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生成机制

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构成。人的滤过膜厚约325纳米(nm),其中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层各厚约40纳米。内皮细胞上有分布规整的窗孔,孔径50~100纳米,窗孔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5~10%,而肌肉毛细血管窗孔总面积占毛细血管总面积的0.2%,故前者的通透性比后者大100倍或更多。基膜是由水合凝胶组成的微纤维网,网孔隙4~8纳米,伸展性较大。足细胞是有突起的细胞,从胞体伸出初级突起,再由后者伸出次级突起,与相邻足细胞的突起形成指状交叉,突起间的裂隙称裂孔,孔径25纳米,上覆有一层薄膜称裂隙膜,是物质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滤过膜的结构像多层筛,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构成滤过膜的机械屏障,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阅读全文

尿液生成机制

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滤过的动力是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构成。人的滤过膜厚约325纳米(nm),其中内皮细胞和足细胞层各厚约40纳米。内皮细胞上有分布规整的窗孔,孔径50~100纳米,窗孔

尿液的生成机制

1.肾小球滤过(1)屏障作用:①孔径屏障:肾小球滤过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为直径50~100nm,是阻止血细胞通过的屏障,称为细胞屏障;基膜是滤过膜中间层,由非细胞性的水合凝胶构成,除水和部分小分子溶质可以通过外,它还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其他溶质的滤过,称为滤过屏障,是滤过膜的主要孔径屏障。正常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知识点名称】尿标本防腐【进阶攻略】用于尿标本的防腐剂较多,需区分记忆各种防腐剂的用途。此知识点常以A1和B型题的形式出现。【知识点详情】尿标本处理:检验前的处理,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尿刚排出时的标本成分的质和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一)尿标本保存 尿标本采集后,一般应在2h内及时送检,最好在30

尿液生成和样本采集及处理

尿液生成肾单位没有集合管,近曲小管重吸收 全部重吸葡萄糖,肌酐几乎不被吸 抗利尿激素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 最终实现浓缩和稀释尿液标本种类晨尿:血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随机尿:门诊及急诊检查计时尿:3h尿,1h尿排泄率检查 餐后尿,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

尿液的生成以及主要成分

一、尿液的生成尿液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肾小管两部分,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当体内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

尿液的生成以及主要成分

一、尿液的生成     尿液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肾小管两部分,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当体内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尿液的生成以及主要成分(2)

尿液标本采集及保存一、尿液标本采集为保证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正确留取标本:①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粪便等污染;②无干扰化学物质  (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入;③尿标本收集后及时送检及检查2(h 内),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④尿标本采集后应避免强光照射,以免尿胆原等物质因光

尿液的生成以及主要成分(3)

三、尿液标本的保存(一) 冷藏于4 ℃尿液置4 ℃冰箱中冷藏可防止一般细菌生氏及维持较恒定的弱酸性。但有些标本冷藏后,由于磷酸盐及尿酸盐析出与沉淀,妨碍对有形成分的观察。(二) 加入化学防腐剂大多数防腐剂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生长和维持酸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甲醛  (福尔马林400g/L)。每升尿中

尿液的生成及主要成分理论概述

一、尿液的生成尿液由肾脏生成,通过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肾小管两部分,肾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当体内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 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 尿通过肾

蛋白尿生成原因及机制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若损害较重时,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根据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质的组分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万~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当

蛋白尿生成原因及机制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若损害较重时,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根据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质的组分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万~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当

EMBO-J:血管细胞生成新调控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ysophosphatidic acid acts as a nutrient-derived developmental cue to regulate early hematopoiesis”的

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海洋气溶胶是全球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制约气候模型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海洋大气气溶胶主要通过飞沫(sea spray aerosol, SSA)和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两种途径产生,后者是海洋排放的活性反应气体通过反应成核(nuc

Nucleic-Acids-Research:脂肪生成的表观调控机制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全球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中显著增加,已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脂肪组织被认为与该类疾病相关,因此操纵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有望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研究已阐明转录和表观遗传(DNA和组蛋白修饰)在脂肪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转录后调控如何影响脂肪生成,尚不清楚。   近日,华

海洋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海洋气溶胶是全球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制约气候模型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海洋大气气溶胶主要通过飞沫(sea spray aerosol,SSA)和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两种途径产生,后者是海洋排放的活性反应气体通过反应成核(nuclea

Nucleic-Acids-Research:脂肪生成的表观调控机制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全球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中显著增加,已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脂肪组织被认为与该类疾病相关,因此操纵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有望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研究已阐明转录和表观遗传(DNA和组蛋白修饰)在脂肪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转录后调控如何影响脂肪生成,尚不清楚。 近日,华中农业大

Nucleic-Acids-Research:脂肪生成的表观调控机制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全球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中显著增加,已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脂肪组织被认为与该类疾病相关,因此操纵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有望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研究已阐明转录和表观遗传(DNA和组蛋白修饰)在脂肪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转录后调控如何影响脂肪生成,尚不清楚。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

microRNA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生命活动的中心法则是由遗传物质DNA转录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理功能。然而,细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细胞)内还存在着大量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被称为非编码RNA。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等关键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以及疾病

科学家揭示溶酶体生成的调控机制

  《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于9月12日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PKC controls lysosome biogenesis independentl

抗生素促进细菌的菌膜生成的机制

  许多人都把服用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法。而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者们认为这一观点需要做一些修改了。  由该校微生物与免疫系的Elizabeth Shank博士以及药学系的研究生Rachel Bleich主导完成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从根源上改变了我们对

中美科学家揭示骨生成新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经中美专家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发现了骨生成的新机制,提出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为骨质疏松、硬化、增生及骨肿瘤等骨骼疾病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  日前,相关成果在《自然—医学》上发表,湘雅二医院谢辉博士为第一作者。  在人体骨骼中,成骨细

研究发现饥饿诱导酮体生成的新型调控机制

  近日,Molecular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题为PAQR9 regulates hepatic ketogenesi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during fasting by modulating protein

阎锡蕴小组发现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 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主办的《血液》杂志。

生物物理所Blood: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和免疫学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

简述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的发病机制

  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5.3-26.3。患者的基因缺陷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基因点突变类型多,报道在39个患者中发现22种不同点突变 [1] ,发生率高的部位为:Cys73→Avg,达38.5%纯合子等位基因突变者临床症状重常出生后即发病,依赖输血。而杂合子或单一等位基因点突

遗传所在植物microRNA生物生成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主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形式在转录后水平上负调控靶mRNA,从而广泛地参与动植物各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植物miRNA生成通路中一些主要因子的功能已经被鉴定,其中Dicer-Like 1(DCL1)是主要负责切割

Development:调控干细胞分化生成β细胞的分子机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microRNA 335帮助干细胞分化形成祖细胞。这些细胞定位于中胚层,是不同组织类型包括胰腺和β细胞的来源。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功能,可用于β细胞替代治疗糖尿病。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De

研究揭示海洋内部普适内波谱的生成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依托于该所的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树群研究团队,在海洋内部普适内波谱的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否定了传统上认为只有风和潮汐共同强迫才能产生GM内波谱的观点。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据了解,过去100年,海洋内波最重要的研究成

美国研究揭示人类语音生成的深层神经机制

  美国纽约大学科研人员利用深度学习架构和神经外科监测数据,揭示了人类语音生成过程中前馈和反馈机制的交互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人类语音生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生物学现象,涉及运动命令的前馈控制以及自身产生语音的反馈处理,并需要大脑中多个神经网络协同参与。科研团队

血管生成的生成过程

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单一基因编码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增殖及分裂,并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它是针对内皮细胞特异性最高,促血管生长作用最强的有丝分裂原。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两种受体KDR和Flt-1高亲和力结合后,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迁移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