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的羧化能力。 一、原

1,5二磷酸核酮糖的基本介绍

  1,5-二磷酸核酮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5H12O11P2,是在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里起重要作用的一种五碳糖。植物体内的酶用1,5-二磷酸核酮糖作为底物来固定二氧化碳,生成六碳磷酸盐,这种高度不稳定的中间产物最终分解为两分子的甘油3磷酸。

概述1,5二磷酸核酮糖的主要作用

  Calvin 循环:在电子传递及偶联的磷酸化作用后,产生了高能化合物ATP 和NADPH,但还必须经过碳反应阶段才能将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碳素同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大气中的CO2 还原为糖类物质。1946~1953 年,Calvin 和Benson 以小球藻为原料,

核酮糖的基本信息

核酮糖是具有与核糖相对应的戊酮糖结构的单糖。没有以游离态聚合的例子,但其5-磷酸酯和7-磷酸景天庚酮糖共出现于光合成的重要反应途径中(还原型戊糖磷酸循环)。此外也可通过葡萄糖的直接氧化途径,由6-磷酸葡萄糖酸的氧化和脱羧产生。5-磷酸D-核酮糖由核糖磷酸异构酶(EC5.3.1.6)的作用,可可逆地变

核酮糖双磷酸的功能介绍

中文名称核酮糖双磷酸英文名称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义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接受体的主要中间产物。进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核酮糖双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核酮糖双磷酸英文名称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义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接受体的主要中间产物。进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核酮糖双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核酮糖双磷酸英文名称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义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接受体的主要中间产物。进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核酮糖双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核酮糖双磷酸英文名称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定  义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接受体的主要中间产物。进而生成3-磷酸甘油酸,再生成糖。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1)5-磷酸核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相继催化下,经2次脱氢和1次脱羧,生成2分子NADPH+H 和1分子CO2后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2)基团移换反应 此阶段由4分子5-磷酸木酮糖和2分子5-磷酸核糖在转酮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1)5-磷酸核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相继催化下,经2次脱氢和1次脱羧,生成2分子NADPH+H 和1分子CO2后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2)基团移换反应 此阶段由4分子5-磷酸木酮糖和2分子5-磷酸核糖在转酮

糖酵解的分支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介绍

  (1)5-磷酸核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相继催化下,经2次脱氢和1次脱羧,生成2分子NADPH+H 和1分子CO2后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  (2)基团移换反应 此阶段由4分子5-磷酸木酮糖和2分子5-磷酸核

磷酸戊糖的反应过程

(1)5-磷酸核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相继催化下,经2次脱氢和1次脱羧,生成2分子NADPH+H 和1分子CO2后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2)基团移换反应 此阶段由4分子5-磷酸木酮糖和2分子5-磷酸核糖在转酮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1)5-磷酸核糖生成 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相继催化下,经2次脱氢和1次脱羧,生成2分子NADPH+H 和1分子CO2后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经异构酶催化转变为5-磷酸核糖。(2)基团移换反应 此阶段由4分子5-磷酸木酮糖和2分子5-磷酸核糖在转酮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糖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

蒽酮比色定糖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实验目的 1.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 2.学习求标准曲线方程—最小二乘法 3.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原理 蒽酮比色定糖法是一个快速而方便的定糖方法,在强酸性条件下,蒽酮可以与游离的或多糖中存在的己糖、戊糖及己糖醛酸(还原性和非还原性)作用生成蓝绿色的糖醛衍生物,其

关于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再形成的介绍

  在一连串复杂的反应中,此五摩尔G3P的碳的骨架在Calvin cycle的最后一个步骤被重新分配为三摩尔的RuBP。为了完成这个步骤,此循环多耗费了三摩尔的ATP,然后RuBP又准备好了要再度接收CO2,整个循环又可以继续。在合成一摩尔G3P方面,卡尔文循环总共需消耗九摩尔的ATP和六摩尔的 N

酮糖的性质

性质:多羟基酮称为酮糖,如二羟丙酮、赤藓酮糖、木酮糖、果糖、景天庚酮糖等都是天然存在的酮糖,酮糖都是α碳上有羟基的酮。

醛糖和酮糖的区别

醛糖和酮糖具有醇羟基和羰基的性质,都是还原糖,因为酮糖分子内虽然无醛基,但其羰基受相邻α碳原子上羟基的影响,而呈现出还原活性。两者的鉴别:(1)西利万诺夫试验(Seliwanofs test),间苯二酚于盐酸中与酮糖反应呈红色,而醛糖呈色很浅;(2)弱氧化剂,如溴水可将醛糖氧化成相应的糖酸,而对酮糖

碳同化的羧化阶段介绍

  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在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催化下,与CO2结合,产物很快水解为二分子3-磷酸甘油酸(3-PGA)反应过程。Rubisco是植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酶,约占叶中

如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

测酶活性的实验:.用萃取化学公司法(Amano法的改进型)测定葡萄糖氧化酶(1)试剂①磷酸盐缓冲液(pH7.0):取6.805g磷酸二氢钾(KH2PO4; Merck, Art.4873)溶于350mL蒸馏水中。用1M氢氧化钠溶液(NaOH (4g溶于100ml水))将pH值调至7.0,用蒸馏水定容

异型乳酸发酵的相关介绍

  异型乳酸发酵(heterolactic fermentation)除生成乳酸外还生成CO2和乙醇或乙酸。其生物合成途径也有两种:6-磷酸葡萄糖酸途径和双歧(bifidus)途径,前者的代表菌株有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及葡聚糖明串珠菌(L.dextran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

目的要求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NaOH和丙三醇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 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桔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

测定糖的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一. 目的 了解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糖的原理 掌握总糖定量测定的操作方法 二. 原理 还原糖是指含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如葡萄糖)和某些具有还原性的双糖(如麦芽糖)。 它们在碱性条件下,可变成非常活泼的烯二醇。遇氧化剂时,具有还原能力,烯二醇本身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

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概述

  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但在不同的组织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如动物的骨胳肌中基本缺乏这条途径,而在乳腺、脂肪组织、肾上腺皮质中,大部分葡萄糖是通过此途径分解的。在生物体内磷酸戊糖途径除提供能量外,主要是为合成代谢提供多种原料。如为脂肪酸、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提供

关于卡尔文循环的发现介绍

  卡尔文等以小球藻作为实验材料,在培养小球藻的溶液中加人14CO2或14CO32-,经过不同时间的光照,迅速将小球藻放进沸酒精中,使酶变性,利用双向纸层析法将浸提液中的化合物分开,放射自显影鉴定放射性碳在那些化合物中,根据光照的时间长短,找出化合物出现的顺序,并测定放射性强度,从而确定数量。发现3

卡尔文循环的发现和研究

卡尔文等以小球藻作为实验材料,在培养小球藻的溶液中加人14CO2或14CO32-,经过不同时间的光照,迅速将小球藻放进沸酒精中,使酶变性,利用双向纸层析法将浸提液中的化合物分开,放射自显影鉴定放射性碳在那些化合物中,根据光照的时间长短,找出化合物出现的顺序,并测定放射性强度,从而确定数量。发现3-磷

植物光合碳同化的基本途径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再生阶段。羧化阶段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在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催化下,与CO2结合,产物很快水解为二分子3-磷酸甘油酸(3-PGA)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测定原理】基本原理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不同的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酶活性。即每隔1分钟在340nm 波长测定孵育液中NADPH 吸光度(共测6次),求出每分钟吸光度增加的平均值,根据单位时间内NADPH 生成的量来计算G6PD 活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定量测定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

实验原理在NaOH和丙三醇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桔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3,5

5羟色胺测定的简介

  5-羟色胺测定就是对5-羟色胺的测定。5-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主要来自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余分布在血小板、肺、血清、唾液腺等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