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抗旱性鉴定

水分亏缺是一种最普遍的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胁迫,尽管蔬菜作物一般都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栽培,但是通常蔬菜需水量大,而且几乎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都比较多;而果树大多栽培于丘陵、土地,更易受到水分亏缺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的抗旱性,进行抗旱育种显得特别重要。抗旱育种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抗性资源的多少和深入研究的程度,因此,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评价与筛选是抗旱育种的关键环节,受到世界各国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进行抗旱性鉴定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田间直接鉴定法、干旱棚法、人工气候室法、盆栽法及室内模拟干旱条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目的抗旱性鉴定与研究。本实验将以抗旱性存在差异的普通小麦品种为试材介绍植物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方法和步骤。一、试材及用具小麦幼苗,发芽箱,滤纸,培养皿,打孔器,天平,干燥器,电导仪,20ml具塞刻度试管,双面刀片,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研钵,过滤漏斗,容量瓶(50ml),移液......阅读全文

植物抗旱性鉴定

水分亏缺是一种最普遍的影响植物生产力的环境胁迫,尽管蔬菜作物一般都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栽培,但是通常蔬菜需水量大,而且几乎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都比较多;而果树大多栽培于丘陵、土地,更易受到水分亏缺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的抗旱性,进行抗旱育种显得特别重要。抗旱育种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抗性资源的

水稻短期干旱记忆提升植物抗旱性相关机制获进展

  植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次相同的环境胁迫,为了维持正常生长,很多植物会在经历多次胁迫时,表现出较经历第一次胁迫更强的抗逆能力,即植物具有胁迫“记忆”的能力。在众多的环境胁迫中,干旱是其中影响较大、破坏性较强的一种。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水量较大,环境干旱对其生长、产

生态中心在丛枝菌根提高植物抗旱性分子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冬研究组在丛枝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发表(New Phytologist 197: 617-630;2013)。   丛枝菌根(arbuscular

木薯抗旱性调控机制获揭示

5月22日,《植物杂志》在线发表了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施海涛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木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与其他作物相比,其抗旱性较强,但这种抗性的分子机制仍不甚清楚。本次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沉默胁迫应答转录因子MeRAV5显著降低其抗旱性,同时过氧化氢(H2O2)水平较高,木

研究培育抗旱性更强转基因棉花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课题组,通过从耐旱灌木白花柽柳中克隆得到TaMnSOD基因,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其遗传转化到新疆主栽棉花品种,获得T4代转基因株系。形态及生理生化检测证实,转基因株系具备更强的抗旱性。   新疆是棉花主产区。在棉花主栽区,干旱和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

中美科学家发现大幅提高水稻抗旱性蛋白

  中美研究人员1日说,利用基因技术让水稻及其他作物产生大量PYL9蛋白,可显著提高它们的抗旱性能,从而帮助提高粮食安全。  这项成果当天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由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与美国珀杜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  论文第一作者、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赵杨告诉新华社记

PNAS:熊立仲小组发现水稻抗旱性调控基因

  OsSKIPa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水平可显著影响水稻抗旱性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分离出一个对水稻抗旱改良有显著作用的基因OsSKIPa。科研人员研究表明,提高此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抗旱性,缺水的戈壁滩今后也将可能种植水稻。   此项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

脱落酸提高作物抗旱性分子机制获揭示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与美国普渡大学等机构,联合破译了植物激素脱落酸(ABA)通过调控植物叶片衰老、促使植物重新分配体内水分养分,从而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分子机制。2月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植物中,负责制造养料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物质的部位或器官如叶片被称为“源

植物离体叶片失水表型观察及其失水率测定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其中又主要是通过气孔来实现的。因此,离体叶片水分的散失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体植株的水分状态。离体叶片暴露于空气中,由于水分的扩散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叶片会出现萎焉表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同时,通过称重法可以定量地测定出叶片在不同时间段失水的程度(失

上海生科院发现生理活性优于天然脱落酸的人工类似物

  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以Combining chemical and genetic approaches to increase drought resistance in plants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