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血栓弹力图仪的发展历史

1. 德国教授Harter于1948年首先描述了血栓弹力图测试,20世纪60年代,血栓弹力图技术引入美国。 2.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广泛将血栓弹力图用于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3. 1995年开始,血栓弹力图正式开始用于心脏外科领域。 4. 2000年开始,我国三甲医院开始引入血栓弹力图测试,并在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和器官移植等科室率先使用。 5. 2004年,血栓弹力图家族新增了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检测的方法。 6. 2006年,检验科开始将血栓弹力图测试作为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的补充。......阅读全文

血栓弹力图仪的发展历史

  1. 德国教授Harter于1948年首先描述了血栓弹力图测试,20世纪60年代,血栓弹力图技术引入美国。  2.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广泛将血栓弹力图用于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3. 1995年开始,血栓弹力图正式开始用于心脏外科领域。  4. 2000年开始,我国三甲医

血栓弹力图

概述: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它用物理方法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实现凝血因子启动、血小板聚集、纤溶的动态监测,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凝、低凝、纤溶亢进,并分析形成原因。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有血块形成速率(R,K,Angle),血块强度(MA),血块消融(LY30)。现

血栓弹力图仪定义

  血栓弹力图仪(TEG)是1种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用于监测和分析血样的凝结状态。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其原理是基于凝血过程的最终结果为形成血凝块,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血凝块强度和稳定性)决定其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仪是检测血液凝固

关于血栓弹力图仪

  血栓弹力图仪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器,能够全面的反映患者从凝血到纤溶的全过程中凝血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仪器操作简便,数据精密度、准确性及稳定性高,对血液成分无破坏。在试剂的配合下,仪器可检测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等20多个参数,是广泛应用于体外

血栓弹力图概述

概述: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它用物理方法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实现凝血因子启动、血小板聚集、纤溶的动态监测,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凝、低凝、纤溶亢进,并分析形成原因。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有血块形成速率(R,K,Angle),血块强度(MA),血块消融(LY30)。现

血栓弹力图介绍

概述: 血栓弹力图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它用物理方法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实现凝血因子启动、血小板聚集、纤溶的动态监测,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凝、低凝、纤溶亢进,并分析形成原因。血栓弹力图主要参数有血块形成速率(R,K,Angle),血块强度(MA),血块消融(LY30)。现

血栓弹力图仪的原理概述

  血栓弹力图仪使用装有血液的小杯和缓慢的振荡方法测定血块的特性。通过一根细金属丝夹持的探针悬浮在血液中,在血块形成时,就会把探针和杯子粘连到一起,探针的移动转换为处于计算机监测下的电信号。

血栓弹力图仪的检测分类

  血栓弹力图仪技术检测类型主要包括普通TEG、快速TEG、肝素酶对比检测、功能性纤维蛋白检测和血小板图等。  1. 普通TEG 以高岭土作为激活剂,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全貌和判断凝血状态,指导成分输血,判断促凝和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及评估患者血栓发生几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  2. 快速TEG 以高岭

血栓弹力图项目介绍

血栓弹力图的特点l血栓弹力图是唯一的连贯性反映凝血及纤溶全过程的凝血监测仪器;l血栓弹力图是唯一可以明确给出凝血的临床诊断的仪器;可判断原发纤溶和继发纤溶;肝素效果检测;l血栓弹力图提供的全部参数均为国际标准化的参数,检测结果可直接用于凝血的临床研究;l血栓弹力图是目前唯一可以量化的检测各类抗血小板

血栓弹力图仪适用范围

  1. 监测凝血功能 TEG是全血检测,能够全面监测凝血功能,各个参数反映患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功能以及是否存在纤溶亢进。  2. 指导成分输血 血栓弹力图检测能判断出血原因,指导成分血输注,对术后出血原因进行鉴别,减少二次手术风险。  3. 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TEG血小板图测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