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筋膜炎的临床疗...1

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肱骨外上髁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患,基于伸肌群长时间的牵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1],临床上可出现外上髁直接和间接的压痛[2]。在祖国医学中,强调对软组织的重视,所以对于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周围软组织,相对西医具有副作用小的优势,并且中医治疗本病的近期疗效确切,但是各种疗法操作规范尚未统一。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局部类固醇注射,疗效比较肯定[3],但是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周围软组织的粘连。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温针灸和放血疗法被广泛的运用到临床,具有镇痛[4]等疗效。本研究组通过临床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筋膜炎,经随访总结,发现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通过门诊和急诊,按照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收集82例符合本研究组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选择治疗根据患者在各自组......阅读全文

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筋膜炎的临床疗...1

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肱骨外上髁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患,基于伸肌群长时间的牵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1],临床上可出现外上髁直接和间接的压痛[2]。在祖国医学中,强调对软组织的重视,所以对于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采用保守治疗,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周围软组织,相对西

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筋膜炎的临床疗...2

5、治疗结果5.1 肘关节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VAS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皆小于治疗前评分;治疗后对照组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间接的反应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更好,可见温针灸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比普通针灸效果更明显。详细见 表2。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相关介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症状,避免复发。  1.非手术治疗  (1)休息 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疼痛消失前不要运动,尤其是禁打网球。  (2)冰敷 冰敷肘外侧1周,1天4次,1次15~20分钟。毛巾包裹冰块时不要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皮肤。  (3)服药 阿司匹

自血穴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征,俗称网球肘[1],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骨科门诊中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方法很多,但主要分为非手术与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症状较轻者,包括局部外固定、推拿治疗、局部封闭、物理治疗、针灸治疗、外敷内服药物治疗等。中医治疗本疾病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近几年

简述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局

怎样预防肱骨外上髁炎?

  1.纠正直臂击球的动作,让大臂和小臂无论在后摆还是前挥时都保持一个固定且具弹性的角度。  2.用支撑力较强的护腕和护肘把腕、肘部保护起来。限制腕、肘部的翻转和伸直。  3.打球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绷带,可以减少疼痛发生,但松紧需适中。  4.一旦被确诊为网球肘,则最好能够中止练习,待完全康复并

如何诊断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查体,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做下列活动时疼痛加重:握手、旋转门把手、手掌朝下拾东西、网球反手击球、打高尔夫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

关于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分析

  前臂伸肌肌腱在抓握东西(如网球拍)时收缩、紧张,过多使用这些肌肉会造成这些肌肉起点的肌腱变性、退化和撕裂,即通常说的网球肘。  1、网球肘病因包括  ①击网球时技术不正确,网球拍大小不合适或网拍线张力不合适、高尔夫握杆或挥杆技术不正确等。  ②手臂某些活动过多,如网球、羽毛球抽球、棒球投球;其他

关于肱骨外上髁炎的基本介绍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网球肘是过劳性综合征的典型例子。网球、羽毛球运动员较常见,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等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者,也易患此病。

网球肘的诊疗思路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急性或者慢性损伤造成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由于这种疾病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身上,所以又叫网球肘。它的临床表现就是肱骨外上髁上存在明显的疼痛。造成本病的原因,有一大部分因素是由于慢性劳损,由于长期从事某些反复屈伸腕关节,肘关节的工作,肌肉长期劳累,处于紧张的状

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表现

  外侧肿胀,并逐渐扩散,可以整个关节。骨折脱位型肿胀最严重。肘外侧出现瘀斑,逐渐扩散可达腕部。伤后2~3天皮肤出现水泡。肘外侧明显压痛,甚至可发生肱骨下端周围压痛。移位型骨折,可能触到骨擦音及活动骨块。可发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宽,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关节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旋转功能一般不

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式介绍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小时,

肱骨内上髁炎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肱骨内上髁炎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经过休息、理疗、支具制动、口服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外用药、肌肉侧展训练、强的松龙局部注射和患者医疗教育等多种方法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  2、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手术解剖比较简单,在切口的选择方面,如果术前考虑可能行

关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在检查时可发现桡侧腕短伸肌起点即肘关节外上压痛。关节活动度正常,局部肿胀不常见。患者前臂内旋,腕关节由掌屈再背伸重复损伤机制时,即会出现肘关节外上疼痛。  一般不需要拍X线片,必要时可通过X线片了解肘关节骨骼是否正常、伸肌腱近端处有否钙盐沉着。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

肱骨外髁骨折的概述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实际是外髁骨骺分离。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关节内骨折。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统计,1970~1980年儿童肘部损伤共9427例,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29例占总数的6.7%。男女之比为3.3∶1,左侧多于右侧。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统计到14岁。好发

肱骨外髁骨折的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X线检查表现:   X线照片显示肱骨小头的骨折线多超过化骨核的1/2,或不通过小头化骨核,而通过肱骨小头与滑车间沟的软骨在干骺端处有一骨折线。骨折块可向外侧移位。骨折脱位型X线片,正位片显示骨折块连同尺桡骨可向桡侧或尺侧移位,侧位片显示可向后侧移位,偶可

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方法介绍

  无移位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无需复位,仅用长臂石膏托或超关节小夹板固定3~4周,拆除石膏或夹板后进行功能锻炼。Ⅱ度以上骨折应先利用手法复位,失败者再手术。  1.手法复位。  2.经皮撬拨复位固定  除Ⅰ度骨折一般不会移位外,其他类型骨折复位后不稳定,可发生再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闭合穿针固定;

什么是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的肱骨外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骨骺骨折,它在全部肘部骨折中的发生率中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而居第二位。它的性质是关节内的骺损伤,治疗上于肱骨髁上骨折区别很大,要求解剖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滑以避免后遗症。  骨折分型有两种:第一种分型方法是按照骨折线的解剖部位和走行方向进行分型,一型骨折线经肱骨和

肱骨髁上骨折的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

简述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和手术治疗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占肘部损伤的60%左右。肱骨髁上骨折大部分是儿童摔倒时,手掌撑地,肘关节强力过伸,使得尺骨鹰嘴在髁部形成支点,导致肱骨髁上薄弱处骨皮质断裂。肱骨髁上骨折按照Gartland分型可分为三型。GartlandⅠ型:无移位;GartlandⅡ型:部分移位,后侧皮质

肱骨外髁骨折的发病机理

  伤因基本上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多由间接复合外力造成当儿童撞倒时手掌着地,前臂多处于旋前,肘关节稍屈曲位,大部分外力沿桡骨传至桡骨头,再撞击肱骨外髁骨折而发生骨折。同时多合并肘外翻应力,伸肌牵拉等因素而形成骨折,骨折线由外髁上部斜向下内达滑车桡侧部,骨块常包括桡侧干骺端骨片,肱骨小头骨骺和滑车桡侧

肱骨外髁骨折的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表现为患外的肿胀、疼痛,临床上具有相似的症状的需要进行鉴别的疾病包括以下两种:   1、肱髁上骨折;   2、肱骨下端全骨骺分离。   一般用X线检查可以鉴别,对难以区别的病例,可使用CT检查来帮助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析

  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对患者使用X线检查时,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尚应酌情行体

肱骨髁上骨折的鉴别诊断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关节可部分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弹性固定,肘后三角有变化,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3、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

肱骨内上髁、外髁骨折合并尺骨近端撕脱骨折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主因右肘部摔伤,疼痛、不敢活动1d于2019年4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右肘部肿胀明显,未见畸形,未见皮擦伤,内侧可见青紫色瘀斑。右肘后侧及内外侧压痛明显,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右肘关节因痛拒动,右肩、腕关节活动正常。右桡动脉搏动可触及,手指活动、感觉及末梢血运正常。右肘关

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

  一、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髁骨折(ICD-10:S42.401)    行肱骨髁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

肱骨髁上骨折有哪些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的检查主要为以下几种:   1.外伤史: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髁上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肘关节骨性标志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时,关节正、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同时应常规检查

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的症状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以小儿最多见,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