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器发展历程介绍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细菌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出现之所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前两者的缺陷,即细菌基因工程产物往往不具备生物活性,必须经过糖基化、羟基化等一系列修饰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药物,而细胞基因工程又因为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要求相当苛刻、成本太高而限制了规模生产。另外,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还具有产品质量高、容易提纯的特点。一般把目的片段在器官或组织中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叫做动物生物反应器。几乎任何有生命的器官、组织或其中一部分都可以经过人为驯化为生物反应器。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生物反应器选择的组织或器官要方便产物的获得,例如乳腺、膀胱、血液等,由此发展了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和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等。其中,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阅读全文

生物反应器发展历程介绍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细菌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出现之所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前两者的缺陷,即细菌基因工程产物往往不具备生物活性,必须经过糖基化、羟基化等一系列修饰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药物,而细胞基因工程又因

洗板机的发展历程介绍

洗板机是专门清洗酶标板的医疗器械,一般和酶标仪配套使用。主要用于清洗酶标板检测后的一些残留物质,从而降低后续检测过程中因残留物导致的误差。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医院、血站、卫生防疫站、试剂厂、研究室的酶标板清洗工作。洗板机的发展历程介绍洗板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简易型、自动型、集成环境式洗板机。1.

关于多肽的发展历程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肽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从动物脏器获取肽。如胸腺肽,其生产方法是将刚生下来的小牛宰杀之后,割下其胸腺,然后用震荡分离的生物技术,将小牛胸腺中的肽震荡分离出来,制成胸腺肽针剂。这种胸腺肽主要用于人体免疫。现如今,这种肽已处于淘汰状态。世界上曾经一度流行的“疯牛病

洗板机的发展历程介绍

洗板机是专门清洗酶标板的医疗器械,一般和酶标仪配套使用。主要用于清洗酶标板检测后的一些残留物质,从而降低后续检测过程中因残留物导致的误差。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医院、血站、卫生防疫站、试剂厂、研究室的酶标板清洗工作。洗板机的发展历程介绍洗板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简易型、自动型、集成环境式洗板机。1.

微滤的发展历程介绍

  微滤技术的研究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它是膜分离技术中最早产业化的一种,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制成的微孔过滤膜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  1907年Bechhold发表了第一篇系统研究微孔滤膜性质的报告。1918年Zsigmondy等首先提出了商品规模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过滤膜的方法,并于1921

关于XRF的发展历程介绍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1910年特征X射线光谱的发现,为X射线光谱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商用X射线发射与荧光光谱仪的问世,使得X射线光谱学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  60年代能量色散型X射线光谱仪的出现,促进了X射线光谱学仪器的迅速发展,并使现场和原位X射线光谱分析成为可能

PCR发展历程

纵览这些国际生命科学工具巨头公司对PCR仪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起步很早,又经过二三十年的技术积累,所以技术上比国内的产品成熟,无论从温度控制精度上,还是升降温速度上都高于国内大部分的仪器,而且整体质量比较稳定。所以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国际大牌在很长的历史时段里市场份额更是接近90%(2012

保鲜膜的发展历程介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保鲜膜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饮食安全卫生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保鲜膜作为零距离接触食品的居家生活必备品,引发了人们对其自身质量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日前,国内保鲜膜领导品牌妙洁正式推出一款采用PMP耐高温材质的保鲜膜,该

关于核裂变的发展历程介绍

  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由于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核裂变被首先用于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原子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就是来自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人们除了将核裂变用于制造原子弹外,更努力研究利用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为人类造福,让核裂变始终在人们的控制下进行,核电站就是这样的装置。  19

供水设备发展历程

  供水设备发展历程(80年代初第一代 —— 21世纪第六代)  楼层供水系统第一代(始于80年代初)  名称:重力式上下水位控制供水  特点:需要建水池或水箱,自来水放入水池或水箱,再从零压力启动。系统由水泵、上水池(或水塔)、下水池(或水井)和控制柜组成的供水系统。  楼层供水系统第二代(始于8

多肽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肽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从动物脏器获取肽。如胸腺肽,其生产方法是将刚生下来的小牛宰杀之后,割下其胸腺,然后用震荡分离的生物技术,将小牛胸腺中的肽震荡分离出来,制成胸腺肽针剂。这种胸腺肽主要用于人体免疫。现如今,这种肽已处于淘汰状态。世界上曾经一度流行的“疯牛病

多肽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肽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从动物脏器获取肽。如胸腺肽,其生产方法是将刚生下来的小牛宰杀之后,割下其胸腺,然后用震荡分离的生物技术,将小牛胸腺中的肽震荡分离出来,制成胸腺肽针剂。这种胸腺肽主要用于人体免疫。现如今,这种肽已处于淘汰状态。世界上曾经一度流行的“疯牛病

数字PCR发展历程

传统的荧光定量PCR,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是很成熟的实验方案了。其中,最常用的是Taqman法和SYBR Green法。而在这二种方法当中,Taqman法又以其特异性高、定量精确,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但是Taqman法PCR,它还是一个相对定量的办法。它测的是一个Ct值,也就是PCR到第几个循

电池的发展历程

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在发明了收集电荷的“莱顿瓶”。因为他看到好不容易收集的电却很容易地在空气中逐渐消失,他想寻找一种保存电的方法。有一天,他用一支枪管悬在空中,用起电机与枪管连着,另用一根铜线从枪管中引出,浸入一个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让一个助手一只手握着玻璃瓶,马森布罗克在一旁使劲摇

天平的发展历程

  在化学实验中较早使用天平的有英国化学家布莱克,他生活和工作于18世纪,那个时候,正是化学中不断发现气体、并开始建立理论的时期。布莱克在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而且是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气体的人,定量研究需要称量,而称量离不开天平。历史资料表明,布莱克确实使用了天平,他用过的天平至今仍保存在爱

光谱的发展历程

人类观察到的光谱现象,一是彩虹,另一个是极光。对可见光谱所作的科学研究是1666年牛顿的色散实验,这是人类早对光谱的研究。牛顿的色散实验看到的是一条彩色光带,并未观察到光谱谱线。直到136年之后(1802年),英国科学家沃拉斯顿(1766~1828)才采用了窄的狭缝发现太阳光谱中的7条暗线,但并未深

洗板机发展历程及相关品牌介绍

自ELISA问世20多年来,洗板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发展到简单的多头加液器,再形成自动化的洗板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融合了冲洗压力、冲洗距离、冲洗时间、震荡、涡流、底部冲洗、两点吸液、连续式冲洗等多种方式,增加了多规格微孔形状的选择等。一、洗板机机理的研究1、 快速的、与残留液量相关的直接稀释过程;

关于三十烷醇的发展历程介绍

  三十烷醇是一种天然的长碳链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名称正三十烷醇,结构式CH3(CH2)28CH2OH,又称蜂花醇,是从蜜蜂蜡中纯化提取的天然生物产品。对人畜无害及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发达的农业国家,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全面喷施三十烷醇,做为农业丰产丰收,优化品质结构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我国

关于原子发射光谱的发展历程介绍

  1859年,基尔霍夫(Kirchhoff G R)、本生(Bunsen R W)研制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分光镜,实现了光谱检验;1930年以后,建立了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光谱——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理论——新元素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建立后,其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下降。

打印机的发展历程及分类介绍

  发展历程  打印机是由约翰·沃特、戴夫·唐纳德合作发明的。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中间结果以人所能识别的数字、字母、符号和图形等,依照规定的格式印在纸上的设备。打印机正向轻、薄、短、小、低功耗、高速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有人预言无纸时代即将来临,打印机的末日已到。然而全球纸张消

基因免疫的发展历程

基因免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实验发现质粒DNA可在体内肌细胞中以环状、非整合、非复制状态存在达1个月之久,而转基因产物的活性在体内可检测到达2个月之久。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以往认为的外源DNA为体内细胞摄取需要其它成分辅助的观点,表面裸DNA可直接为体内细胞

阿胶糕的发展历程

  组方:阿胶、黑芝麻、核桃仁、冰糖,黄酒。  典故:古代四大美人里面,杨贵妃的皮肤最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这样描写过关于杨贵妃的皮肤,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说杨贵妃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而以素有“补血圣药”之称的阿胶制成的阿胶糕,是大美人私藏美容秘方的其中之一。  世界上第一

电透析的发展历程

  1980 年代因使用脂肪质阴离子薄膜( Aliphatic anion membrane )之缘故,往复式电透析法更得以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包括悬浮物质、有机物、含矿物质之排放等。盐类溶解于水中将分解产生离子,且盐类溶液属电解质(Electrolyte ),电透析法系将无数的阴/阳离子薄膜,交错的

微滤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微滤技术的研究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它是膜分离技术中最早产业化的一种,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制成的微孔过滤膜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1907年Bechhold发表了第一篇系统研究微孔滤膜性质的报告。1918年Zsigmondy等首先提出了商品规模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过滤膜的方法,并于1921

血凝仪的发展历程

  血凝仪的主要检测项目是凝血四项,一般是在术前的准备工作中会用到,通过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避免术中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而应对不及时,导致严重的后果。血凝仪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其检测的方便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逐步提供。  1910年Kottman发明了世

脱敏反应的发展历程

1909年,Noon用自动免疫法治疗花粉性鼻炎获得成功,开创了免疫治疗新纪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免疫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英国发生了数例由于注射免疫治疗制剂而死亡的病例,导致有关政府机构下令全面禁止免疫治疗。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次利用

腹膜透析的发展历程

  腹膜透析(PD)是利用腹膜通过重力作用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由于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微量移液器的发展历程

  微量移液器是一种移取微量液体的新型实验工具,是进行生化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必备工具。移液器为量出式量器,分定量移液器和可调移液器两大类。其型式分为单头型和多头型。微量移液器主要包括手动移液器和电子移液器两种。微量移液器的容量规格范围为0.1uL~5mL,满足液体的精确取样和转移的

网格细胞的发展历程

  动物跟人类一般靠三种类型的细胞来认路,分别是:方向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但人类一直尚未确定大脑中存有网格细胞。[1]  2005 年Hafting 等人通过变换实验箱的几何外形和内径,记录大鼠在不同实验箱觅食过程中内嗅皮层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发现了具有强烈空间放电特性的网格细胞在有关嗅皮层参与

类器官的发展历程

1907年,Henry Van 发现物理分离的海绵细胞可以重现聚集,自行组成一个新的功能完善的海绵。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细胞分离再聚合现象,例如1944年Holtfreter的两栖动物肾组织实验和1960年Weiss的禽类胚胎实验。1961年 Piercehe和 Ve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