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总结(五)

(4)监测仪器漂移控制限(5)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精密度审核(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要求每半月至一月对每台仪器进行一次审核):在精密度审核之前,不能改动监测仪器的任何设置参数,若精密度审核与仪器零/跨调节一起进行时,则要求精密度审核必须在零/跨调节之前进行。每3个月进行至少一次对每台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每年每台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次数不能少于4 次。精密度审核点的浓度取决于被审仪器所选的测量量程,一般在测量量程下限或日常所测得污染物浓度频率较高范围内选择一个审核点。如果由于仪器响应超出控制限,而使数据无效,则这些漂移的结果不能用与精密度审核。准确度审核(每季度应完成1/4监测子站的准确度审核工作):准确度审核采用向每台分析仪通入一系列浓度的标气,一级标准气体,将仪器读数与标气实际浓度比较,来确定仪器的准确度;对于PM10监测仪器,准确度审核可采用标准滤膜检测,或与经典的重量法 比对方式进行;在准确度审核之前,不能改动监测仪器......阅读全文

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总结(五)

(4)监测仪器漂移控制限(5)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精密度审核(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要求每半月至一月对每台仪器进行一次审核):在精密度审核之前,不能改动监测仪器的任何设置参数,若精密度审核与仪器零/跨调节一起进行时,则要求精密度审核必须在零/跨调节之前进行。每3个月进行至少一次对每台监测仪器的精密

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总结(二)

3.2质量保证实验室是系统质量保证工作的核心。担负着控制、监督和修正改进整个系统运行的任务。3.3系统支持实验室是整个系统的支持和保障中心,对整个系统的仪器设备经行维护、保养和检修。3.4固定监测子站是整个系统的基础3.5流动监测子站是固定监测子站的补充,主要任务是对监测网络中空白点补充监测

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总结(三)

(1)面积应在10-25m2。无窗或双层密封窗结构,有隔断缓冲间。(2)四周开阔的房顶,气象杆与房顶高度不能小于2m。(3)采样风机排气口应设在靠近站房下部位置,与地面距离20-30cm。(4)有良好的避雷接地和防电磁干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5)站房温度20±5℃,夏季25-30℃,相对

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总结(一)

一、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发展1、气体污染物监测技术光学和光谱学遥感技术优点:大范围、多组分连续自动实时监测,可以在同一光波波段同时监测几种污染物浓度,实现完全非接触在线自动监测;灵敏度高。同单种污染物监测仪器比也存在不足。1.1几种主要单种污染物监测方法(1)SO2分析方法是紫外荧光法(2)N

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总结(四)

2、数据质量目标数据总的不确定度由污染物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的不确定度组成。污染物的取决于污染物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确定性,因此监测点位的选择和设置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测量的不确定度主要与仪器的运行环境、仪器的操作和仪器的漂移有关。由精度、偏差和检出限三个数据质量指标决定。3、量值溯源控制3.1、

无机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水质监测)

无机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水质污染调查是从Hg、Cd、氰、酚、Cr6+等开始的,而且多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深入,监测业务不断扩大,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均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因此相应的各种先进的、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就很快发展起来。1、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火焰原子吸收、氢

空气污染物检测的取样技术

空气分子污染物,例如染料和油漆所释放出的有害化合物,可能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本文介绍了AMC采样箱技术,借助其可轻松实现对众多AMC物质的分析鉴定工作。 无论是对电子芯片制造商、药品生产、食品生产还是公众日常的家庭生活来说,空气分子污染均是不可忽视的污染类型,它会导致产品缺陷、停产以

PM2.5空气污染物重量法监测

全球空气污染是造成呼吸类疾病,甚至是死亡的罪魁祸首,颗粒物 (PM) 会产生严重的健康危险,因为它们能通过鼻喉沉积在肺中。欧盟为环境空气中的硫氧化物、二氧化氮、氮氧化物、铅与颗粒物 (PM) 浓度规定了限值。颗粒物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重量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我国目前对大气颗粒物的测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办法发布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环保部印发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办法的通知。据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办法适用于对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排污单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机动车的监测(检测)管理。其中,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或完善主要污染

空气捕捉技术大大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

最近的一项新发现能大大减少全球由于汽车尾气带来的碳排放,一位来自纽约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工业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从大气中捕捉二氧化碳。研究结果预计将发表在11月1日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目前的碳流捕捉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