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研究揭示3亿年前,“妈妈”把“孩子”圈起来了

据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加拿大和英国团队报告了一种此前未知的下孔类物种的化石,下孔类与现代巨蜥类相似。该化石样本约有3.09亿年的历史,包括一个成体及其子代幼体,是迄今已知最早的亲代抚育样本,这也表明亲代抚育出现的时间,比此前认为的早4000万年。 亲代抚育普遍存在于现今的许多脊椎动物中,包括鸟类、爬行类、哺乳类、鱼类和两栖类,但是未见于其他类群。过去的研究显示,最早的亲代抚育证据来自于南非蜥代龙科的一个二叠纪化石(2.98亿—2.51亿年前)。但是,追溯亲代抚育行为的源头和演化颇具挑战性,因为很少能找到亲代与子代保存在一起的化石证据。 此次,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希拉里·马丁等科学家,描述了名为“D. unamakiensis”的蜥代龙科成体和幼体的关节相连的部分骨骼——幼体位于成体后肢后面,被成体尾巴圈起来。它们来自于石炭纪,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的一个树桩里面被发现。研究团队表示,树桩里面的隐秘区域可......阅读全文

Nature:研究揭示亲代抚育行为遗传特性

  亲代抚育(parental care)是指双亲对后代的保护和喂养。在很多动物中,后代发育成长的先决条件是靠双亲创造和提供的。亲代抚育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抚育表现为保卫、喂食、护卵和照看后代,此时亲代和子代是互相接触的。间接抚育则表现为筑巢、造茧、贮存食物、把卵产在安全和食物丰富的场

12个基因组区域影响小鼠抚育行为

  遗传学亲代抚育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遗传学研究,以两种小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亲代抚育行为的遗传驱动因素。该研究识别出了12个影响小鼠亲代抚育行为的基因组区域,并揭示了复杂的社会行为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对很多生命而言,后代发育成长的先决条件是

研究揭示亲代抚育行为遗传特性

  一项研究以两种小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亲代抚育行为的遗传驱动因素。该研究识别出12个影响小鼠亲代抚育行为的基因组区域,并证明荷尔蒙后叶加压素对其中一种亲代抚育行为——筑洞的影响。成果发表于《自然》。  就哺乳动物而言,亲代抚育行为在个体、性别和物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小鼠中包括寻回、拥抱、看护和梳

我国发现首例具有哺乳行为的无脊椎动物

  哺乳历来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独有行为。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权锐昌研究员及其同事陈占起等研究团队的新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哺乳期长达40天左右,而且其“乳汁”蛋白含量是牛奶的4倍。这是国际上发现的首例哺乳动物之外能通过哺乳

气质联用分析仪揭秘大熊猫“身份证”

在人类的眼中,所有的大熊猫不论雌雄,其外形、体态和毛色等都是相同的,大熊猫个体之间如何相互识别?划地盘和吸引异性是动物世界最为热衷的头等大事,即使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对这两件大事具有战略意识,大熊猫们如何吸引配偶和示警天下?它们采用什么方式来区分亲属和非亲属,从而避免和近亲个体交配繁殖?对于科学家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