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会产生较强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关键原因。为减缓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1992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逐步对各国碳排放状态加强约束。《巴黎协定》提出,2023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计划,以评估各国的实际行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中科院大气所副研......阅读全文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二氧化碳监测将有中国数据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明年将有望产生中国数据。今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将发射升空。11月8日,这颗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出厂离沪,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碳卫星最主要作用是监测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变化,科学家由此可以了解大气二氧化碳的分布和流向。全球

今年全球碳排放达356亿吨 中国人均排放远低美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时间3日凌晨在《自然》杂志《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报告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2年进一步增加,达到创纪录的

《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解读

2020年12月14日,Nature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其中包括:冷冻电镜突破、压力导致白发的原因、南级臭氧法逐渐恢复、银河系中的快速射电暴等。这十大科学发现中,有2篇论文发表于Science杂志,其余12篇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为了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十大科学发现的重

贺克斌:强化科技支撑 打赢蓝天保卫战

  主持人:二十一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是在业内很有影响的单位,成立20多年,在这个行当里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刚才柯主任对科技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介绍中,既正视存在的问题,原创核心技术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交叉能力弱、产权保护弱、知识基础标准弱等等,同时又信心满满的从科技层面做了一个总体设计,对做

我国专家称大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推手

  今年4月,中国科技出版社计划将出版新书《自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科院院士陈运泰表示,他很赞同作者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空间科学学院和核工业部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组,对于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咱行业兴奋点在哪?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分析测试百科网特摘取整理了与分析测试领域相关度较高的内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国装备  《中国制造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章 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环保督察巡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以环境司法、排污许可、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信息公开,推进

刘文清院士:开拓中国环境光学监测技术新领域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环境光学技术及其应用”学术报告会在普析通用仪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报告厅举办,刘文清院士和王桥院士应邀给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期间,重点介绍了由刘文清院士主编、刚刚付梓出版的学术著作《环境光学与技术》,该书系统详实的描述了光学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对推动我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又是一年春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来,中华大地的绿色一天天增多。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徐柏青小组:黑碳沉降导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对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负有直接责任——这是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的结论。这篇题为《棕色云增暖南亚》(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论文曾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科学家近年对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进

采暖和蓝天可否兼得 成本是瓶颈

   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们又上演了新一届的“朋友圈杯雾霾‘段子’大赛”——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过雾霾?雾霾不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未来的人类进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气太差会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长相?答案是会的,原因是很多人相亲的

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

  再过不久,地球上空,将多一位“中国”国籍的“地球体检师”。  它是我国首颗碳卫星,全称为“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升空工作之后,它将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分布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可能是解锁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钥匙。  我们常听到“温室效应”四个字。全球气候异常,是否就是二氧化碳的“锅”?

6大主题共论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科学研究中心环境安全与健康分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雾霾健康效应与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主办的“2019汞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评估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隆重举

2014大气颗粒物研讨会厂商报告集锦

  2014年5月28日,“2014大气颗粒物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大气颗粒物(包括PM2.5)监测新技术、新方法,交流减少减缓PM2.5 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防治新技术,通过研讨会的平台促进我国大气颗粒物监测与防

聚焦环境污染热点问题 探索环境监测新方法

--记国际环境监测(检测)技术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应用交流会  2013年8月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主办,杭州弋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承办的国际环境监测(检测)技术高峰论坛暨第

格陵兰冰层350年来最快融化

  格陵兰岛的冰层正在加速融化,流入海洋的融水量已经达到七八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些发现来自350年前的冰芯,数据显示过去20年,融化冰川急剧增加。  之前的研究已经显示格陵兰岛部分冰层出现了创纪录的融化,但最新的分析首次估计了整个冰盖的历史径流。近日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结果显示,过去20年的径

卫星数据揭秘35年全球植被演变

  随着地球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所需粮食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耕种。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人类伐林扩耕,霸占了不少林地的面积,一度让地球上的树木深受重创。当人类意识到树木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后,退耕还林、保护森林的政策频出。那么,在人类行为的频繁干扰下,全球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其他土地覆被情况又是如何呢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基金委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合作项目申请110项。经初步审查并与日方核对名单,确定有效申请98项,其中合作交流91项,双边研讨会7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新研究显示中国控制新冠肺炎成效显著

传统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统计资料为防控措施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无法涵盖全部的生产活动,特别是电厂、工业、农业、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门,且统计资料存在诸多误差。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王戎课题组与国内外团队合作,将2020年相对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碳排放活动下

新研究显示中国控制新冠肺炎成效显著

  传统流行病研究以封城日期、人流量、交通量等统计资料为防控措施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无法涵盖全部的生产活动,特别是电厂、工业、农业、民用等重要能源部门,且统计资料存在诸多误差。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王戎课题组与国内外团队合作,将2020年相对2016~2019年同期每日的碳排放活动

环境监测领域十大“神器”盘点(上)

  导读: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好发展,而对于对于投身环境保护工作地环保工作者来说,一款有效的环境监测仪器对环保工作的开展作用极大。对此,小编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整理出了环境监测领域十大“神器”,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分享。  3D可视激光雷达  环保李沧分局采用新的环保执法“神器”——“天眼”3D可视

教育部揭晓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鼓励创新科技

  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日前在京揭晓。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主任办公(扩大)会终评和项目公示,北京大学主持的单个纳米颗粒光学检测新原理研究等10个高校科技项目,获评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据介绍,“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自1998年

“下一代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国际研讨会”召开

   东方科技论坛第301期暨“下一代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国际研讨会”于11月1日至3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此次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科院光电院和上海科技大学

制氢加氢“子母站”建设规划浅析

  当前,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的压力进一步扩大,能源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氢能源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可持续、只生成水的特殊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二次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转移和研究的重点。加氢站是氢能供应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加氢站建设将

制氢加氢“子母站”建设规划浅析

  当前,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的压力进一步扩大,能源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氢能源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可持续、只生成水的特殊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二次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转移和研究的重点。加氢站是氢能供应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加氢站建设将

制氢加氢“子母站”建设规划浅析

当前,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效的压力进一步扩大,能源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氢能源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噪声低、可持续、只生成水的特殊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二次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转移和研究的重点。加氢站是氢能供应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

5年PM2.5全国下降32% 但未来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11月18日,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团队牵头,国内十余家单位参与,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我国2013年至2017年间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从每立方米61.8微克下降到42.0微克,下降了32%。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