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瑞典爆发的沙门氏菌感染事件疑与小龙虾有关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报道,瑞典全国范围内爆发的沙门氏菌感染事件疑与食用一个品牌的小龙虾有关。 本次疫情爆发共有12个县的31个确诊病例,发病日期为从2019年7月31日到2019年10月30日,患病者年龄范围为4-82岁,主要发病者成年人居多。 瑞典公共卫生署(Folkhälsomyndigheten)进行了一项个案研究,以确定潜在的感染源。在这项研究中,不属于暴发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被用作对照。分析表明,暴发患者食用小龙虾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要高28倍,这些人大多数吃了ICA小龙虾产品,也有少数其他品牌被提及。 瑞典零售商ICA召回了一款疑似受到沙门氏菌感染的ICA小龙虾(Large Crayfish)产品,但该产品沙门氏菌病原体检测呈阴性。目前当地疾病控制部门、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Livsmedelsverket)和瑞典公共卫生署正在调查疫情。......阅读全文

北京市场小龙虾销量锐减 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进展

  虽然南京小龙虾事件至今还无最后定论,但昨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场了解到,今年的一场小龙虾与肌肉溶解症的纠结,让北京的水产市场冷清了不少,而簋街“麻小”销售则减少了一到两成。  京深海鲜小龙虾销量降九成  小龙虾是近几年在京城兴起的一道时尚美味小吃。红色的虾壳,嫩白的虾肉,

方舟子:小龙虾恐慌

  近年来“麻辣小龙虾”成了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有的城市甚至还出现了小龙虾一条街。坐在沿街一字摆开的大排档,边喝着啤酒边啃“麻小”,是炎热夏天的一种享受。伴随着小龙虾风靡的,是一些关于它的谣言。其他名菜都没有享受这种待遇,不知是不是小龙虾恐怖的外形引起的联想。  一种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说法据

吃小龙虾肌肉会溶解? 杭州尚未发现类似病例

  去年被媒体披露过的“洗虾粉”又起风波。这两天,从南京传来消息,江苏省人民医院一周以来收治因食用龙虾而出现肌肉酸痛、僵硬症状的病人十多人,以中青年人为主,有些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经调查,怀疑与龙虾店用“洗虾粉”清洗小龙虾有关。  很快,这则消息通过互联网传到了杭州。不少喜食龙虾者吓得脸孔煞白,发誓

记者调查:洗虾粉或是强酸常做厕所清洁剂

南京20市民吃小龙虾吃得肌肉溶解 广州食安办密切关注事件进展  近日,南京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20位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诊断为肌红蛋白超标导致肌肉溶解。尽管截至昨日致病元凶仍未查明,但清洗小龙虾的“洗虾粉”嫌疑最大。  广州市场小龙虾销

小龙虾"无脏不欢"系传闻 水质污染存活率将下降

  小龙虾“无脏不欢”?那只是传闻   专业人士指出:一旦水质受污染,它的存活率就会明显下降   气温渐升,夏味渐浓,华灯初上的寿宁路又开始人声鼎沸,40元/斤的小龙虾是盘中主角。然而,每年小龙虾走俏的同时,小龙虾“一身病”的传闻也开始流传。“无脏不欢”、“重金属超标”、“有寄

聚焦小龙虾肌溶解事件

  如今,“麻小”已经成为夏日的“应季食品”。“麻小”配啤酒的路边档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成为“街边一景”。然而,8月23日,《扬子晚报》报出“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的报道,再次拨动国人因多次食品安全问题早已绷紧的神经。很快,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介入了这一

京城小龙虾销量骤降7成 网民称:要管住自己的嘴

  吃小龙虾吃出“肌肉溶解”?尽管南京疾控中心昨天已否定了是小龙虾惹的祸,但是北京的小龙虾市场依然受到影响,销量下滑了7成多,有价格下降的苗头;餐馆小龙虾的点食率也有所下降。  京深海鲜市场、晨刚立水桥海鲜市场等北京几家水产品市场已紧急行动,针对市场小龙虾来源和商户是否使用“洗虾粉”

湖北小龙虾将“吃”到标准饲料

盛夏时节,又到了吃小龙虾最好的时候,火爆热闹的“麻小”场面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红彤彤”的麻辣小龙虾更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是家人朋友聊天喝酒时的美味佳肴。 在家住湖北省潜江市的地道湖北人老刘的记忆里,小龙虾就是他们那里家家都能接触到的一道菜。在湖北,小龙虾是最具人气的美食,当

南宁暂未发现“问题小龙虾” 摊贩演示清洁方法

  近日,媒体报道江苏南京出现“小龙虾致病事件”。8月24日,记者走访了南宁市内部分市场和餐饮排档,发现小龙虾在南宁市场上并不少见,但并未发现“洗虾粉”的踪迹。相关部门也表示,目前未接到类似的投诉。  餐饮业未受到影响  24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望园路附近一家专门做麻辣小龙

小龙虾虾“黄”易遭污染 最好别吃

  江苏省疾控中心试验室对外开放半天,供市民参观。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候,从目前的检测来看,龙虾的安全性总体是令人放心的,去年和今年,都没有发现“龙虾病”患者。   不过,吃货们可要注意了!吃龙虾,不少人最爱的就是虾黄,但是专家提醒说,小龙虾一旦遭遇到污染,头部往往更容

小龙虾头易聚集重金属 专家提醒虾黄就别吃了

  昨天,江苏省疾控中心试验室对外开放半天,供市民参观。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候,从目前的检测来看,龙虾的安全性总体是令人放心的,去年和今年,都没有发现“龙虾病”患者。  不过,吃货们可要注意了!吃龙虾,不少人最爱的就是虾黄,但是专家提醒说,小龙虾一旦遭遇到污染,头部往往

小龙虾头部易聚重金属

  日前,一篇名为《小龙虾是二战时期用来处理尸体的》的帖子在网上颇为流行,其中有关“小龙虾含铅、汞、砷等严重致畸化学元素”、“水越脏、重金属含量越高,小龙虾 活得越滋润”等表述让不少热爱小龙虾的食客心存担忧。小龙虾究竟能不能吃?日前,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市食品

南京餐饮商会发布“龙虾门”发病原因新推论

“龙虾门”发病原因又添新推论  南京餐饮商会昨发布称,可能是龙虾体内的兽用抗生素与洗虾粉螯合产生新的毒素。  今年7月下旬至8月底,南京出现了23例因食用龙虾而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龙虾门”成为全国关注的事件。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确定23个疑

小龙虾上市 连云港餐饮业纷纷打出“龙虾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7-05-11 16:01 来源:作者:穆春桥 浏览:0 原文:  核心提示:进入5月,小龙虾开始大量上市,记者从市蔬菜活禽直销市场一位批发商处了解到,现在每天经他手批发销售的小龙虾重量已超过5000斤。与之相对应的是,港城各家餐饮单位纷纷打出“龙虾牌”,也有

南京市疾控中心否定“洗虾粉致肌肉溶解”说法

  昨日本报报道了美味龙虾导致“肌溶解”,因食用龙虾引起肌肉溶解症患者近期在南京各大医院频频出现的消息,这条新闻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昨天傍晚6点左右,南京市卫生局专门就此事紧急召集了各相关单位进行部署,将从即日起着手调查龙虾事件。  南

小龙虾致病不罕见 医生:肌溶解与其有直接关联

  南京不久前发生的“小龙虾疑致食客肌溶解”事件,有读者询问到底是不是小龙虾本身的问题。就这次事件看目前还无明确结论,但人因小龙虾惹祸上身,发生食物中毒已不是第一次。本报早在2002年12月9日的报道《赵本山吃“小龙虾”吃出肺吸虫病引起京城“麻小族”关注》中,就提到“因食物中毒引起急

医生称肌溶解与小龙虾有关 北京曾有10余人发病

  南京不久前发生的“小龙虾疑致食客肌溶解”事件,有读者询问到底是不是小龙虾本身的问题。就这次事件看目前还无明确结论,但人因小龙虾惹祸上身,发生食物中毒已不是第一次。本报早在2002年12月9日的报道《赵本山吃“小龙虾”吃出肺吸虫病引起京城“麻小族”关注》中,就提到“因食物中毒引起急

喜欢脏水且食用对身体有害?小龙虾:我很委屈

  小龙虾是广大济宁市民的人气美食之一,尤其随着天气的转暖,小龙虾的美味让吃货们不顾形象、“十指流油”,甚至让炭火中滋滋作响的烧烤失了宠。随着小龙虾的风靡,一些“污水中生存”、“食用有害”的传言也如影随形,令许多人对小龙虾又爱又怕。  忙碌了一天,济宁市区的网友“贝卡贝卡”下班和朋友相约吃饭轻松一下

疾控专家:南京调查时每天吃50只小龙虾研究自己

  昨天傍晚5: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专程抵达南京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会同江苏省有关专家,发布最新的“小龙虾事件”调查进展。会上透露,截止到9月7日中午12:00,南京全市共收治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溶解综合征病例共有23人。23名患者

农业部开始制定龙虾养殖国家标准

     昨天,南京通报“小龙虾事件”调查结果,初步确定相关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专家组认为:这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致病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来的毒素。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有毒素,这样的个体也是极少数的,可能是由于在某一水域食用

廖海金:保障食品安全要保险更要监管

  近日,江苏南京市推出了全国首款“龙虾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目前,已经有5家饭店购买了小龙虾保险,因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征,市民最高可以获得两万元的理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夏季的到来,街边大排档的小龙虾便成了“吃货们”的新宠。鉴于小龙虾食用范围广、数量多,且存在不可控的食用

专家提醒:小龙虾不吃“重金属”未必不肮脏

  南京水产研究所的陈楚星教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龙虾不吃重金属物,但它的确很不干净。  陈教授说“龙虾不是中国人主动引进的,而是日本人带进来的”,他告诉记者,龙虾学名克氏螯虾,是甲壳底栖动物。本产北美洲,后进入日本。据推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把龙虾带至栖霞山地

江苏专家不认同肌肉溶解和龙虾有关 南京急调查

  8月23日本报报道了美味龙虾导致“肌溶解”,因食用龙虾引起肌肉溶解症患者近期在南京各大医院频频出现的消息,这条新闻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记者23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昨天傍晚6点左右,南京市卫生局专门就此事紧急召集了各相关单位进行部署,将从即日起着手调查龙虾事件。  南京市卫生监督所王振

昆明滇池上游遭小龙虾入侵 水生态或遭严重破坏

  近日,昆明市区入滇河道出现大量小龙虾。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丽娜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若小龙虾进一步入侵滇池上游,将严重威胁仅存的数种滇池土著物种,导致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近日,昆明连续暴雨使得市区盘龙江出现大批“出水透气”的小龙虾。这曾“蛀空”云南元阳梯田的外来

脏虾2分钟变鲜亮 洗虾粉潜规则曝监管漏洞

  核心提示:每到春夏之交,壳红肉厚的小龙虾便成为上海许多小饭店里销路火爆的美食。可谁会想到,这一只只外形饱满、色泽鲜亮、香味四溢的小龙虾,竟是用“药粉”浸泡去污加工出来的。业内人士说,小龙虾生长在沟渠中,很脏,用人工清洗费时费力,使用“洗虾粉”早就成为

专家详解哈夫病:不止独爱小龙虾 何毒致病仍无解

    南京“小龙虾门”最终被疾控专家确认为哈夫病(Haff病),让公众又记住了一个“新”的疾病名称。  其实,早在2000年,哈夫病就曾借“麻小”火爆的东风造访北京,《中华神经科杂志》对此还曾刊登专业报告。今天,当年北京“小龙虾病”主要诊治医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袁云就

北京昨日起严查餐馆小龙虾为期一周 簋街是重点

  “今天我们店的小龙虾销售下降得厉害,减少近七成。”花家怡园运营总监庞卫权昨日晚上对记者说。9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南京对“龙虾门”事件给出了最终结论,南京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所患为哈夫病,确实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尽管专家表示,吃小龙虾引发食物事故的几率很小,但是京城不少

小龙虾病初定为“哈夫病” 专家确认与吃龙虾有关

南京小龙虾销售受到影响  到昨天,南京“小龙虾”事件有了官方的初步调查结论。7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因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调查进展。与会调查组专家表示,经过调查确认此次23名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市民与食用小龙虾有

南京多人因吃小龙虾入院 专家建议:去了头再吃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19位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被诊断为肌肉溶解症,质疑为清洗小龙虾时所用“洗虾粉”所致。  针对此次事件的“焦点”――“洗虾粉”,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李解全解释说,“洗虾粉”主要成分为草酸,是有机酸中的强酸,对人体危

京市场自查暂未现“洗虾粉” 小龙虾销量有所下降

  近期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患病,引起北京消费者的忧虑。尽管洗虾粉是否是致病主因尚无定论,但记者从京深海鲜市场等批发市场了解到,市场已开始自查,暂未发现“洗虾粉”,但小龙虾销售量有所下降。  昨天,记者在京深海鲜市场等北京几家水产市场了解到,市场开始自行排查商户是否使用“洗虾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