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有机质谱法发展简史

有机质谱法发展简史1.早期早期的质谱研究工作是与元素的同位素测定紧密相关的。同位素(isotope)这个词于1910年第一次使用,第一台质谱仪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实际上,早在1886年就有人提出了有关同位素的概念。用磁场偏转法分离带电粒子以测定其质量的研究工作也在1896年取得了成果,这些研究为后来的质谱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1910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汤姆逊(Thomson)研制出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质谱仪器,这是一台不能聚焦的抛物线质谱装置。汤姆逊用这台仪器首次发现了同位素的存在。他在分析氖元素时,发现了一个质荷比为22的峰。实验证明它既不是二氧化碳(CO2)的双电荷离子,也不是放射性衰变产物,而是氖元素的一个同位素。这台质谱仪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质谱学(mass spectrometry)的开创。汤姆逊的第一台质谱仪,由于没有聚焦功能,分辨率较低。通过改进后,这台仪器能够将......阅读全文

有机质谱的概述与发展历史

一、有机质谱法概念将有机样品分子在离子源内离子化后,裂解成各种质荷比(m/z)的离子,进而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被分离,并被检测器测定,按质荷比的大小与强度排列而成的谱,称为有机质谱。利用有机质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及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为有机质谱法(organic mass spectrom

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概述

  用气体作为移动相的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固定相是固体的﹐称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的则称为气液色谱法。  简史20世纪30年代﹐P.舒夫坦和A.尤肯发展了气固色谱法。P.C.特纳﹑S.克拉桑﹑E.克里默接踵于后。气液色谱法则是A.T.詹姆斯和马丁﹐A.J.P.提出的

ICP仪器的应用前景

  ICP–AES(包括ICP–MS)自发明以来,得到广大检测人员的喜爱,有关的文章以数十万篇计,涉及金属材料(包括贵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材料、矿石、土壤、核燃料、煤、石油及其产品、化肥、化工原料、半导体晶片、陶瓷材料、食品、药品、血液、水(纯水、废水)、空气等几乎所有材料中杂质(或粒

离子探针质量显微分析仪

离子探针质量显微分析仪ion microprobe mass analyzer以聚焦很细(1~2微米)的高能(10~20千电子伏)一次离子束作为激发源照射样品表面,使其溅射出二次离子并引入质量分析器,按照质量与电荷之比进行质谱分析的高灵敏度微区成分分析仪器,简称离子探针。简史 应用离子照射样品产生二

液相色谱发展简史

液相色谱发展简史过去普目早在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 Tswee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论文,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并被其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Tsweet将碳酸钙装入竖立的玻璃管中,并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进一步采用

实用学习丨质谱入门

近年来质谱仪性能的显著改进主要基于开发出的两种离子化技术:一种是介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技术。另一种是电喷雾离子化技术。由于这两种电离技术的出现,使原本只能检测小分支的质谱技术,可以运用于检测生物大分子。 在过去质谱技术主要运用于对一级结构和序列的表征,而现在质谱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级

气相色谱江湖系列之一——源起和各部件细解

在分析化学的工作中,大多数被分析物需要分离后才能检测;分离技术中以色谱技术最为成熟;而色谱技术中,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是最重要的两个技术,前者针对挥发性、沸点较低、热稳定性物质;后者针对非挥发性、高沸点、热不稳定性物质。   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江湖系列之一——源起和各部件细解

  在分析化学的工作中,大多数被分析物需要分离后才能检测;分离技术中以色谱技术最为成熟;而色谱技术中,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是最重要的两个技术,前者针对挥发性、沸点较低、热稳定性物质;后者针对非挥发性、高沸点、热不稳定性物质。  以气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