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是在一系列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质超分子机器中进行的,通过光驱动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及光合电子传递,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PSI和PSII催化两种类型光合电子传递,分别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在环式电子传递路径中,由NDH蛋白复合物介导的围绕PSI的环式电子传递是主要路径之一,该路径对维持光合固碳过程中ATP的供应及逆境胁迫条件下类囊体膜基质氧化还原状态具有重要功能,此前对于该路径中的关键超大膜蛋白复合物PSI-NDH结构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组等以饲用/食用作物——大麦为研究材料,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超分子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出高等植物PSI-NDH介导光合环式电子传递调控的结构基础。该复合物整体结构包含55个蛋白亚基、298个叶绿素分......阅读全文

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是在一系列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质超分子机器中进行的,通过光驱动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及光合电子传递,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PSI和PSII催化两种类型光合电子传递,分别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

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是在一系列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质超分子机器中进行的,通过光驱动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及光合电子传递,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PSI和PSII催化两种类型光合电子传递,分别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

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是在一系列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质超分子机器中进行的,通过光驱动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及光合电子传递,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PSI和PSII催化两种类型光合电子传递,分别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在环

疟原虫编码超大膜蛋白识别胎盘及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虫媒病。全球范围内,每年约2亿多人感染疟疾,导致40多万人死亡。此外,耐药虫株在不断出现,使得疟疾依然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疟疾高发地区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对疟原虫高度易感,且容易发展成凶险型胎盘相关疟疾(PAM),给孕妇及胎儿带来致命性的伤害。疟原虫编码的

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精细结构获解析

  5月29日,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云研究团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获得了高等植物光系统I(PSI-LHC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2.8?魡的世界最高分辨率晶体结构。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累积,首次全面解析了高等植物PSI-LHCI光合膜蛋

植物光系统I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5月29日,Science期刊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云研究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高等植物光系统I(PSI)光合膜蛋白超分子复合物2.8 Å的世界最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文章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

光合作用“绿巨人”蓄势待发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安全高效地获取太阳能量的主要途径。在植物中,运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膜有着复杂而精细的结构。  北京时间12月9日,《自然》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匡廷云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张兴团队联合完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他们首次解析了大麦中一个包含55个

光合作用“绿巨人”蓄势待发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安全高效地获取太阳能量的主要途径。在植物中,运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膜有着复杂而精细的结构。  北京时间12月9日,《自然》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植物所)匡廷云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张兴团队联合完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55个蛋白亚基的叶绿体超分子复合体的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Ⅰ的结构揭晓

  德国科学家成功揭示细胞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物Ⅰ的结构,并发现了分子复合物中的全新能量转换机制,细胞可通过该机制使用储存在营养中的能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1日的《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有氧呼吸是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糖类等有机

分子遗传学词汇叶绿体DNA

中文名称:叶绿体DNA外文名称:chloroplast DNA定义:叶绿体DNA,英文chloroplast DNA,缩写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双链环状,长度中间值通常为45微米,具有独立基因组。一个叶绿体含有10~50个cpDNA。

研究揭示叶绿体识别活性氧分子的分子机制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Oxidativ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EXECUT

通过膜蛋白受体NMDARs解析小分子与膜蛋白受体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王方军团队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竺淑佳团队合作,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小分子配体相互作用机制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作为Back Cover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

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自身的基因组,且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50-200个)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多数的其他叶绿体蛋白质(2000-3000个)则由核基

Nature:柳振峰团队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组,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  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50-200个)是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多数的其它叶绿体蛋白质(2000-3000个)则

假根羽藻重要光合膜蛋白超级复合物结构获解析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研究员沈建仁带领的团队同济南大学、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假根羽藻一个重要的光合膜蛋白超级复合物——光系统I捕光复合物I(PSI-LHCI)的3.49Å分辨率结构。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对光合生物进化过程中光系统结构变化趋势的理解,为人工模

柳振峰课题组等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自身的基因组,且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50-200个)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多数的其他叶绿体蛋白质(2000-3000个)则由核基

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自身的基因组,且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50-200个)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多数的其他叶绿体蛋白质(2000-3000个)则由核基

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自身的基因组,且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50-200个)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多数的其他叶绿体蛋白质(2000-3000个)则由核基

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组,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50-200个)是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而大多数的其它叶绿体蛋白质(2000-3000个)则是由

中国学者最新Nature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

生物物理所在光合作用超级复合物结构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于5月18日在《自然

中国科学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机器”

  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光能吸收和转换的过程由三个复合体协同完成,科学家称之为“超分子机器”。其中,“光系统II”位于最上游,极其重要,其结构解析的难度非常大。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

科学家把呼吸体结构探个究竟

  12月2日,《细胞》发表了清华大学杨茂君研究组的论文,首次解析了猪心线粒体呼吸链超级复合物(呼吸体)原子分辨率下的冷冻电镜结构。  据了解,哺乳动物呼吸体是由44个膜蛋白在内的81个蛋白亚基(69种不同蛋白分子)构成的超大分子机器。杨茂君研究组通过不断优化呼吸体蛋白纯化与制样技术,创新电镜数据处

酶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它们通过多肽链的盘曲折叠,组成一个在酶分子表面、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孔穴或裂隙,以容纳进入的底物与之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这个区域即称为酶的活性中心。不过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只是酶分子中的很小部分。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实际上决定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及其空间结

大连化物所解析出光系统II复合物的动态光损伤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在超大分子量膜蛋白质复合物组成和结构动态分析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整合化学交联质谱法和整体蛋白质组学分析,解析出光系统II复合物的动态光损伤分子机制。  光系统II(PSII)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依赖性反应中的第一膜

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改变基因组的空间结构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改变基因组的空间结构,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这项工作为开发一类可以改变三维基因组的新的抗癌表观遗传药物开辟了新方向,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叶绿体亚分级实验——叶绿体亚分级

实验材料叶绿体试剂、试剂盒裂解缓冲液仪器、耗材微量离心管小型离心机实验步骤1. 将含 1 mg 叶绿素的叶绿体悬液吸至一微量离心管中。2. 在小型离心机中 14000 r/min 离心 30 秒钟,弃去上清。3. 加 1 ml 裂解缓冲液,振荡,冰浴 5 分钟。裂解缓冲液:10 mmol/L HEP

大连化物所超大孔分子筛合成工作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成果作为内封面文章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田志坚、张维萍、徐云鹏等研究员合作研究,采用离子热法合成出一种新型超大孔磷酸铝分子筛。结构解析和组成分析表明其为20元环超大孔的-CLO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大孔径的结晶磷铝分子筛。这种新型分子筛以

叶绿体核糖体RNA加工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RNA操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要实现精确的RNA操作,需要特异地识别靶向目标RNA分子并对其进行剪切。但到目前为止,这类序列特异的RNA内切酶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寻找一类序列特异的RNA内切酶显得尤为重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卢从明研究组日前在相关领域取得进展,相关论文2月6日在线发表于

刘翠敏研究组权威期刊解析叶绿体分子伴侣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John.Ellis等发现光合作用固碳关键酶Rubisco的折叠组装依赖于叶绿体分子伴侣素Cpn60(Hsp60的一种)。随后的研究表明,Rubisco的大亚基RbcL必须先与Cpn60结合才能组装成有功能的全酶复合体。Rubisco是自然界最丰富的蛋白质,而Cpn60作为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