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 据团队首席储明星研究员介绍,产羔数是绵羊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寻找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一直是育种学家关注的焦点。子宫作为胚胎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其功能不全可引起母畜20%-30%的胚胎损失,最高可达到40%,而胚胎受损是影响羊产羔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以无FecB突变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对其单、多羔子宫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多羔小尾寒羊子宫中,ACSS3、SDSL、ENSOARP00000002929三个基因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差异显著;相对于单羔组,在多羔组中显著上调的mRNA和蛋白质主要富集到鞘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能量代谢相关通路。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绵羊高产......阅读全文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   据团队首席储明星研究员介绍,产羔数是绵羊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揭秘:绵羊精卵融合的关键蛋白表达规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绵羊精卵融合关键蛋白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   据储明

鲁西黑头羊培育成功

  “以南非黑头杜泊绵羊为父本与山东省地方品种小尾寒羊为母本杂交,历经18年潜心攻关,我们在全国率先培育出第一个高产多胎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肉羊。该品种适合我国北方农区气候条件和舍饲圈养,其产肉和繁殖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农业部为此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成为我国北方农区第一个国审肉羊新品种

农业科学院牧医所揭秘蒙古羊肥尾表型的遗传进化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绵羊肥尾性状功能解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适应性驯化过程中,如何通过基因组层面的选择和重组来影响绵羊尾型的遗传进化机制。该研究完善了绵羊尾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同时为绵羊分子

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揭示绵羊尾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在适应性驯化过程中,如何通过基因组层面的选择和重组来影响绵羊尾型的遗传进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BMC Genomics》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绵羊的尾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可以为绵羊提供能量抵御恶劣环境

南京大学田大成教授团队揭示遗传突变的重要分子机制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大成教授所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拟南芥、水稻等自花传粉植物,构建了来自相同遗传背景的、经历一次减数分裂的纯合体、杂合体(F1)及其分离世代(F2到F4),进而测序检测遗传突变的发生。该成果《Parent-progeny sequencing indicates higher

遗传发育所揭示植物雌雄识别的分子机制

  受精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精子能否被及时地传递到卵子是受精的关键。在被子植物中,精子是通过花粉管来传递的,但花粉管是如何将精子传递到卵子的呢?这是植物生殖生物学几十年来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之一。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维才研究组首次分离到了花粉管识别雌性吸

5000万!985高校,揭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近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李发弟教授牵头揭榜的《绵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及良繁》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1年度“揭榜挂帅”榜单项目。项目总经费5000万元,执行期三年。“揭榜挂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

陈玉林教授团队新技术流程用于创制基因编辑绵羊模型

  近年来,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家畜分⼦设计育种技术迅速发展。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具有简单、高效、精确等优点的新型基因编辑⼯具,将其应用于家畜育种,有望对多个基因实现同步的精准编辑,提高家畜选育的精准度,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绵羊是重要的经济动物,更是基因编辑的模式动物,研

遗传发育所揭示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

   籽粒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因子,然而控制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课题组通过大规模筛选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一个水稻籽粒显著变大的突变体材料,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表明,该表型是由于编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