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本法适用于新鲜分离,或培养的静息,或炎症性巨噬细胞。 polyl: C 或 L P S 小鼠体内注射或体外刺激均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干扰素。某些病毒或细菌也具有类似作用。检 测 人巨噬细胞时,需 用 E M C 替 代 水 泡 性 口 膜 炎 病 毒。......阅读全文

干扰素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本法适用于新鲜分离,或培养的静息,或炎症性巨噬细胞。 polyl: C 或 L P S 小鼠体内注射或体外刺激均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干扰素。某些病毒或细菌也具有类似作用。检 测 人巨噬细胞时,需 用 E M C 替 代 水 泡 性 口 膜 炎 病 毒。

中性粒细胞驱动非常规T细胞介导抗肿瘤免疫机制

  近日,来自意大利Humanitas University的Alberto Mantovani和Sebastien Jaillon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Neutrophils Driving Unconventional T Cells Mediate Resistance against Mu

P糖蛋白介导的抗肿瘤多药耐药调控剂研究中获进展

  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目前化学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导致了超过90%患者肿瘤治疗的失败,P-gp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MDR相关蛋白靶点。在肿瘤治疗中,随着耐药性的产生,患者所需药物剂量持续增加,对正常组织和细胞造成极大伤害。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以

生物物理揭示g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如果把炎症和肿瘤比作相助相生的亲密伙伴,g-干扰素无疑是两者相互联系的重要媒介之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志海课题组一直关注于研究g-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间质成纤维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最近,其研究成果(2篇)连续在Cancer Research发表。  其中一篇题为

Sci-Immunol:I型干扰素介导了寨卡病毒引发的妊娠综合征

  根据最近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I型干扰素或许介导了由寨卡病毒引发的妊娠期综合征。  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Laura J. Yockey等人建立了先天寨卡病毒感染模型,并且研究了I型干扰素在介导病毒的感染或抑制疾病的发展过程的作用。作者首先给I型干扰素受体

关于γδT细胞的细胞毒性的介绍

  细胞毒性是γδT细胞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也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方式。TCRγδ能够识别在肿瘤细胞内积聚的异戊烯焦磷酸(IPP)和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进而激活γδT细胞。激活的γδT细胞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杀伤肿瘤细胞:   1、通过凋亡诱导蛋白配体途径Fas-FasL和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诱导肿瘤

单核因子所产生的主要免疫分子和作用有哪些?

1、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IL) 有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IL—1),它能刺激IL—2的产生。2、白细胞介素—2 (IL—2) 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3、干扰素(IFN) 组织液和血清中的干扰素有重要抗病毒作用,

单核因子所产生的主要免疫分子和作用介绍

  1、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IL) 有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IL—1),它能刺激IL—2的产生。  2、白细胞介素—2 (IL—2) 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  3、干扰素(IFN) 组织液和血清中的干扰素有重要

单核因子所产生的主要免疫分子和作用介绍

单核因子所产生的主要免疫分子和作用有:1、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IL) 有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IL—1),它能刺激IL—2的产生。2、白细胞介素—2 (IL—2) 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3、干扰素(IFN) 组

免疫研究之IFNAR1基因在人体组织的表达与作用机制探索

想调整研究方向,获得学术研究突破口?想获得论文选题思路,提高发文命中率?你需要了解学科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赛业生物专栏《Gene of the Week》每周会根据热点研究领域介绍一个基因,详细为您介绍基因基本信息、研究概况和应用背景等,助您保持学术研究敏锐度,提高科学研究效率,期待您的持续

干扰素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1) 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2) 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3) 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4) 有精神障碍、癫痫、抑郁病病史及其他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  5) 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忍受本药之不良反应者。  6)肝功能严重失代偿患者。  7)

犬干扰素和重组人干扰素的区别

两者不同有以下几点:(1)种属不同;(2)从命名上来讲:前者很可能是直接从犬提取的,后者很可能是基因工程技术手法研发出来的;(3)干扰素不同种属之间,在氨基酸、糖基化修饰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

科学家发现FBXO38介导PD1泛素化及调节T细胞抗肿瘤免疫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BXO38 mediates PD-1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anti-tumour immunity of T cells”的文章,报道了PD-1的降解机制及其在临床

关于蛋白质工程融合蛋白质的介绍

  脑啡肽(Enk)N端5肽线形结构是与δ型受体结合的基本功能区域,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抗肿瘤的细胞因子。黎孟枫等人化学合成了EnkN端5肽编码区,通过一连接3肽编码区与人α1型IFN基因连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这一融合蛋白。以体外人结肠腺癌细胞和多形胶质瘤细胞为模型,采用3H-胸腺嘧啶

免疫细胞抗肿瘤

  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力在40岁后急剧下降,不定期回输活性免疫细胞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清除病毒和癌变细胞,从根本上提升肌体健康状态。  免疫细胞疗法还可清除微小病灶及手术、放化疗后残留的肿瘤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干扰素的概述

  干扰素(IFN)为人体或动物细胞对各种不同的刺激(包括接触病毒)的反应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或糖蛋白,主要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什么是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两型:I型干扰素包括IFNα和IFNβ两种,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II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什么是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干扰素的本质就是蛋白质,可以分成好多型,对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人们经常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特别是对于乙肝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以应用干扰素抗细菌、抗寄生虫。同时,干扰素还对身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对

如何生产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

干扰素有那些作用?

  1、抗病毒作用  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抗菌作用  干扰素的抗菌作用主要体现于IFN-γ。IFN-γ能通过下调转铁蛋白受体减少细菌供铁量或通过诱导

如何提取干扰素

顾名思义,干扰素是一种能起干扰作用的物质。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

如何提取干扰素

顾名思义,干扰素是一种能起干扰作用的物质。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

γ干扰素的介绍

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是水溶性二聚体细胞因子 。是II型干扰素的唯一成员。最初叫巨噬细胞活化因子。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补体介导法

细胞毒实验可应用于:(1)检查细胞膜抗原;(2)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实验方法原理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

重点国际合作研究在肿瘤免疫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号:31320103918)、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号:31428005)等资助下,苏州大学张学光教授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卢斌峰博士合作,发现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能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此项肿瘤免疫

昆明动物所在树鼩干扰素研究中初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免疫生物学实验室)硕士研究生李明利等在张华堂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树鼩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树鼩干扰素(IFN)家族及其受体的基本构成,为研究树鼩IFN生物学功能及构建树鼩病毒性疾病模型奠定了基础。   IFN是在“危险

Nat-Commun:解决肿瘤细胞产生放疗耐受性的新方法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肿瘤产生对放疗耐受性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现有药物克服这一耐受性的方法。由于目前有40%的大型肿瘤都会产生对放疗的耐受性,从而为肿瘤的治疗带来障碍,因此这一发现为这一巨大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放疗会导致炎症反应,而此前研究也表明STING分子是调节这

抗肿瘤体液免疫机制

抗肿瘤体液免疫机制:1.补体的溶细胞效应;2.抗体的免疫调理作用;3.抗体干扰肿瘤细胞黏附作用;4.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受体;5.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半枝莲对抗肿瘤

  研究表明,半枝莲提取物对很多人类肿瘤细胞都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在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癌症,白血病以及绒膜癌方面,均有半枝莲提取物的报道。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戴志军带领下的研究队伍对半枝莲的生长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小鼠肝癌细胞系H22中对其抗肿瘤活性机制进行了探讨。他们发现,半枝莲提取物

麝香的抗肿瘤作用

  天然麝香或麝香酮对小鼠艾氏腹水癌,S37及S180的细胞呼吸抑制率,均高于正常小鼠抑制率。国内采用不同给药途径,并选用不同敏感瘤株,天然与合成麝香酮对W256腹水瘤,W256实体瘤,S180肉瘤以及L615小鼠白血病等瘤谱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从实验结果看,麝香对离体动物癌细胞有破坏作用,对动物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