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物种进化并非只是“单行道”

近日,欧洲空间局(ESA)凯夫斯(CAVES)地下训练计划的宇航员返回地面时,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木虱。该物种完成了从原始水生生物进化到陆地生物再返回到水生生物的进化循环。这一发现将改变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参加训练计划的宇航员被送到意大利沙丁岛的洞穴中,在模拟太空环境地下受训一个星期,同时进行包括为地下生物分类编目等项目的研究。他们在池塘附近及其他地方放置诱饵,以吸引并发现尽可能多的生物。为达到更好的效果,设计生物取样方案的保罗·玛西娅用动物肝脏和腐坏芝士调制了一种发臭的诱饵,这一特殊“菜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地下生物。“宇航员们在最后一天中了标!在一个小池塘里发现了一种模样怪异的甲壳纲动物。”科学业务部主管劳拉·珊娜说。 “随后,我们就核对了已知的样本物种目录。”科学协调人裘德·威利说。经过分子分析确认,该甲壳纲动物中的新物种只有8毫米长,是陆地等足目动物(通常叫做木虱)的一个亚目。 大多数甲壳纲动物如蟹和......阅读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水生生物保护形势

吴丰昌院士等人权威解答新版《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

  2020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2020年版),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环境基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和有关专家就基准的出台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基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想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生态环境基准?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水环境生物监测

在我国,传统的水环境监测方法多为理化分析法,可定性、定量,准确性高,但通常只能反映瞬时污染状况,对污染物监测的连续性不够,难以对突发性的水体污染事故及时预警,不能反映水体中各种有毒物质的长期综合效应;而生物监测技术,因反应灵敏、成本低、直观,能反映各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日益受到环境监测领域的重

专家呼吁长江非旗舰濒危水生生物研究和保护

  3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和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在Science杂志发表评述文章,文章肯定了中国政府采取十年禁渔制度将会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积极的帮助,日益增长的公众环保参与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保护的效果。与此同

环保部与农业部联合要求 严格环评管理保护水生生物

  环境保护部近日会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知》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线,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

环保部与农业部要求:严格环评管理保护水生生物

  环境保护部近日会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知》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线,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 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16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全力拯救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

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水生生物资源急剧衰退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6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急剧衰退趋势。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全力拯救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公布

  2月14日,科技部网站公布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具体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二等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1Z-101-2-01流体力学与量子力学方程组的若干研究张 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江 松(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

2017年中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

  记者8日从中国农业部获悉,2017年中国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   8日,中国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今年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争取在2年的时间内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全部退出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水生生物领域2个重大项目启动

   7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藏北典型湖泊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考察”和“三峡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图鉴编撰”2个项目在武汉联合召开专家组会议暨启动会。专家组组长陈宜瑜院士,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

给水生生物撑一把“保护伞”

  在我国,白鱀豚、白鲟和鲥鱼已经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中华鲟成为了极危物种……水生物种离开我们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生物种资源严重衰退,已成为影响我国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此,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以

农业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5月9日,农业部举行“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启动实施新闻发布会。今年农业部进一步聚焦重点和关键,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畜禽粪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根据中科院人教局科发人教字〔2008〕192号、194号和26号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类奖学金、奖教金和优博论文经各单位评审推荐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评,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组织终审,现结果已全部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长江保护区调整违法 学者急呼听证及行政复议

  2月27日晚11时,一份题为《关于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公开信》发到记者的邮箱。发信者是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  在这封长达万言并附有大量图表的公开信中,范晓以“中国公民、地质与环境学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名义,吁请所有关心地球环境与

鱼道?多余之道? 后期管理缺乏导致多数鱼道弃用

1980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湖南省洣水洋塘鱼道,是当时国内设计建设的技术最先进、功能最齐备、具有完整试验监测资料的鱼道。但由于种种原因,1984年以后停止使用。   环境保护部近日会同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以环境影

青海出台国内首个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地方标准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发布《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通则》地方标准,自此三江源、青海湖等区域涉水工程的水生生物保护有了技术依据。据悉,该标准是国内首个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地方标准。   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王国杰介绍,该标准对青海省涉水工程水生生物监测目的与任务、监测对象、监测时间

中科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开始申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工作现已开始,具体事项如下:   一、资助对象   申请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并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   二、资助领域   1.水生生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   (1)物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水生所参与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

  为了真实掌握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生生物养护工作现状,收集相关生态本底资料,6月5日,由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生命长江”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毅锋研究员作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专

珠江流域建1.4万座水库 导致渔业资源衰退

  明年起,我国将在南方最大河流,也是全国四大河流之一的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农业部渔业局近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会议,对制度的实施予以部署。   珠江素有“我国南方天然水生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该流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背后自然有渔业资源衰退的坏消息。据有关方面调查,近30年来,由于江河污染、过度捕捞,尤

水生所揭示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机制的论文“Challenges to saving China’s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fishery exploitation and landscape pressures”在环境生态类综合期刊A

我国科学家调查长白山水体健康状况

   6月28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志才(右一)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张君倩(左一)在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实验室里挑选生物样本。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与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长白山二道白河基于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水体健康评价研究。该研究将持续两年多时间,旨在通过对二

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 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急流型河流变成水库静流   水电开发加剧生态危机   根据目前国家批复的水电规划,金沙江上游按一库十三级梯级布局及资源规划方案,规划总装机容量 1392万千瓦;中游按一库八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下游按四级开发方案,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 4210 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

生物毒性标准汇总

  茂默科学以客户为本、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帮忙客户提供整体实验方案。力求解决行业内客户对科学仪器选型难、维护难的处境。通过不断优化公司运作和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已赢得业内人士和广大客户广泛认可,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现汇总生物毒性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分类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

生物毒性标准汇总

  茂默科学以客户为本、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帮忙客户提供整体实验方案。力求解决行业内客户对科学仪器选型难、维护难的处境。通过不断优化公司运作和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已赢得业内人士和广大客户广泛认可,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现汇总生物毒性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分类中,生物毒性涉及到水

新发现证明物种进化并非只是“单行道”

图片来源:ESA–M. Fincke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6日(北京时间)报道,近日,欧洲空间局(ESA)凯夫斯(CAVES)地下训练计划的宇航员返回地面时,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木虱。该物种完成了从原始水生生物进化到陆地生物再返回到水生生物的进化循环。这一发现将改变人们对生物进化的

曹文宣获得长江水生生物养护特别贡献奖

     曹文宣获得长江水生生物养护特别贡献奖   7月24日,“世博会长江水生生物养护宣传周”在上海世博园启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宣布宣传周开幕。宣传周以“生命长江”为主题,旨在通过宣传长江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客观反映长江生态面临的严峻形势,呼吁

第五届中韩生物资源保藏和应用双边研讨会在首尔召开

  12月5日,第五届中韩生物资源保藏和应用双边研讨会在韩国首尔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韩国国立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其主题为水生生物资源的保藏和应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研究员刘永定、聂品、宋立荣、孙永华以及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大学等7 人应邀参会

保护水生生物资源 告别单打独斗

   黄河首次实施流域性禁渔,其意义何在?具体如何实施? 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恢复。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沿黄很多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禁渔制度。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各地在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方面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