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所成功通过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

9月30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组和赵小阳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的转基因哺乳动物。 单倍体细胞及其发育而成的个体是研究隐性遗传基因的理想模型。针对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将基因修饰直接遗传给后代,从而避免了其他转基因方法种系嵌合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极大提高基因修饰的效率极其应用范围。但哺乳动物中除配子外并不存在天然单倍体细胞。尽管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此工作前,尚未获得通过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产生的健康成活的基因修饰动物。 周琪研究组和赵小阳研究组于2009年底开始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建立工作,经历了长达2年的实验摸索,终于在2011年8月获得了由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与卵母细胞受......阅读全文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意义

  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首次从小鼠胚囊中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胚胎干细胞就可以成功地在体外进行培养。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在1998年由美国科学家培养成功。  研究证实:分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血细胞的前体)和心肌细胞。令人惊奇

哺乳动物中制备基因组DNA实验

制备DNA             实验材料 动物组织

哺乳动物“共同祖先”基因组重建完成

  从鸭嘴兽到蓝鲸,每一种现代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大约1.8亿年前的“共同祖先”的后裔。人们对“共同祖先”知之甚少,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计算重建了其基因组。该成果将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对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利用了来自32个活物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这

哺乳动物中制备基因组DNA实验

实验材料 动物组织试剂、试剂盒 PBS乙酸铵乙醇酚氯仿异戊醇TE仪器、耗材 离心机摇床研钵实验步骤 1.  切下组织并立即剪成小块,置于液氮中冻结。 2.  将200 mg~1 g 的组织用预冷的研钵和研杵研碎,或用锤子将其捣为细粉末,每100 mg 组织用1. 2 ml 消化缓冲液悬浮。 3.  

植物和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异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差别很大,最小的为100kb左右,大部分由非编码的DNA序列组成,且有许多短的同源序列,同源序列之间的DNA重组会产生较小的亚基因组环状DNA,与完整的“主”基因组共存于细胞内,因此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更为困难。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DNA没有内含子,几乎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1999年底,在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公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果评选中,“干细胞研究的新发现”荣登十大科学成果之首,而举世瞩目的、耗资巨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只居第二位,足见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ES细胞技术是一个发展空间极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人们攻坚的

胚胎干细胞的发现与研究

1964年:刘易斯·克莱因史密斯和小巴里·皮尔斯从畸胎瘤中分离出单一类型的细胞,畸胎瘤是一种现在已知的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 这些从畸胎瘤中分离出来的细胞作为干细胞在细胞培养中复制和生长,现在被称为胚胎癌细胞(EC)。虽然形态学和分化潜能(多能性)的相似性导致了使用胚胎癌细胞作为小鼠早期发育的体外模

基因组所重复序列与哺乳动物内含子扩张关系研究获进展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军研究员和“百人计划”雷红星研究员的指导下,基因组所王大鹏博士、博士研究生苏尧等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基因组内含子扩张与基因功能关系研究,以及突变和自然选择在基因组进化中的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Ev

动物所成功通过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

        9月30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组和赵小阳研究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的转基因哺乳动物。   单倍体细胞及其发育而成的个体是研究隐性遗传基因的理想模型。针对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将基

研究发现群居哺乳动物寿命更长

从鼩鼱的两岁到弓头鲸的逾200岁,哺乳动物的最大寿命可以相差100倍之多。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合作者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支持了社会组织和寿命的关联演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当前一人住、一人食、一人

哺乳动物基因组三维结构首次确定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从单个细胞中确定出完整保存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的首个3D结构,显示了细胞核内所有染色体中的DNA是如何复杂地折叠在一起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很多人对于呈现“X”形状的染色体十分熟悉,但事实上,染色体仅在细胞分裂时呈现这种形态。

哺乳动物基因组三维结构首次确定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日前报道称,英国科学家从单个细胞中确定出完整保存的哺乳动物基因组的首个3D结构,显示了细胞核内所有染色体中的DNA是如何复杂地折叠在一起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很多人对于呈现“X”形状的染色体十分熟悉,但事实上,染色体仅在细胞分裂时呈现这种形态。

哺乳动物中制备基因组DNA实验——制备DNA

在DNA提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DNA断裂和降解的各种因素,以保证DNA的完整性,为后续的实验打下基础。一般真核细胞基因组DNA有107-9bp,可以从新鲜组织、培养细胞或低温保存的组织细胞中提取,常是采用在EDTA以及SDS等试剂存在下用蛋白酶K消化细胞,随后用酚抽提而实现的。实验材料动物组织试剂、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前景:悬而未决

  在4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千上万的棒球迷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从Jonathan Thomas的办公室窗前蜂拥而过,朝着美国电话电报球场(AT&T Park)进发,去观看令人激动非凡的2014赛季旧金山巨人队的第一场主场比赛。Thomas在站立式办公桌前背对着窗户工作,但此起彼伏的欢呼喝彩声不绝

关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情况

  自1981年Evans和Kaufman首次成功分离小鼠ES细胞,国内外研究人员已在仓鼠、大鼠、兔、猪、牛、绵羊、山羊、水貂、恒河猴、美洲长尾猴以及人类都分离获得了ES细胞,而且已经证明小鼠ES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造血细胞、卵黄囊细胞、骨髓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皮细

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DNA复制机制

  在细胞中,DNA及其相关物质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复制,这是所有有机体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这导致了从身体对疾病作出的反应到头发颜色在内的一切。DNA复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确定的,但是从那以后,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都试图了解这一过程是如何精确地受到调节的。如今,科学家们知道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首次建立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和徐国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首次建立了来自孤雄囊胚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而这些细胞保持了一定水平的雄性印记,并进一步验证这些细胞能够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细胞后产生健康的小鼠。相关研究成果今天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创造世界首例异种杂合新型干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实验室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干细胞——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这是首例人工创建的、以稳定二倍体形式存在的异种杂合胚胎干细胞,为研究进化上不同物种间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和X染色体失活提供了新型的有利工具。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发表。  物种间杂交个体在进化生物学、发

Nature:新型胚胎干细胞,只有一半基因组

  二倍性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基本遗传特性,单倍体细胞往往只出现在生殖细胞中。3月1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成功生成了一种只携带单拷贝人类基因组的新型胚胎干细胞。  研究人员分析了一批来自单倍体卵母细胞的人类孤雌生殖胚胎干细胞系,成功分离和培养了携带正常单倍体染色体组型的人类胚胎

动物所创造出新型干细胞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实验室创造出一种新型干细胞——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这是首例人工创建的、以稳定二倍体形式存在的异种杂合胚胎干细胞,为研究进化上不同物种间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和X染色体失活提供了新型的有利工具。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Cell发表。  物种间杂交个体在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

线粒体基因组的植物细胞和哺乳动物相关介绍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差别很大,最小的为100kb左右,大部分由非编码的DNA序列组成,且有许多短的同源序列,同源序列之间的DNA重组会产生较小的亚基因组环状DNA,与完整的“主”基因组共存于细胞内,因此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更为困难。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线粒体基因DNA

爱尔兰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开绿灯

爱尔兰将不再保护实验室中的人类胚胎。   对于那些试图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研究的爱尔兰科学家来说,12月16日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爱尔兰最高法院在这一天宣布,所有子宫外的人类胚胎都不是“未出生的”,因此不受国家宪法的保护。该国最高法院之所以作出此项宣判,是因为之前一名妇女曾

美上诉法院“叫停”胚胎干细胞研究禁令

  美国一地区法院法官日前颁布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临时禁令,而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随后决定暂停这一禁令,有关决定于9月9日生效,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暂时仍可利用联邦资金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  巡回上诉法院表示,暂停禁令将给法院足够时间考虑司法部的紧急上诉意见,但这不是最后的裁决,巡回上诉法

《自然》:新研究打破胚胎干细胞传统认识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确定了胚胎干细胞不确定分化和自我维持的新机制。这一被作者称为“干细胞自我维持基态”的发现,打破了此前关于干细胞分化和培养的传统观点,产生了对胚胎干细胞增殖调控的新认识。此外,新结果还对人们理解如何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2日的《自然》

美国胚胎干细胞研究禁令影响波及海外

  据《自然》网站报道,最近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临时禁令给美国国内的胚胎干细胞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现在,这一禁令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渐显端倪了。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病研究所(GICD)发育生物学家Benoit Bruneau,最近刚刚与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

美法官拒绝撤销胚胎干细胞研究禁令

  美国联邦法官9月7日驳回有关撤销胚胎干细胞研究临时禁令的要求。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罗伊斯·兰伯思说,美国国会认为,禁止纳税人资金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符合公众利益,而撤销临时禁令将是对国会意愿的“蔑视”。  兰伯思8月23日在一项裁决中发布临时禁令,以破坏人类胚胎为由,禁止联邦

胚胎干细胞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清华大学陈烨光研究组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合作在胚胎干细胞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相关成果文章“Genome-wide mapping of SMAD target genes reveals the role of BMP signaling in embryonic stem

胚胎干细胞研究最新进展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细胞,它能够或发育成几乎所有人类的各种组织或器官,故其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人胚胎干细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140个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

新研究揭示海洋哺乳动物深潜原理

        人在深度潜水后如果回升水面速度过快,会出现恶心、身体疼痛等不适,而海象、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却能在深水中自如升降,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原因。   从深水迅速上浮时,人体会因气压迅速下降而在血液中形成氮气泡,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医学上称为气泡栓塞病。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

迄今最大哺乳动物基因组库为进化提供新见解

当21世纪初,小鼠、人类、大鼠和黑猩猩的完整基因组首次发表后,遗传学家通过比较基因序列为了解哺乳动物进化打开了大门。为什么一些哺乳动物嗅觉特别灵敏?为什么有些哺乳动物要冬眠?为什么一些哺乳动物的大脑发更大?20年后的今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牵头的大型国际研究项目——“Z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