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概述

利用不同元素原子核性质的差异分析物质的磁学式 分析仪器。这种仪器广泛用于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定量分析和动物学研究等方面。它与紫外、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配合,是研究测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重要工具。原子核除具有电荷和质量外,约有半数以上的元素的原子核还能自旋。由于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它自旋就会产生一个小磁场。具有自旋的原子核处于一个均匀的固定磁场中,它们就会发生相互作用,结果会使原子核的自旋轴沿磁场中的环形轨道运动(图中a), 这种运动称为进动。自旋核的进动频率 0与外加磁场强度 0成正比,即 0= 0,式中 为旋磁比,是一个以不同原子核为特征的常数,即不同的原子核各有其固有的旋磁比 ,这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定性分析的依据。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自旋核处于一个磁场强度 0的固定磁场中,设法测出其进动频率 0,就可以求出旋磁比 ,从而达到定性分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保持 0不变,测量 0,求出 ,实现定性分析。核磁共振......阅读全文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一、概述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是一种基于特定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吸收了与其裂分能级间能量差相对应的射频场能量而产生共振现象的分析方法。核磁共振波谱通过化学位移值、谱峰多重性、偶合常数值、谱峰相对强度和在各种二维谱及多维谱中呈现

核磁共振(NMR)波谱学方法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史概述 1946年 E. M. Purcell和 F. Bloch发现核磁共振(NMR)现象 1965年前后 脉冲傅里叶变换NMR技术兴起 1971年 J. Jeener提出二维NMR 方法 80年代中 K. Wuthrich发展了运用同核二维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蛋白质NMR谱图的序列识

2014(第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通知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科学仪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环境、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件频发,政府职能转变、国有检测机构市场化转型,国家扶持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等政策,一方面促进了科学仪器市场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对科学仪器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2014年是新一届政府掌舵中国经济,开局与

“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

  6月20日至22日,作为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的分会场之一,“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本论坛作为《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科学:化学》主编黎乐民

一文了解光分析法的基本特点及分类

  概述  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或激发后光的发射所建立起来的一类方法,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及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