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定义

基因测序仪(即DNA测序仪),是一台能自动灌胶、自动进样、自动数据收集分析等全自动电脑控制的测定基因片段的高档精密仪器。2009年12月3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与浪潮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浪潮基因组科学联合实验室”将研发国产第三代基因测序仪。该基因测序仪几十分钟就可完成一个人的完整基因组测序,测试成本仅为当前的1%。第一台样机预计2013年问世。......阅读全文

《自然—方法学》发表媲美基因组测序速度的组装算法。

  10年前,Illumina基因组测序技术进入市场时,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量淘汰了较早开发的测序分析工具。  历史总是重演。如今,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达到低成本群体测序规模的临界点。  12月10日,《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第一个能够跟上基因组测序产生速度的组装算法。  论文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研究发现全新全基因组组装方法

   十年前,Illumina基因组测序技术进入市场时,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量淘汰了较早开发的测序分析工具。  历史总是重演。如今,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达到低成本群体测序规模的临界点。  英国时间12月9日,《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第一个能够跟上基因组测序产生速度的组装算法。  这篇论文只有两位作者,

中国精准医疗无人区,有人护!

——访伯科创始人郭诚博士  日前一则“打破国外垄断!伯科生物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液相芯片杂交捕获与探针原位合成技术”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细细阅读后,我好奇地开始探究“伯科”了。伯科创始人是谁?这一探针合成技术优势在哪里?能为中国精准医疗带来什么变化?  ……全球有机化学殿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av

分析比产生更快?中国“智”造全基因组组装算法

  10年前,Illumina基因组测序技术进入市场时,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量淘汰了较早开发的测序分析工具。  历史总是重演。如今,第三代测序技术已经达到低成本群体测序规模的临界点。  12月10日,《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第一个能够跟上基因组测序产生速度的组装算法。  论文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基因测序:亟待加入中国元素

近几年,随着基因概念股在股市上的热浪,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完成的消息,启动又停止、停止又启动的高通量测序的唐氏筛查工作等等。每天不断更新的消息使得基因测序这个产业和概念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在“创新中国智库专题讲座”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所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任鲁风作了《基因测序技术

对话Life Tech:Ion Proton台式基因组测序仪

  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Life Technologi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国推出新的台式基因测序仪:Ion Proton™。借助该技术产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    这一新型测序仪采用了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此前推出的同样基于这

基因检测临床应用领域逐步拓宽

        尽管未来几年面向科研应用仍是最大细分市场,但是医疗应用为最快增长点。长远来看,药企和CRO也有很大的受益空间。以新一代测序技术为代表的基因检测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不需要了解遗传背景的优点,主要临床应用有五个领域:

Science最新报道:单细胞测序助跑癌症精准分型

  麻省综合医院(MGH)、MIT布罗德研究所、哈佛大学近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3月31日),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并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分析了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s)和少突神经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s)两种脑神经胶质瘤(gliomas)的细胞组

中国精准医疗方向—投入600亿,产业规模达万亿

  3月13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中国精准医疗确立"自己的方向"》的报道。根据前期部署的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将于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据多家券商研报测算,精准医疗涉及的产业规模达上万亿元,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  多方推进中国版精准医疗  2016年3月,科技部召开

【细分IVD】生化、免疫、血球、分子和POCT

  IVD行业具体可分成五个子版块:生化诊断,免疫诊断,血球检测,分子诊断,以及POCT。  1.生化诊断  主题词:开放走向封闭  1.1 定义及分类  生化产品由生化仪、生化试剂、校准品共同组成检测系统来使用,一般是放置在医院检验科、体检中心做常规生化检查。系统分类系统名称说明备注封闭系统AAA

Illumina收购PacBio恐受阻!曾提出向三方授权相关知识产权

  2018年11月,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拟对PacBio的12亿美元收购案一度引发全球基因测序行业的广泛关注。通过将Illumina的短读长测序技术和PacBio的长读长测序技术相结合,这项交易势必将进一步巩固Illumina在基因测序领域的优势地位。  但消息发布后,该交易迅速引起了英国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的十个问答解惑

  高通量组学研究已经发展了快20年,从最开始的基因芯片到二代测序,从编码基因到lncRNA,circRNA,从三代测序的出现到单细胞组学研究的火热,相信在这个领域中共事的小伙伴们都深有感触。大家都知道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现在很火,但是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适用,是不是所有的样本都能进行单细胞测序呢?本期小编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的十个问答解惑

高通量组学研究已经发展了快20年,从最开始的基因芯片到二代测序,从编码基因到lncRNA,circRNA,从三代测序的出现到单细胞组学研究的火热,相信在这个领域中共事的小伙伴们都深有感触。大家都知道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现在很火,但是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适用,是不是所有的样本都能进行单细胞测序呢?本期小编带来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单细胞测序的重要性及应用方向(一)

单细胞测序研究一直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想知道单细胞技术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想深入了解当今主流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吗?华大智造《单细胞测序技术讲堂》开讲啦!跟着小造一起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单细胞测序的重要性随着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技术和第三代测序(

全球首个"个人参考基因组服务计划(PRGSP)"正式启动

  北京时间2018年3月31日晚间,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组”)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NGS创新开发者大会,与北京基云惠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云惠康”)共同宣布启动“个人参考基因组服务计划(Personal Reference Genome Service Project)”

“定制婴儿”横空出世: 基因筛查挑战“自然选择”

  “想要金发碧眼的女婴?我们能办到!”洛杉矶一家诊所称提供选择婴儿性别及身体特征服务。近日全球首例基因筛查试管婴儿在美国诞生,这意味着“从父母基因中选出最优基因,培养出想要的婴儿”的基因筛查术将更普及。央视新闻频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网友热议。   基因筛查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罕见病的产前诊断

  罕见病并不罕见  罕见病不是一种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与之相对应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罕见病的定义,国际上没有共识,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标准,与其他疾病定义标准不同的是,罕见病的定义不是出于医学标准的考量,更多的是出于卫生经济学的考量和政治的考量。因为一旦定义了,你就得想办法去解决,所以不少国

真核生物基因组-4

(2)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的病因是患者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为酪氨酸,导致血清中苯丙酮酸浓度升高。现已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定位于12q24.1,此基因全长约90kb,含13个外显子,在中国人中已发现10余种点突变,这是造成酶活性缺乏的原因。 2.

四成H7N9禽流感患者未曾接触禽类 不排除有限“人传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检验出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的患者当中,四成近期未曾接触过禽类,因此尚不明确他们如何感染病毒。  截至4月18日8时,中国共报告83例H7N9确诊病例,其中5人已治愈出院、死亡17人,河南省新增1例确诊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说,

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策略

癌症是不可预测的。肿瘤在初次治疗后缩小,但之后可能变得更加可怕。这种疾病可能扩散,也可能突变,而遗传改变使得癌症对治疗方案更加敏感,或恰恰相反。肿瘤学家通常依赖侵入性的活组织检查和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来追踪肿瘤的大小、扩增以及对治疗的响应。然而,循环肿瘤细胞(CTC)带来了一种前途光明的新方法。在此,

达尔文加拉马克,可能才是完整的进化论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达尔文理论也显示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生物学的许多主流研究方向都以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自然选择”的进化论为基础:只有最能适应环境的生命体才能在物种演化的洪流中获得生存和繁衍的权利。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也被称为适应,而最容

享学术盛宴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传递前沿质谱研究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广州东方宾馆盛大召开。在26日的大会报告上,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陈仲瑄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王成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中山大学李惠琳教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李志明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