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太阳耀斑预报模型成功构建

太阳耀斑 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教授王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邓林华和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冯松等人合作,开展了太阳耀斑预报与人工智能学习的交叉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更细粒度的预报太阳模型,这意味着在太阳耀斑预报方向上取得新的进展。日前,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太阳表面大气存在着各种尺度的活动现象,这些活动现象主要是由磁场支配的。磁场结构越复杂,越容易储存更多能量。当储存在磁结构中的磁能过多,且磁场位形越复杂时,将会通过太阳爆发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太阳耀斑即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局部区域的一种剧烈的爆发活动现象,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的瞬时加热,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伴随粒子辐射突然增强。 日球层磁场观测仪是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搭载的一个滤光型观测仪器,利用铁吸收线测量太阳光球表面的多普勒移动、连续谱强度、视向磁场和活动区矢量磁场,......阅读全文

太阳动力学探测卫星回传影像首次公布

太阳动力学探测卫星拍摄到的太阳彩色合成图。图片来源:NASA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线版4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发布了太阳动力学探测卫星发回的太阳活动影像。3月底刚刚开始运行的太阳动力学探测卫星给科学家带来惊喜,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太阳,其中有许多人们从

云南天文台等太阳耀斑环系统上方结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蔡强伟、研究员林隽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在太阳的极紫外图像中观测到的耀斑环顶上方的扇形结构(supra-arcade fan,SAF),有可能是能够对带电粒子进行有效加速的终止激波存在的区域。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

美飞船拍到太阳磁力线清晰画面

美飞船拍到太阳磁力线清晰画面   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的飞船“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DO)”在观察太阳热区的活动时,捕捉到从太阳表面发出来的一束明亮的磁力线。  该飞船从7月6日开始对太阳热区进行观测,这期间它在光谱的远紫外区获得该发现。

太阳耀斑将爆发或影响供电 美科学家吁做好准备

2011年2月16日,太阳释放出四年来最强烈耀斑。       这张由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2年3月12日拍摄获取的图像显示,太阳爆发了一次中等强度耀斑(右侧亮点区域),该强度足以导致地球极圈内区域无线电中断。  据新加坡

关于太阳你知道多少?内部可容纳约100万个地球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心,也是太阳系迄今为止最大的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99.8%的质量,其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09倍,太阳内部可以容纳大约100万个地球。  太阳可见部分的温度大约5500摄氏度,然而太阳内核受核反应驱动,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美国宇航局数据表

NASA公布太阳耀斑爆发图像

日珥:图像左侧可以看到一团太阳物质跃升离开太阳表面。这张照片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于2013年5月3日拍摄,此时一个M级耀斑刚刚消退下去。 在这张包括了太阳整个圆面的照片中,这次日珥事件清晰可见。 这张照片拍摄于131埃波段,这一波段可以揭示太阳耀斑事件中非常高温的物质状态。   北京时

太阳表面出现神秘波浪 速度达每秒两千公里

太阳表面一角的图像所发现的震荡波详细图解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空间天文台太阳大气成像仪(AIA)捕捉到太阳表面出现的神秘波浪,时速达到每秒2000公里,后经过确认:这是一种在低日冕时出现的准周期震荡波,速度非常快,如果按这个速度抵达月球再返回,不仅比目前的速度快16倍,而且还有

太阳环形耀斑及其相关活动研究获进展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短时间内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环形耀斑(CRF:circular-ribbon flare)是TRACE太阳探测器于2009年发现的一种特殊耀斑,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亮带和内部致密的亮带组成,具有特殊的磁拓扑结构。日冕暗化(coronal dimming)则是与太阳耀斑爆发相

美卫星拍摄太阳部分被地球阴影遮挡景象

  这张照片拍摄的时机恰逢太阳逐渐沉入地球阴影之中,半个日面已经被遮挡。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这看上去有点科幻,但却是真实的太阳照片。这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拍摄的太阳被地球阴影部分阻挡的情景。   图像中可以看到太阳的下部被地

超大“黑子怪兽”现身太阳表面 直径约地球8倍

太阳直径 139.2万千米“黑子怪兽”直径 10万千米近日太阳日面出现超大黑子。(图片来自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网站) 地球直径:1.2742万千米   最近一段时间,太阳的“脸上”长出了个巨大的“黑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黑子。”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张旸主任昨天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NASA利用观测卫星展示不同波长下五彩缤纷太阳

  如果用普通相机给太阳拍照,都会得到一张熟悉的图像:一个淡黄的毫无特色的圆盘;但如果用专门的地面或太空观测卫星来观察,情况就大大不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3日报道,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利用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选择了10种不同波长,用先进成像组仪(AIA)生成了五颜

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 因为太阳要变“冷美人”?

 太阳黑子的数目,每天都会被人类记载下来,这个数据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望远镜出现时。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近地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数为“零”的记载可以连着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观天象,预未来,因此有报道指出,这意味着太阳活动减少到了最低点,太阳会变成“白太阳”,地球温度将普遍降

上周太阳48小时内形成巨大黑子 直径是地球6倍

  2月19-20日太阳表面出现的巨大太阳黑子,其直径超过地球直径6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表示,近日太阳表面在48小时之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太阳黑子,其直径至少是地球直径6倍。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黑点,伴随着磁场动荡,而出现了太阳表面的重新组合。2

科学家观测到耀斑磁重联的重要证据

  7月14日,在线出版的Nature Physics发表了苏杨博士等人的最新观测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美国的太阳动力学探测卫星(SDO)和太阳高能像谱卫星(RHESSI)的同时观测,对 2011年8月17日一个C级耀斑进行了多波段综合研究,首次详细展示了太阳耀斑发生时磁重联过程的细节。   

NASA公布太阳北半球耀斑爆发图像

      据英国媒体8月2日报道,各国天文台近日观测到太阳表面发生剧烈的太阳风暴,科学家预测,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预计于8月4日抵达地球,在两极产生强烈的极光现象。  图为8月3日,NASA公布了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1日通过极紫外

太阳爆发近日达到峰值 或可吞没20个地球

研究人员称,最近发生的巨大太阳爆发可能吞没20个地球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太阳已接近其11年活动周期的高峰期,因此人们将会看到更多太阳活动。事实上,观看太阳太久会对视力造成伤害,不过专业人士如美国宇航局 (NASA)的人便可以捕捉这些活动并与公众分享。美国宇航局研究

太阳巨型黑子面积增加一倍 或将爆发耀斑

这张照片是2月12日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拍摄的,可以看到明显的黑子   这一黑子群在过去的数天内面积已经增加了几乎一倍,科学家们认为这里有可能在近期发生耀斑爆发事件   北京时间2月13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面上一个巨型太阳黑子在过去的几天内面积已经增

数百万幅图像迫使科学家寻找储存数据新方法

  对于生物和物理学界的研究人员来说,“图像过剩”的挑战正日益成为一大负担。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每天会收集1.5兆兆字节关于太阳活动的数据。  随着果蝇幼虫在视频中向前蠕动,呈裂纹状的神经活动快速传导至其半毫米长的身体。当它向后蠕动时,“波浪”朝另一个方向起伏。这段在YouTube上被观看

嫦娥二号向深空挺进

  严俊坐在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里,桌上摆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卫星模型。此刻,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他心爱的嫦娥二号,相隔150万公里。   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飞离月球,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类127次探月活动中,嫦娥二号不是最早的一次,却是走得最远的一

天文台陈何超发现太阳爆发磁绳足点存在动力学迁移现象

  12月16日,国际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陈何超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澄江抚仙湖一米新真空望远镜(NVST)和太阳动力学卫星(SDO)的多波段结合观测,发现了太阳爆发磁绳足点存在动力学迁移的新现象。  日

人工智能助力太阳耀斑预测

  截至目前,预测太阳耀斑一直是人类面对的一项挑战。科学家尚未清楚了解这种巨大爆炸背后的物理机制,因此预测它们何时与何地出现需要依赖统计与数据模型。Phys.org网站报道称,近期一项类似于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工程为人类了解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添加了大量数据,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用人工智能预测太阳耀斑的算

一周太空图片精选:狼蛛星云恒星托儿所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太阳海啸、狼蛛星云以及“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1.太阳海啸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展现了太阳左侧喷出的巨大等离子体环。这

草原“天眼” 张目对日 为太阳做CT

  在我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有一片10平方公里范围的抛物面天线阵列,这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MingantU SpEctral Radioheliograph, 缩写为MUSER)。图1. MUSER中心区天线阵 (摄影:颜毅华)  MUSER用来做什么?  M

日冕物质抛射及其对地有效性研究获系列成果

磁场重联对日冕物质抛射动力学影响的数值解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太阳大气中最猛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同时也是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最重要驱动源之一。  在人类大力发展航天活动的趋势下,研究CME的触发、形成以及传播演化过程,对于深入理解日冕、行星际空间天气过程,预报CME的空间天气效应

方成和孙义燧两名院士获小行星命名

  9月20日,南京大学收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来的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185538号和185640号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方成星”和“孙义燧星”。  据了解,和院士都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方成院士在太阳物理方面的研究造诣深厚。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座太阳塔望远镜,并在半经验式太

《Nature》7月最受关注的九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2年06

《科学》关注国家天文台射电频谱日像仪项目进展

008年8月15日,《科学》(Science)以《星星在中国出现》为题,在“科学纵览”专题中头条介绍了国家天文台射电频谱日像仪项目的进展。文章称:“中国正在建设一双地球的新耳朵来聆听我们最近的恒星。” 由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团组首席研究员颜毅华负责的射电频谱日像仪项目是我国太阳物理规划中确定大力发展

最新!周围磁场环境将影响太阳黑子寿命

  众所周知,成熟的太阳黑子一般由中心的本影及外围稍亮的晕状半影组成。黑子半影的出现,也是区别普通黑子与小气孔的标准。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太阳黑子半影的形成与消失过程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强

云南天文台在太阳黑子衰退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合作,首次对α型太阳黑子的衰变过程开展统计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局部强磁场区,黑子和黑子群衰退过程也是太阳大气局部磁场的演化过程

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首次观测到震荡磁重联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小尺度震荡磁重联方面取得研究进展,首次在太阳色球层观测到小尺度震荡磁重联及由其导致的磁流绳形成和消失的物理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