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河流溶解态碳输移研究中取得进展

河流是连接陆地、大气和海洋碳库之间的重要界面和通道,对于碳在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过程有重要作用。多年冻土的碳储量巨大,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这些冻土碳会在冻土消融后随产流过程进入到河流中,影响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区域碳收支。然而,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流域河流碳输移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水文与生态研究团队研究员王根绪和博士宋春林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的典型冻土流域,对该区域河流溶解态无机碳和溶解态有机碳(DIC和DOC)输出规律展开了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风火山流域溶解态碳以DIC为主,活动层冻融过程对于河流 DIC和DOC 浓度及通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融化期,DIC浓度随着融化深度的加深而增大,DOC和融化深度的关系较弱。随着融化深度增加,DIC 和 DOC 通量增加,并且水平碳通量随着冻结层厚度增加而减小。活动层变化直接影响河流碳浓度并且通过影响径流间接影响碳通量。河流溶解碳......阅读全文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河流溶解态碳输移研究中取得进展

  河流是连接陆地、大气和海洋碳库之间的重要界面和通道,对于碳在各个碳库之间的交换过程有重要作用。多年冻土的碳储量巨大,随着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这些冻土碳会在冻土消融后随产流过程进入到河流中,影响河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区域碳收支。然而,目前对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流域河流碳输移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青藏高原湖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取得进展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青藏高原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青藏高原湖泊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储量约占全国湖泊水体DOC储量的76%。研究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中D

寒旱所青藏高原温泉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研究取得进展

  多年冻土是指地下持续2 a 以上保持冻结状态的一类特殊岩土,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多年冻土作为高寒气候条件下的产物不仅影响着各种寒区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演替,还影响到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目前,多年冻土出现退化现象如活动层加深、冻土下界上升,岛状冻土和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潜在融沉风险预估研究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4/t20210406_4783779.shtml   多年冻土作为冰冻圈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指示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青藏高原(QTP)作为世界上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其多年冻土以高温、高含冰

青藏高原棕碳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碳质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特别是其中的黑碳,由于强烈的吸光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有机气溶胶,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对太阳辐射只存在散射作用。近期的研究提出,在吸光能力较强的黑碳和无吸光性有机碳之间还存在一类由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等物质

青藏高原大范围多年冻土区地面形变遥感研究取得进展

  已有观测和模型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大,年平均地温升高和热融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面形变是多年冻土退化的重要指示器,然而目前地面形变的研究多集中在较小空间尺度的研究上,并且对多年冻土区冻融过程的时空异质性考虑不足,大尺度大范围地表变形的空间特征以及控制因子仍不清楚。  

青藏高原InSAR监测多年冻土区小型滑坡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团队在Remote Sensing 杂志发表了题为Investigation of a Small Landslide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by InSAR and Absolute De

量化青藏高原碳平衡研究获进展

  碳在多圈层的积累和流动,受到学界关注。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多圈层体现最全的区域之一,独特的冰川、冻土、湖泊、河流和高寒湿地,为阐释陆表水体相关碳过程提供了理想场所。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生态环境创新团队联合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地化所在污染河流铁同位素研究中取得进展

  铁是生物生命必需元素,因此准确判定从陆地到海洋输送的铁的通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对深入了解全球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至关重要。相对于被广泛研究的背景区大型河流如亚马逊河,备受人类活动干扰的中小规模流域中铁同位素研究还非常有限。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玖斌及其合

太湖溶解有机碳储量和收支遥感研究中获进展

  湖泊溶解有机碳不仅调节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其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体溶解氧,并产生有害物质、危害水环境。河流将流域大量的外源溶解有机碳输运进入湖泊,同时湖泊藻类增值等过程也会产生自源有机碳,两大来源的时空变异使湖泊溶解有机碳时空差异大。为了更好地理解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促进湖泊水环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