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β-内酰胺酶耐药及对策

β-内酰胺酶的分类,主要包括分子结构分类(根据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及根据β-内酰胺酶底物谱和酶抑制剂谱分型(Bush 1995分型)两种。分子结构分类可以将β-内酰胺酶分为A、B、C、D四类,该分类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归于其中A类,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 C酶)归为C类,而金属酶被归为B类。 1、ESBLs 临床一旦发现由ESBLs造成的耐药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如果确认为产ESBLs菌株,则不能使用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即使体外实验敏感,体内治疗也往往无效。②应用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等。③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仍对产ESBLs细菌保持一定的疗效,但产ESBLs细菌如携带对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药物......阅读全文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表1)。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为此WHO专门发表了针对细菌耐药问题的专家建议(WHO/CDS/CS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表1)。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为此WHO专门发表了针对细菌耐药问题的专家建议(WHO/CDS/CS

耐药机制详解之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抗感染治疗最普遍应用的一类抗生素,随着这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和误用)和致病菌的变迁,产生了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问题,而且耐药发生率相当高。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是80%病原菌耐药的原因之一,另外约12%和8%病原菌的耐药分别与细菌细胞外膜通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表1)。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为此WHO专门发表了针对细菌耐药问题的专家建议(WHO/CDS/CSR/DRS/20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对策(三)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我国的滥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二)

1.2.2 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引起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而抑制DNA的合成,从而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细菌DNA拓扑异构酶有I、Ⅱ、Ⅲ、Ⅳ,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拓扑异构酶Ⅱ又称DNA促旋酶,参与DNA超螺旋的形

超级细菌背后 抗生素的无限滥用

  NDM-1,又一个超级细菌来了!  对于这样的超级细菌,许多人感到恐惧,甚至想到了SARS、甲流。  对此,南京专家表示,对超级细菌过于恐惧没必要,这不过是细菌与抗生素之间的又一场博弈。  但,不可否认的是,超级细菌产生背后的原因是抗生素的滥用,而现实中的情况是,抗生素滥用已经极其严重。  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