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公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良云团队发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目前该数据集已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数据网站免费共享。 地表覆盖分布是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及地理国情监测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信息。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和计算机存储与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全球尺度中高分辨率地表覆盖产品的应用需求日益迫切。 作为全球首套2020年全球30米精细地表覆盖产品,该数据集及时反映了2020年全球陆地区域(除南极洲)在30米空间分辨率下的地表覆盖分布状况,为地表相关应用提供了最新的数据支撑,对于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分析以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研究,该团队突破了全球30米地表覆盖多时相自动化精细分类关键技术,并于2019年9月发布了精细分类体系的2015年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该团队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优化工作,例如结合定量遥感反演模型对分类体系做了进一步深化(林地二级类从区域......阅读全文

多源遥感数据地表水体动态监测新进展

  精密测量院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研究团队联合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多源遥感数据地表水体动态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遥感著名学术期刊《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发表。  准确监测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水体动态变化对于全球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研

俄罗斯将建造地球遥感卫星集群

   俄罗斯航天署日前公布的联邦航天纲要显示,俄将拨款3586亿卢布(约合609亿元人民币)用于在2016年—2025年建造新一代地球遥感卫星集群。预计其数量将达到26颗,届时将能够保证对地球陆地、海洋以及大气层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监控与预报。  纲要称,未来将部署以下三类卫星。第一类为地球资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一号”

  9月22日10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一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发射了浙江大学研制的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卫星发射的成功,为中秋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  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十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七号

  新华社酒泉12月9日电 9日16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七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的“遥感卫星七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

乌日拟合作研究纳米地球遥感卫星

  近日,乌克兰国家航天局与以东京大学为首的日本代表团举行会谈,确定将于9月初的第21届乌克兰航空展上签署合作协议,进行纳米地球遥感卫星的研发工作。   乌航天局表示,此次与日本航天科技界的合作,建立在乌克兰与日本在空间技术领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之上。双方一致认为,此次合作研究计划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号”

  8月10日6时49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十号”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升空的“遥感卫星十号”和“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的。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二号”

  北京时间11月9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六号”

图为发射前夕,星箭对接完毕,发射塔架工作平台正在缓缓合拢  初冬时节,大漠戈壁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天气晴好,却早已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北京时间11月25日12时06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这里顺利点火升空,成功将中国“遥感卫星十六号”送入预定轨道。  “遥感卫星十六号”由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四号

  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三号

   北京时间11月30日凌晨2时5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十三号”成功送入太空。  “遥感卫星十三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今天成功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可以获取我国森林碳汇数据,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 黄缙:碳排放的过程叫从化石燃料里面储存的碳变到二氧化碳,到

美发射卫星- 详细追踪地表水

据《自然》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2月16日,耗资12亿美元的“地表水和海洋地形”观测(SWOT)项目卫星发射升空。从海洋旋涡到数以百万计的湖泊河流,该卫星将对地球地表水进行前所未有的观察,为气候科学家提供一个研究全球变暖的新视角。 SWOT项目是由美国宇航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牵头的一项联合任务

德地表立体图像观测卫星发射升空

  德国雷达卫星“串联-X”21日在乌克兰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颗卫星上首次安装了三维立体相机,可拍摄整个地球表面的立体图像,对地球数字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地球表面精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串联-X”是在当天中欧时间4时14分用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的,半小时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中国遥感卫星成功接收高分六号卫星首轨数据

    新华网北京6月4日电(王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6月4日9时47分,该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六号卫星首轨载荷成像数据,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时长为6分钟,完成总计40GB数据的实时接收、记录和传输。所接收数据后续处理正常。在此之前,密云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句芒号”卫星数据

8月4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于8月4日晚间21时46分和8月5日上午10时48分,成功跟踪、接收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8PSK-800Mbps模式和VCM模式两种不同调制方式的下行数据,经处理检验,数据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七号卫星等3颗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3日15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七号卫星和搭载的试验二十二号A/B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3颗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61次飞行。

从定性到定量,遥感技术“进阶式”

  日前,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成功发射。AB双星编队,将在地质灾害、土地调查、基础测绘、防灾减灾等方面大显身手。它们应用的技术,就是遥感。如今,大家已经对“遥感”耳熟能详——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通过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从而利用这种非接触的方式感知物体

风云三号06星成功发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71.shtm8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四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6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接替在轨超期服役的风云三号C星,探测数

我国成功研制完成全球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

   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下设的“全球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研制”课题,于2014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技术验收。   该课题研建了地表覆盖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套全球2000年度和2010

作物生长对区域气候的反馈及生物物理机制研究获进展

  农田垦殖和农业实践主要通过改变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动量和水分交换过程,影响区域及更大尺度的气候系统。近年来,卫星遥感资料记录了地球前所未有的植被变绿过程,其中,农田变绿约占中国植被变绿的32%,且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然而,相比森林系统,农田植被如何通过改变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进而影响区域气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北京时间12月15日2时2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55次飞行。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马帅莎 喻鹏 王茄欢 胡煦劼)北京时间10月15日3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材料成功用于遥感卫星扫描镜

  日前,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二十八号卫星发射升空,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国建材总院)自主研制的“轻质金属表面玻璃化反射镜”被成功应用于该卫星的光学遥感系统中。   “该种反射镜的成功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除美国、俄罗斯外,第三个拥有该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成功填

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怎么样了?

高分1、2号卫星原始遥感影像数据

高分一号       高分一号卫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国防科工局、总装

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汶川地震前后景象

2006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县 2008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县(中新社发 国遥万维摄)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属北京国遥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5月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区最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及5米雷达数据。国遥万维根据NSPO及中国台湾“国立”师范大学NUTU积极为国内重大灾情及时

我国高光谱观测卫星监测到汤加火山二氧化硫气团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发生喷发后,大量二氧化硫随火山喷发进入大气。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研制的搭载于高光谱观测卫星上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发挥单日覆盖全球的优势,第一时间获取灾区二氧化硫分布卫星观测资料。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是国内目前在轨运行的最高空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七号卫星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发布最新消息说,11月4日至6日,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在成功完成高分七号卫星首轨数据接收后,按计划又先后完成6轨高分七号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接收数据量总计616.6GB,实现中国最高数据码速率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数据接收。  中科院空天院介绍,高分七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数据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4月21日晚发布消息说,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当天成功接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数据,均处理正常。中科院空天院介绍说,北京时间当天上午11点46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成功跟踪、接收到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下行数据,这也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二号及天巡一号卫星

  11月9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搭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