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测序解析miRNA调控害虫发育机制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鳞翅目害虫,据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和防治成本达到40-50亿美元。最近的转录组分析和基因组测序为了解小菜蛾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Etebari等1发现了在寄生胁迫下二龄幼虫中的一组miRNAs,但仍缺乏对小菜蛾完整miRNA的鉴定。为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携手系统完整地鉴定了小菜蛾全部发育阶段的保守和新的 miRNAs2,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刊的PLoS One上。 研究人员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菜蛾的miRNA组进行了全面鉴定(小RNA测序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实验中构建了小菜蛾(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阶段的混合小RNA文库。通过比对家蚕基因组和miRBase上已报道的miRNAs ,共鉴定出234个miRNAs。当使用小菜蛾的基因组数据作为参考时,可鉴定出34......阅读全文

测序解析miRNA调控害虫发育机制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鳞翅目害虫,据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和防治成本达到40-50亿美元。最近的转录组分析和基因组测序为了解小菜蛾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Etebari等1发现了在寄生胁迫下二龄幼虫中的一组miRNA

中国农大:测序解析miRNA调控害虫发育机制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生长的鳞翅目害虫,据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和防治成本达到40-50亿美元。最近的转录组分析和基因组测序为了解小菜蛾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Etebari等1发现了在寄生胁迫下二龄幼

测序与芯片揭示miRNA调控海参夏眠机制

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生活在海边至海底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当夏季来临,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温度上升。此时,海底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而留在海底的海参,迫于夏季食物中断,进入夏眠,此时,其基础代谢率明

中海大:测序与芯片揭示miRNA调控海参夏眠机制

  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生活在海边至海底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当夏季来临,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温度上升。此时,海底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而留在海底的海参,迫于夏季食物中断,进入夏眠,此时,其基础代谢

miRNA mimics miRNA inhibitor

miRNA mimics 是模拟生物体 内源的miRNAs,运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能增强内源性miRNA的功能。miRNA inhibitor 是化学修饰的专门针对细胞中特异的靶miRNA的抑制剂。近年来人工合成的miRNA(artificial miRNA,amiRNA)已经成功应用于沉默预期靶

南师大研究测序揭示小龙虾免疫相关miRNA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小龙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小龙虾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

miRNA海绵—长效抑制miRNA

miRNA海绵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知miRNA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收录的人miRNA已达721条。不过,大部分miRNA的功能仍是未知数。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阻止特定基因的功能,然后了解其后果。miRNA同样如此。然而,相比之下,miRNA的功能研究要困

miRNA海绵—长效抑制miRNA

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知miRNA的数量与日俱增,目前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收录的人miRNA已达721条。不过,大部分miRNA的功能仍是未知数。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阻止特定基因的功能,然后了解其后果。miRNA同样如此。然而,相比之下,miRNA的功能研究要困难得多。为什么

miRNA研究

一、miRNA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二、miRNA研究的综合解决方案1. miRNA微阵列芯片服务Agilent miRNA 芯片(21.0) Affymetrix miRNA 4.0 芯片2. miRNA测序服务  miRNA-seq文库构建流程  miRNA测序数据分析流程3. miRNA R

二代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