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科研团队破译并公布莲基因组数据库

近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携手研发出破译荷花遗传密码的莲基因组数据库。日前,该数据库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公布,供各国荷花研究人员免费共享。 据介绍,水生植物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研究发现,早在约1.4亿年前蕨类植物和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在北半球许多水域已有莲的分布。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具有悠久的荷花研究传统与历史,目前收集、栽培国内300多个荷花品种,2018年以来还引进栽培了美洲莲、澳洲莲,以及印度、泰国、越南等国的莲品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莲属植物的科研上全国领先,2013年完成了中国古代莲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绘制了基因组框架图谱。 2019年12月,两家单位的学者联手打造的莲基因组数据库问世。2020年9月,该数据库取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1年1月,该数据库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tific Data》在线发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李会博士和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阅读全文

武汉科研团队破译并公布莲基因组数据库

  近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携手研发出破译荷花遗传密码的莲基因组数据库。日前,该数据库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公布,供各国荷花研究人员免费共享。  据介绍,水生植物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研究发现,早在约1.4亿年前蕨类植物和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在北半球许多水域已有莲的分布。

中国莲基因组测序完成

  继中国科学家成功完成水稻、玉米基因组测序工作后,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与国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顺利完成中国莲的基因组测序,构建了首张中国莲全基因组图谱,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杂志。   “该项目为将来的莲分子育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标志着我国相关研究将对生物进

基因组所完成开发RiceWiki数据库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章张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及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完成RiceWiki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基于维基百科的水稻基因信息平台,是可编辑且内容公开的公众注释系统。研究成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发表。   水稻是人类重

武汉植物园等完成中国莲基因组框架图谱绘制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与美国、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古代莲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5月10日刊登在《基因组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鸟枪测序法完成了对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基因组的测序。结果显示,莲基因组大约有2.7万个基因,全长9.3亿个

北京基因组所发布表观基因组数据库MethBank 3.0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发布表观基因组数据库MethBank 3.0,并将其成果以MethBank 3.0: a database of DNA methylomes across a variety of species为题,在线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

北京基因组所发布表观基因组数据库MethBank 3.0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发布表观基因组数据库MethBank 3.0,并将其成果以MethBank 3.0: a database of DNA methylomes across a variety of species为题,在线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

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测定

  穿心莲,又名一见喜,苦草,四方草等。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多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等症,是临床常用药。穿心莲有多种制剂,有片剂,注射剂,滴眼剂等。好的药材才能产生好的疗效,因此,中国药典中,对穿心莲的质量进行了严格要求。   文

科学家搭建草莓基因组数据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61.shtm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因芳香多汁、营养丰富受到喜爱,在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栽培草莓为异源多倍体,基因组复杂,杂合度高。 2019年,《自然—遗传学》发表了利用三代测序数据组装的高

全球药典草药基因组数据库已上线

  近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团队建立了全球药典基因组数据库(GPGD)。该数据库是全球首个针对药典收载草药物种的大型基因组学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杂志,标题为“Global Pharmacopoeia Genome Database

北京基因组所构建完成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

  多相催化是实现高效定向化学转化的关键技术,其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是如何通过精确设计和调控催化活性位结构及所在环境,从而强化其定向催化功能并创造新型高效催化剂。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和江俊教授课题组继在电催化体系中提出表面极化概念后,再次通过与黄伟新教授课题组合作,证实界面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