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杆菌(一)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属于耶尔森氏菌属(Yersina)。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也是帝国主义使用的致死性细菌战剂。 一、生物学特性 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养时,呈卵园形。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短链排列。 本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48小时后,长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边缘呈花边样菌落,这种菌落形态为本菌的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24小时孵育逐渐形成絮状沉淀,48小时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从菌膜向管底生长出垂状菌丝,呈钟乳石状。 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死亡,在-30℃仍能存活,于5~10℃条件下尚能生存。可耐直射日光1~4小时,在干燥咯痰和蚤粪中存活......阅读全文

鼠疫杆菌(一)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属于耶尔森氏菌属(Yersina)。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也是帝国主义使用的致死性细菌战剂。  一、生物学特性  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

鼠疫杆菌介绍(二)

  (二)免疫性  人体对鼠疫杆菌无天然免疫力,容易感染。患过鼠疫病愈者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验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  取检材涂片,用甲醇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5

分子变化铸成“杀手”鼠疫杆菌

  科学家一直试图弄清楚,著名的“杀手”细菌——鼠疫杆菌是怎样一步步“炼”成的?《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公开的一项遗传学研究显示,能造成鼠疫的细菌鼠疫杆菌,首先形成可以造成致命肺病的能力,然后才形成其高度传染的性质。而决定二者之间转变的是相对简单的分子变化,说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也可以通过一个相似的路径

关于鼠疫杆菌检测的介绍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取检材涂片,用甲醇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5~10分钟,然后进行革氏或美兰染色,镜检观察鼠疫杆菌的形态特征。将检材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龙胆紫血琼脂平板及厚金格尔(hot

关于鼠疫杆菌的特征介绍

  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养时,呈卵圆形。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短链排列。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48小时后,长

关于鼠疫杆菌的基本介绍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一种杆菌,属于耶尔森氏菌属,同时是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病媒。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感染腺鼠疫75%会死亡,感染肺鼠疫的近100%会死亡,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严重的伤亡。灭鼠、蚤等,搞好环境卫生,可预防感染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Yersinia p

鼠疫杆菌的相关信息介绍

  鼠疫的病原菌。纯培养中大多数分散存在,在宿主体液中可成双排列。在新分离菌株及动物体液中呈两极浓染。在慢性病灶、陈旧培养物或3~4%食盐琼脂培养基中呈明显多形态,可见大小不一的球形、杆形、酵母形和哑铃形等。在宿主体内形成类似荚膜的表面粘液层,具有抗吞噬作用。生长温度以25~30℃最佳。适宜pH为6

关于鼠疫杆菌的原成份介绍

  (一)荚膜FI(Fraction I)抗原 在荚膜中存在两种抗原成份,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只在37℃培养时产生,有抗御吞噬作用。  (二)毒力V/W(Virulcnce)抗原 在细菌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有保护作用;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豚鼠获得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

关于鼠疫杆菌引发的症状介绍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

关于鼠疫杆菌的研究过程介绍

  黑死病14世纪在欧洲夺去上千万人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将近三分之一。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分析方法确认,鼠疫杆菌是这场瘟疫以及之后400年间多场瘟疫的罪魁祸首。  黑死病死者样本中发现鼠疫杆菌特有基团  麻风病等传染病致人死亡后,即使过去多年,研究人员仍可从死者遗骸中

关于鼠疫杆菌的检查方法介绍

  1、标本  因鼠疫传染性极强,采集标本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病型采取淋巴结穿刺液、肿胀部位组织液、脓汁,血液和痰等。人和动物尸体可取肝、脾、肺、病变淋巴结以及心血等。陈旧尸体取骨髓。将采集标本送至有严密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查,禁止在一般实验室进行操作。  2、直接涂片镜检  除血液标本外

关于鼠疫杆菌的致病性介绍

  该病为多途径传染,靠荚膜,多种毒性抗原,内毒素及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致病。  按传播方式不同分为:  1.鼠间的鼠疫 一般在人间发生流行之前发生。通过鼠蚤吸血传播。  2.人间的鼠疫 人被感染的鼠蚤叮咬而传染。也可因宰杀感染后的动物,由破损创口侵入,或因吸入含本菌的气溶胶感染。临床

关于鼠疫杆菌的防治原则和诊断检查介绍

  一、防治原则  预防鼠疫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控制传染源,隔离可疑病人或病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灭鼠、灭蚤;  3.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接种鼠疫无毒活疫苗)和个人防护。  高效价鼠免疫血清在治疗上有效,可与抗生素并用。  二、诊断检查  诊断:取决于病人有接触史及肺部受累

关于鼠疫杆菌的最新进展介绍

  黑死病曾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而黑死病的罪魁祸首是鼠疫杆菌。最近,研究者从伦敦公墓四具死于黑死病的中世纪古尸牙齿中,提取出鼠疫杆菌,重建了病菌的DNA,从而对这个历史上可怕的疾病的真实面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0]  2014年7月,在伦敦的一处专门埋葬瘟疫病人的公墓里,研究者们找到了

鼠疫杆菌(YP)核酸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技术原理: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

德国大肠杆菌疫情调查:致病病菌包含鼠疫基因

  从5月中旬开始,德国大肠杆菌引发的疫情已经造成了31人死亡,近3100人患病。医生们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大肠杆菌,一时感到束手无策,但让他们更头疼的是,病菌的源头迟迟查不出来,这使得人们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直到6月10日,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才在柏林表示,他们已确认

鼠疫概述

一直觉得鼠疫就像个传说,想着已经绝迹了,但2019年11月12日,北京确认接诊两名来自内蒙的鼠疫患者,消息一出,人心惶惶,好在整个过程控制比较好,目前感染者好转,隔离的相关人员到目前也未见明显异常。所以鼠疫可防可控,不要恐慌,科学对待,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隔离与治疗是关键。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

Nature:揭示FPR1是宿主免疫细胞上的鼠疫杆菌受体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如果没有有效治疗的话死亡率极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临床形式,包括黑死病(影响淋巴结)、肺鼠疫(影响肺部组织)和败血性鼠疫(通过血液引发感染)。  鼠疫引发的死亡通常都是由于患者识别和诊断的耽误,而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疗法选择,尽管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对抗生素具有耐受性的菌株,

腺鼠疫的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因出血程度而异,血小板可减少。肠炎型者可有血样或黏液血便。  2、细菌的分离和鉴别 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一般检查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简称四步试验,以上四步均获阳性结果可确

腺鼠疫的症状

  腺鼠疫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瘀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患者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

鼠疫疫苗的使用禁忌

急、慢性淋巴结炎,严重皮肤病,急性传染病及活动性结核患者;有严重过敏史者;有免疫缺陷症及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及前6个月授乳期妇女。

鼠疫疫苗的使用禁忌

急、慢性淋巴结炎,严重皮肤病,急性传染病及活动性结核患者;有严重过敏史者;有免疫缺陷症及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及前6个月授乳期妇女。

鼠疫疫苗的用法用量

在上臂外侧上部皮肤局部消毒后,划痕“#”字,滴菌苗0.05ml,划痕长度约1-1.5cm,应以划破表皮稍见血迹为宜,划痕处用针涂压10余次使菌液充分进入痕内,接种后局部应至少裸露5分钟。14周岁以下儿童菌苗滴于2处,即划2个“#”。皮上划痕法:在10人份疫苗中加入灭菌生理盐水0.5ml,溶解摇匀后吸

寻找战胜鼠疫的疫苗

  鼠疫(plague)因14世纪黑死病大流行期间消灭了多达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而闻名于世,但是这并不完全是过去的事情。作为一种生物恐怖主义武器,或者由于产生抗生素耐药性[1],它在现在也足以产生威胁,因此科学家们正在试图开发抵抗鼠疫的疫苗。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敦医学分部的Ashok Ch

腺鼠疫的发病机制

  病菌自皮肤侵入后,一般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淋巴结高度充血、出血受累淋巴结可互相融合,周围组织水肿、出血。淋巴结内含大量病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及严重毒血症状。如病变不继续发展,即成为临床上的腺鼠疫。若病菌经血进入肺组织可产生继发性肺鼠疫

怎样预防败血型鼠疫?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

腺鼠疫的鉴别诊断

  (一)腺鼠疫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⒈急性淋巴结炎 此病有明显的外伤,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状轻。  ⒉丝虫病的淋巴结肿 本病急性期,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常同时发生,数天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症状轻微,晚上血片检查可找到微丝蚴。  ⒊兔热病 由兔热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状轻,腺肿境界明显,可移动,皮色正常,

鼠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后10天开始产生免疫力,1个月抗体水平达高峰,6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后免疫力降至最低,故有感染危险者应每年接种1或2次。

鼠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后10天开始产生免疫力,1个月抗体水平达高峰,6个月后开始下降,1年后免疫力降至最低,故有感染危险者应每年接种1或2次。

鼠疫疫苗的用法用量

在上臂外侧上部皮肤局部消毒后,划痕“#”字,滴菌苗0.05ml,划痕长度约1-1.5cm,应以划破表皮稍见血迹为宜,划痕处用针涂压10余次使菌液充分进入痕内,接种后局部应至少裸露5分钟。14周岁以下儿童菌苗滴于2处,即划2个“#”。皮上划痕法:在10人份疫苗中加入灭菌生理盐水0.5ml,溶解摇匀后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