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Neuroscience:又一种帕金森症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症(PD)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损害了全世界成百上千万老年人的运动功能。通常,PD患者会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几年经历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 对PD病患者大脑的死后检查表明,他们控制运动的脑细胞中散落着一种名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形成的聚集物(团块)。 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科学与生物工程教授Viviana Gradinaru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的肠道神经元中植入了α-Syn,他们发现这些团块可以向上移动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但是这个过程取决于年龄。 正常情况下,小鼠会产生一种酶能分解这些团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失去这种能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PD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 研究人员发现,给小鼠注射携带这种酶编码基因的系统传递载体,有助于改善某些聚集成块的现象,并恢复部分肠道功能。 由于PD患者肠道神经元中也存在α-Syn团块,因此......阅读全文

肠道中居然存在帕金森症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谷BIOON/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损害了全球数百万老年人的运动功能。通常情况下,PD患者会在运动症状发作前数年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例如便秘等。  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脑进行检查后的结果显示,控制运动的大脑细胞中存在着α-突触核蛋白(α-Syn)团块。在

Nature Neuroscience:又一种帕金森症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症(PD)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损害了全世界成百上千万老年人的运动功能。通常,PD患者会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几年经历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  对PD病患者大脑的死后检查表明,他们控制运动的脑细胞中散落着一种名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形成的聚集物(团块)。  近日,发表在Nat

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国N

NanoPro 纳米级超灵敏蛋白质检测帕金森病生物标志物DJ-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为老年人所多见。  DJ-1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及各种修饰异构体的检测定量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估十分重要。但该蛋白及异构体的检测非常困难,传统方法基于双向电泳及液质联用,重复性差,定量困难,动态

两项研究发现新的帕金森病生物标志物---磷酸化LRRK2蛋白

  在两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Andrew West博士和同事们通过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尿液和脑脊髓液样品,发现尿液中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标志物---磷酸化LRRK2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存在和严重度相关联。他们正在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些样品,以便验证是否能够利用这种生物标志物指导未来的临床治疗

生物标志物的简介

“Biomarker” 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

Cell新研究:揭开帕金森病标志物的双面角色

帕金森病(PD)的标志之一是在脑中积累称为α-突触核蛋白的蛋白质。二十多年来,α-突触核蛋白一直是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制造商关注的焦点,但α-突触核蛋白的功能尚不明确。近日,由百瀚和妇女医院、哈佛干细胞研究所以及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为研究&a

心衰生物标志物全面盘点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旧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 亿。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正在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此外关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新数据显示,2012

生物标志物:挑战与希望

  “Biomarker”这个词在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之前,多见于地质学文献,曾被翻译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的是地质材料中来自于活的生物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一词汇开始出现在医学文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被正式地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对它也曾有过不同的描述。2001年,美

新型生物标志物——KHK-A

由休斯敦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完成的该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的结论如是说。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为KHK(己酮糖磷酸激酶或果糖激酶)的基因在癌细胞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有所不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神经肿瘤学教授,资深作者Zhimin Lu说:正常肝细胞催化葡萄糖和果糖发生反应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