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新闻:基因组测序追踪超级病菌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最终了解了去年困扰英国剑桥一家新生儿特护病房达数月之久的超级细菌疫情。他们将这一案例报告在11月14日的《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上,标志着首次科学家们通过测序病原体基因组积极控制了一场持续爆发的疫情。 在两天内Rosie医院24-cot新生儿特护病房的3名婴儿测试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随后剑桥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家Sharon Peacock和他的研究小组参与了此次疫情调查。 Peacock说从3名婴儿处分离获得的细菌对于几乎相同的抗生素谱耐受,表明其具有共同的来源。医护人员对该病房进行了彻底地清洁,管理人员期望能够疫情能够尽快结束。 在科学求知欲的驱动下,Peacock研究小组继续研究了这三个病例,看是否与此前6个月Rosie医院一连串的MRSA感染有关联。实验室测试表明那时至少还有8名儿童受到具有相似抗生素......阅读全文

基因组测序

如果楼主指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时用的方法叫做双脱氧终止法,也叫做sanger法。它的原理是在DNA合成过程中,DNA聚合酶能够使用ddNTP(双脱氧核苷酸)来作为原料,但它的反应会在加入ddNTP的时候终止。具体实验是通过PCR来完成的,但与普通PCR不同,它只需要一个引物而不是一对。在4个相同的

Nature新闻:基因组测序追踪超级病菌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最终了解了去年困扰英国剑桥一家新生儿特护病房达数月之久的超级细菌疫情。他们将这一案例报告在11月14日的《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杂志上,标志着首次科学家们通过测序病原体基因组积极控制了一场持续爆发的疫情。   在两天内Ro

微生物学家刘志恒:坎坷中成就科学人生

  一位德国哲学家说过:“如果艰难的经历没有摧毁我们,它就反而让我们更坚强。”这是一位“老外”对微生物学家刘志恒人生与科研的评价。  出生于1940年,上世纪60年代正式投身科学,刘志恒——这位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前半生在战乱与政治动荡中

解码“基因组学之父”桑格:测序,测序,测序

  “桑格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基因组学之父’,他的工作为人类读取和理解基因代码奠定了基础,彻底变革了生物学并极大促进了当今的医学发展。”、   有一天,65岁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突然停下手中的试验,转身走出实验室,宣布自己正式退休。那一年是1983

基因组测序仪简介

  基因组测序仪是一种用于生物学领域的分析仪器,于2012年12月19日启用。  技术指标  个体化基因组测序仪主机/ION TORRENT主机。  主要功能  样品处理、快速的运行时间以分析单个或多个样品 支持多重文库,从而实现最大的效率和经济性 可在必要时禁用个别测序通道,以节约试剂用量。

认识泛基因组测序

什么是泛基因组?2005年,Tettelin等人提出了微生物泛基因组概念(pangenome,pan源自希腊语‘παν’,全部的意思),泛基因组即某一物种全部基因的总称。2009 年,Li等人首次采用新全基因组组装方法对多个人类个体基因组进行拼接,发现了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并首次提出了“

PNAS:甜瓜基因组测序

  甜瓜在世界范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日前西班牙的九个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利用罗氏454平台完成了甜瓜基因组的测序。除了甜瓜的全基因组,科学家还得到了 7个特定甜瓜品种的基因组,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杂志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

生物学家提议对地球所有生命测序获支持

  说到基因测序,理想主义者喜欢抛出一对大数据:例如英国生物库计划解译50万人的基因组,冰岛计划研究该国所有人的基因组。2月23日,在由美国史密森尼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计划和中国深圳华大基因共同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小群研究人员甚至将赌注押得更高:宣布他们计划最终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进行测序。  他们

454测序用于美洲奶牛种牛基因组测序项目

  一只名为Pawnee Farm Arlinda Chief的种牛和它的儿子Walkway Chief Mark大约有60000个后代,其后代是牛奶生产的主力。最近一项研究中1,科学家通过454全基因组测序,掌握了他们的基因组中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包括抗病能力、牛奶产量,这些性状已通过北美的当

微生物学家揭示辅助性T细胞如何获得抗感染能力

  当人们生病,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启动一个反击,以保护身体。“战斗”成功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辅助性T细胞的工作。科学家们知道,其中一些辅助性T细胞比其他T细胞更为有效,BYU微生物学家新的研究已经找到了原因:为什么有些辅助性T细胞做的更好。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