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外毒素和内毒素是细茵产生的两大类毒素物质。外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物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也能产生外毒素。我们把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经过滤除培养液中的细菌,即可得到外毒素。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毒性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用3%~4%的甲醛溶液处理,其毒性完全消失。外毒素的抗原性较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的毒性很强,例如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1毫克可以杀死2,000万只小鼠,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0.1微克,其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各自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外毒素,能抑制人体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变性死亡,导致心肌炎、肾上腺出血和神经麻痹;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是破伤风外毒素,作用到脊髓和脑......阅读全文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因此,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自来水中含内毒素的量为1至100EU/ml。当内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时并不产生危害,但内毒素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血液时则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内毒素小量入血后被肝脏枯否细胞灭活,不造成机体

内毒素血症检验

一、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原因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1.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细菌内毒素(定性)概述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因此,细菌内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自来水中含内毒素的量为1至100EU/ml。当内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时并不产生危害,但内毒素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血液时则会引起不同的疾病。内毒素小量入血后被肝脏枯否细胞灭活,不造成机体

内毒素休克的简介

  当病灶或血流中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大量死亡,释放出来的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时,可发生内毒素血症。大量内毒素作用于机体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等,便会产生白细胞介素1、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小血管造成功

细菌内毒素的概念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ol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中的类脂A。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它是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所引成的,1

细菌内毒素的提取

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外膜,当细菌死亡后,细胞膜破裂就释放出来,由核心多糖、侧翼多糖及脂A组成,体积微小,其粒径约在1~ 5毫微米(Nanotex nm,为千分之一微米1×10-3m m),一般认为其分子量在1000以上.具有水溶性、不挥发性、不带有正

细菌内毒素的概念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ol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中的类脂A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它是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所引成的,19

细菌内毒素检验(一)

1.首先谈谈细菌内毒素的概念。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一般细菌毒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毒素(Exotoxin);它是

细菌内毒素检验(二)

4.3.3.2漩涡混合器作用:混旋细菌内毒素标准品,保证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一致。方式:对冻干粉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复溶后,应混旋15min。标准品梯度稀释过程中,每步稀释应混旋30s.4.3.3.3试管恒温仪:作用:提供37℃恒温的环境。方式:对加入了内容物的鲎试剂分别放置于试管恒温仪中,37℃恒温60

十六种菌属的主要的致病物质

一、葡萄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  1.凝固酶(coagulase):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能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可杀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enterotox

特异性抗内毒素制剂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介绍

  新的抗内毒素治疗包括中断内毒素合成,结合或中和其活性,防止其与宿主效应细胞相互作用,干扰内毒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等。治疗制剂包括内毒素类似物、抗体、亚单位疫苗、多粘菌素结合柱、重组人蛋白、内毒素合成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小分子抑制剂。  (1) 抑制类脂A生物合成  噬菌体产生一小段核苷酸序列,起着

十四种菌属的主要致病物质

一、葡萄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        1.凝固酶: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溶血素:能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可杀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5

内毒素血症的病因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1.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内毒素血症的后果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  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释放,

关于内毒素的检测介绍

  由于内毒素是细菌死亡裂解或自溶引起的,因此环境中大量存在内毒素。当内毒素通过机体消化道等方式时并无危害,少量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血液后被肝脏枯否细胞灭活,不造成机体损害。内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就会引起发热反应—“热原反应”。内毒素大量进入、集聚于血液中,超过机体各自卫系统的清除能力,则可导致不同程度的

于内毒素你知道多少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的毒素,又称之为“热原”。单位Eu/ml。其化学成分有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

内毒素测定的测试原理

根据检测原理,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都属于浊度法。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终点浊度法未见商品化产品。动态浊度法(又称动态比浊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上升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的方法。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都是属于

透析用水的内毒素检测

  什么是内毒素?  内毒素,又称热原,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复合物,主要由菌体死亡解体释放。耐热性高,只能经过180-200℃,持续30-60分钟的干热处理才能使其丧失生物活性。  内毒素进入机体后, 与机体靶细胞作用诱导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机体代谢、激素水平和神经内分泌的改

内毒素的发热反应介绍

  人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1-5纳克/公斤体重)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发热反应持续约4小时后逐渐消退。自然感染时,因革兰氏阴性菌不断生长繁殖,同时伴有陆续死亡、释出内毒素,故发热反应将持续至体内病原菌完全消灭为止。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

关于内毒素你知道多少?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的毒素,又称之为“热原”。单位Eu/ml。其化学成分有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

热原和细菌内毒素

一、热原(progon)医院临床在使用药品注射剂时,常有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肤色灰白、休克、严重时导致死亡,这种症状称为热原反应。为提高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人们对热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直到1923年Seibert提出了用家兔检测热原的方法。在1942年美国药典首先将家兔热原检查项

细菌内毒素的量值介绍

  在80年代以前,所有研究内毒素的报道,毫无例外地使用重量单位表示内毒素的量,在 鲎试剂建立后也同样以重量单位表示 鲎试验的灵敏度。随着人们对细菌内毒素生物活性认识的提高, 以重量单位表示的不科学性被揭示,即相同重量的内毒素,对于菌种来源不同,其生物活性相差很大。1980年 美国学者Hochste

内毒素测定实验——凝胶法

实验方法原理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其血液中的有核变形细胞含有凝固酶原和可凝固蛋白。将这些变形细胞冻融裂解后制成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此溶解物若与待检标本中的内毒素相遇,内毒素激活 LAL 的凝固酶原成为凝固酶,作用于可凝固蛋白,使其凝聚成凝胶状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分析

  病原是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分A、B、C、D四群(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志贺菌属经口进入胃肠道,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志贺菌内毒素从肠壁吸收入血后,引起发热、毒血症及急性微循环障碍。

绿脓杆菌的培养要求、生化特征及抗原

绿脓杆菌(p.aeruginosa)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能引起化脓性病变。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绿脓杆菌(p.aeruginos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

痢疾杆菌对人类的危害

  人和灵长类是志贺氏菌的适宜宿主,营养不良的幼儿、老人及免疫缺陷者更为易感。据报道,每年约有14000例志贺氏菌病,但估计发病人数为30万人。据FDA统计,1997年美国加州等5个州食源性疾病共为8051例,其中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为1263例,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根据宿主的健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是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的部分内容,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对这块内容的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称热原质。  注:热原质耐高温,121℃20min不被破坏,蒸馏法去除热原质较好。  (2)毒

绿脓假单胞菌抗原构造

绿脓杆菌能产生多种与毒力有关的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以外毒素a最为重要。绿脓杆菌外毒素a为一种热不稳定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66,000,经甲醛或戊二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并被特异性抗毒素中和。毒性强,注入动物后,主要靶器官肝脏可出现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其他

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