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带着月球“土特产”回家:嫦娥五号

2020年11月24日,万千国人仰望夜空,看她拖着长长的尾焰越飞越高,在欢呼声中划过天际;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万众企盼中,她如流星般璀璨,点亮夜空,缓缓降落,稳稳地投入“家”的怀抱。 嫦娥五号回来啦! 作为嫦娥家族的“五妹”,嫦娥五号成为首个能“回家”的探测器——而且,她不仅平安回来,还带回2千克珍贵的月球“土特产”。它们是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获得的样品,那里存在大约13亿至20亿年前的玄武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此前,还从未有人类探测器造访过那里,这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从月球取回样本的国家。 月球不发光,是人类的梦想“照亮”了它。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从“大姐”嫦娥一号到“五妹”嫦娥五号,从“绕”到“落”再到“回”,中国的探月之旅走了16年。而此次“回”的完成,并没有为故事画上句号——未来,......阅读全文

带着月球“土特产”回家:嫦娥五号

2020年11月24日,万千国人仰望夜空,看她拖着长长的尾焰越飞越高,在欢呼声中划过天际;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万众企盼中,她如流星般璀璨,点亮夜空,缓缓降落,稳稳地投入“家”的怀抱。 嫦娥五号回来啦! 作为嫦娥家族的“五妹”,嫦娥五号成为首个能“回家”的探测器——而且,她不仅平安回来

“嫦娥”告诉世界:中国完成最远的太空“长征”

以嫦娥一号卫星11月7日准确进入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图表:“嫦娥一号”——第三次近月制动(新华社发) 中国国家航天局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通过第二、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

“嫦娥一号”卫星将在太空播放语音祝福北京奥运

为迎接和庆祝北京奥运会开幕,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在距离地球三十八万公里外的绕月轨道上,专门送来她祝福的语音与歌声。 记者八月七日从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嫦娥一号”卫星将在绕月轨道播放一段祝福北京奥运的中、英文语音以及表达和平欢乐的乐曲《欢乐颂》。祝福北京奥运

中国首辆“太空班车”年中出发 嫦娥三号将登月

  2013年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又将是充满挑战和欣喜的一年。年中,神舟十号将载着3名宇航员完成它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下半年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登月计划新突破,降落在月球上。正在北京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全国人大代表张柏楠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

嫦娥五号着陆点月壤矿物组成和太空风化作用

  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CE-5)着陆于月球风暴洋北部年轻的克里普(KREEP)地体,成功带回1.73kg月壤。前人利用轨道遥感数据对CE-5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和物质成分进行大量研究,近期一系列样品分析推进了对于月球年代学、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和岩浆演化机制的认识。与大尺度的遥感观察和精细的

嫦娥四号背后的“嫦娥女神”

  月亮圆缺变化的28天恰巧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相似;世界各国的神话中,与月亮相关的神多为女神;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中,月亮是女性的化身;而在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中,有许多女科技工作者贡献着她们的智慧。  令嫦娥羡慕  传说中嫦娥因偷吃了丈夫的长生不死药,飞入月宫再难回到人间与丈夫团聚。嫦娥四号探测器研

叶培建院士称2013年嫦娥三号将在月球着陆

叶培建  第一步  从“神一”到“神七”,实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梦想。  第二步  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第三步  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预计2020年,中国就将建立60吨级的空间站。  “天宫一号”已在太空遨游近一个月。下个月,神舟八号将

“天和”核心舱上这件太空显微镜 宁波企业永新光学造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宁波高新区企业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承制的我国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成为其中搭载的一件重要太空“包裹”。永新光学总经理毛磊带着曹光彪先生的照片在发射现场见证“为了这个项目,我们整整攻坚了五年,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我们承接的难度最高的任务。”永新光学总经理毛磊

中国航天地月系走向行星际,自主创新力显著增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36.shtm 2月9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实现首次“太空漫步”。1月21日,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通过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迎来的第一个

太空旅行破坏红细胞造成“太空贫血”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领导的一项世界首创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导致红细胞计数下降的,也就是所谓的“太空贫血”。该研究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破坏的红细胞数量比在地球上正常情况下多54%。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1月14日《自然—医学》。 自从第一次太空任务以来,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