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的生物湿/软样品制备方法让电子显微镜拍照不再难!

电子显微镜(SEM),是帮助我们了解微观的重要工具。通常,我们进行材料表征时,第一步就是给样品拍电镜。因此,样品拍电镜前的处理过程就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一般而言,这个处理过程简单快捷,可当我们在处理软/湿生物材料时(离体组织,带细胞材料等),整个过程就变得复杂且耗时了。这一过程包括样品的固定、脱水、干燥及金属溅射等固定步骤(梯度脱水就让人崩溃),还夹杂着脱醇、梯度冻干、离心等可选步骤。往往样品处理一项,可能耗时几天。过程复杂,就容易出纰漏,当看着我们因样品处理失误而导致的“奇丑无比”的图片时,真是百感交集。 为了解决样品处理复杂耗时这一难题,韩国科学技术院的Seonki Hong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生物湿/软样品制备方法,用于SEM分析形貌。该方法利用连苯三酚(pyrogallol,PG)/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涂上涂层后发生氧化交联反应,在样品表面形成一层酚-醌/......阅读全文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之间的对比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

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AFM 是利用样品表面与探针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因此不受STM 等要求样品表面能够导电的限制,可对导体进行探测,对于不具有导电性的组织、生物材料和有机材料等绝缘体,AFM 同样可得到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图像,从而使它更具有适应性,更具有广

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1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    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基本原理及方法

 常规电镜样品要求:必须是干燥的,不含水分或挥发性物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能耐受电子束轰击;具有导电性,被激发时能够产生足够的二次电子。生物材料特点:含水分多,质地柔软,机械强度小;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低,导电性差,激发后二次电子的产额较少。制样的任务:通过一系列处理,既要尽量完美地保存材料

2016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召开 探讨电镜技术应用新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20日,2016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在北京天文馆召开,会议旨在推动北京及周边省市广大电子显微学学术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和交流。来自电子显微学领域相关单位的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2016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

推动材料学与生命科学发展 记2019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17日,2019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北京及周边省市广大电子显微学的学术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和交流。会议共有200余人出席、参与。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支持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年会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