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研究团队揭开大豆开花和高产背后的微观世界

孔凡江回国从事大豆研究10年了,依然深感大豆事业任重道远。 “与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较低,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提高产量是当前我们大豆研究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凡江告诉《中国科学报》。 幸运地是,研究团队长期的坚持和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不断有了新突破。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比较左侧植株为驯化前的野生大豆,右侧植株为驯化后的栽培大豆。图片来源:孔凡江 近日,孔凡江与同事刘宝辉研究员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团队等合作,首次系统报道了大豆驯化过程中开花期基因的进化与选择分子机制,并确认了光周期开花是作物核心的驯化性状。这为大豆分子模块挖掘与设计育种,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栽培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 解决了一个争议 大约5000年前,栽培大豆起源于我国,北纬30°—45°黄淮海区域的野生大豆驯化为今天的栽培大豆......阅读全文

修复光合作用提升作物产量

  在进化基本失败的地方,智慧设计成功了。生物学家通过弥补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缺陷,使烟草生物量增加了约40%。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一种高效的产量提升方法或将很快出现。图片来源:stevanovicigor/Getty  目前,该团队正从豇豆和大豆入手,试图将相同的变化引入食用作物。“资助

修复光合作用提升作物产量

  在进化基本失败的地方,智慧设计成功了。生物学家通过弥补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缺陷,使烟草生物量增加了约40%。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一种高效的产量提升方法或将很快出现。图片来源:stevanovicigor/Getty  目前,该团队正从豇豆和大豆入手,试图将相同的变化引入食用作物。“资助

令达尔文“讨厌的谜团”终于解开

  140年前,达尔文对于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却又找不到它们的祖先类群和早期演化的线索,而将被子植物的起源称为“讨厌的谜团”。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团队,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当年达尔文在化石记录中看到的并不是“被子植物起源”,而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大爆发。

南京农大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图片说明:植物界不同类型重复基因含量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  2月21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绍铃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系统鉴定了梨等141种植物基因组中不同类型重复基因,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揭示重复基因进化的普遍规律。  植物在千百年

南京农业大Genome Biology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以往的研究发现,有的植物有复制自己基因的功能,即通过不同类型复制方式产生一个与原基因序列相同的新基因。基因复制产生的两个同源基因称为重复基因或“姊妹基因”。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测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破译。  植物在千百年的进化中,怎样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一个重要

植物CPP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

实验概要类CPP基因家族(CPP-like gene family)属于一类成员数目较少的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含有一到两个富含半耽氨酸的结构域,即CXC结构域。该基因家族在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但是没有在酵母中发现。为了解CPP-like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进化规律,本研究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方面获突破性成果

   1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源超团队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该成果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DECOY),为病害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新方向。据悉,该期刊每期仅发表两篇长文。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近一个月内在《科学》上发

牵牛花依赖自交抗草甘膦

   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随着时间推移改变了自身交配策略,进化的转变帮助它们抓住宝贵的基因,从与其他植物的竞争中胜出。文章近期在线发表于《生态学》杂志上。  这项研究探讨了较为普遍的农业杂草——牵牛花中,植物交配系统和除草剂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依靠

中外科学家绘出小豆基因组草图

  中外科学家12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已经绘制出小豆的基因组草图。这将有助于从基因水平上分析小豆性状,培育更多小豆新品种。   北京农学院和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了小豆全基因组的测序,组装出了高质量的小豆基因组框架图,结果显示小豆有3.4万

关于公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人名单

  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5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予以公布。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有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在15日内(8月4日—8月18日)向国家自然科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正名转基因:不会改变人的遗传基因

  转基因的争论一直没有最终的结论,而且尚没有一个可以给转基因食品定性的部门。10月1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在华中农业大学向众媒体进行了“正名”,也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出了释疑。  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为什么不做人体实验?  药品的实验可以在人体上做,但是食品中很难,如果做实验,他需

纪念贝时璋:创生物伟业 抒科学豪情

  2009年10月29日上午,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在安睡中辞世,享年107岁。   贝时璋仙去,留给中国生命科学的是闪闪发光、永不熄灭的思想光芒。因为他,中国生命科学从上世纪初就开始部署从宏观到微观的生命现象研究,不仅迈出了

植物着丝粒研究取得进展

  基因组测序及解析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们得以继续探索着丝粒和端粒等染色体上高度重复区域在生命活动中的新功能。植物着丝粒含有丰富的重复序列,如串联重复序列(Satellite)和反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参与基因组空间构象和细胞分裂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不同物种双着丝粒染色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着丝粒研究中取进展

  基因组测序及解析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们得以继续探索着丝粒和端粒等染色体上高度重复区域在生命活动中的新功能。植物着丝粒含有丰富的重复序列,如串联重复序列(Satellite)和反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参与基因组空间构象和细胞分裂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不同物种双着丝粒染色

中国科学家PNAS发布重要基因组草图

  小豆(Vigna angularis)是一种重要的豆类作物,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小豆种子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能为人体提供淀粉、可消化蛋白、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北京农学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华大基因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鸟枪测序,获得了高质量的小豆基因组草图。这项研究

我国科学家发现首例核盘菌DNA病毒

  日前,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姜道宏率领的研究小组在真菌中发现了与致病力衰退相关的DNA真菌病毒(SsHADV-1)。这是目前研究人员发现的首例真菌单链DNA病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近日,该研究结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感染真菌并

如何养活饥饿的地球 技术、伦理缺一不可

   到2030年,全球的粮食需求量将增加50%;到2050年,地球将需要为90亿人口提供食物。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情况下,保持全球食物供给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也许不必等到10年后,人们就已面临粮食问题。3月7日,津巴布韦公共服务、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常务秘书朱迪丝·卡泰拉

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典型争议事件溯源

  转基因农作物被培育成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检验其安全性的工作就从未停止。然而,由于研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或失误,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而引发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疑虑。   作为高技术实验品的转基因农作物,在其迈向公众日常生活的途中,因与人类休戚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受争议而

食品安全专家批驳“转基因食品改变人类基因”

  转基因产品安全问题等方面引发的论战持续升温,人民网推出《激辩转基因》系列微访谈。今日(11月11日)上午,在第六期微访谈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一部主任徐海滨指出,转基因食品改变人类基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有网友认为:“转基因产品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由实验室和工厂生产出的一种让商家谋利

《食物进化》观影在京举行,科学家呼吁“传递转基因真知”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4月19,在北京举行的《食物进化》观影暨转基因科普交流会上,食品安全权威科学家陈君石院士解读了美国毒理学会的声明,再次强调:大量科学数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和具有营养,这也是科学界的共识。  《食物进化》是一部公平而理性地探讨转基

122个项目通过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初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集中征集“2011~2012年度中俄 (NSFC-RFBR)合作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1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初审结果现已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共122项;不予受理申请项目共13项。  受理

Lal Teer畜牧公司联合华大基因成功绘制水牛基因组图谱

  2014年1月24日,孟加拉Lal Teer畜牧科技公司(孟加拉Lal Teer种业科技公司的联营公司,以下简称"Lal Teer")与华大基因联合宣布水牛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该项科研成果将为深入了解水牛这一物种的起源、驯化过程及其品种选育等奠定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水牛,也叫印度水牛,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并非“实质等同”

  在开始这篇博文前,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个名词——实质等同原则。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支持转基因食品上市者,一直宣称

顾秀林教授:坚决不同意标注出售转基因食品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习近平主席最近关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的指示非常重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13亿中国人的吃饭及其安全问题,要靠一大批袁隆平式的中国农业科学家的聪明

棉花转基因技术基因枪法花粉活体育种实例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针对 20 多个棉花品种,成功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规模化转化体系,以流水线的操作方式,建立了高效、工厂化的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本文援引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发明专利内容,以制备转 GAPDH 基因棉花的具体方法为例,以应用实例演示棉花转基因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土壤盐渍化是一个全

陈茹梅:我看转基因的争论

  看了8月4日《科学时报》记者的“”一文,觉得文中某些观点不敢苟同,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交流一下。科学时报记者在文中似乎认为转基因的争论并没有给公众带来认识上的改观和进步,因此,得出这场争论是非常无谓的,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样一个结论。但是在我看来这场争论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争论之前,几乎没有正

我国多种转基因食品包装未注明标识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是未知数。   从食用油到豆奶再到玉米,以及“黄金大米”人体试验,转基因食品屡掀争议热潮。6月13日,新华网消息“中国农业部批准发放3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再次将转基因食品安全话题引入公众视野。   此消息称:“日前,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

2010年度中俄合作项目和双边研讨会项目批准名单公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月16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度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批准名单(共50项)和2010年度中俄(NSFC-RFBR)双边研讨会项目批准名单(共4项),具体如下: 2010年度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批准名单序号科学部受理号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俄

基因杀虫剂,是福还是祸?

  科学家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技术,有可能成为人类与害虫战争中的下一个强大武器。这项技术应用了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可以通过让害虫和病原菌的基因失效来杀灭它们。   通过打击某个物种的一个独特基因序列,该技术具有既杀灭害虫,又不伤害益虫的潜力。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我国科学家发现首例真菌DNA病毒

  5月4日,国际权威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道宏教授研究小组的研究论文,报告了他们在真菌中发现的DNA病毒(SsHADV-1)。这是国际上首次有关真菌DNA病毒报道。   感染真菌并在其体内增殖的病毒称为真菌病毒。目前,真菌中已发现的所有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