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垣院士: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黄维垣的主要研究方向经历了多次转变,从医学到化学,再到有机分子结构,后又转向“两弹一星”的高能燃料——硼氢研究,氟化学研究,每一次的转变都与时代环境、国家需要密不可分。1980年,黄维垣为课题组人员讲解化学反应原理 他曾说:“看到祖国氟化学事业后继有人,是我一生最大的欣慰。” 今年12月15日是黄维垣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追随兴趣 辗转归国 1921年,黄维垣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家庭的清贫与生活的坎坷使得父亲执意要他做医生,“做医生可以自己开业,饭碗有保证。”听从父亲的建议,他选择学医。1942年,他在福建协和大学读完三年预科课程、考试通过被北平协和医学院录取后,北平沦陷,不得已转入化学系,就此展开了与化学的不解之缘。 在化学系就读期间,“有机定性分析”课程吸引了他的兴趣,他曾在访谈中回忆,“这个课程很有意思,它把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做研究很有好处。......阅读全文

黄维垣院士: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黄维垣的主要研究方向经历了多次转变,从医学到化学,再到有机分子结构,后又转向“两弹一星”的高能燃料——硼氢研究,氟化学研究,每一次的转变都与时代环境、国家需要密不可分。1980年,黄维垣为课题组人员讲解化学反应原理  他曾说:“看到祖国氟化学事业后继有人,是我一生最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我国又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辞世——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一生充满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

百岁院士周毓麟:“国家需要我,是我的荣幸”

1984年10月的一天,纪念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毓麟和夫人徐明月受邀参加,这时,徐明月才知道“出差”北京20年的丈夫,原来是做核武器研究的。回到家后,徐明月对周毓麟说:“原来你是搞原子弹的!”周毓麟反问:“那你以为我是在做什么?”徐明月笑答:“我以为你是做导

Nature-Communications黄维院士发文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带领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合作,在有机长余辉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他们实现了长寿命、高效率以及颜色可调的聚合物长余辉发光,同时展现了该类材料在多级信息防伪、加密等领域应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56.shtm

李灿院士-江雷院士-黄维院士-郎建平院士等成果速递

  1. Nature Chem.:双重电催化可实现共轭烯烃的对映选择性氢氰化  手性腈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对映选择性烯烃氢氰化反应是合成这些分子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究以宽底物范围和高官能团耐受性为特征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近日,康奈尔大学Robert A.

潘垣:“90后”院士矢志造“太阳”

如果要问,世界上最难的科学研究是什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垣眼中,毫无疑问是磁约束核聚变,也就是“人造太阳”。如何将这一“科幻”照进现实?他探索了很多年。潘恒院士。湖北省科技厅供图追逐“人造太阳”今年,潘垣院士已经90岁高龄。他告诉记者,在他所有的科研成果中,最让他骄傲也最牵挂的,就

黄荷凤院士:高考为我打开“幸福事业”之门

   黄荷凤  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2月进入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1982年12月毕业后,曾先后赴香港大学玛丽医学院、德国基尔大学、美国Cincinnati大学生殖医学实验室深造。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30余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了

黄维院士获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莫斯科时间7月26日上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颁发仪式在莫斯科举行。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受邀参加并获颁证书,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代理院长阿尔多申(Sergey M. Aldoshin)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部主任卢宁(Valery V. Lu

杨卫院士:漫谈我的两个机器人课题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23.shtm

黄维院士:科研评价要过好三道关

  科研评价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无论认识上的彷徨,还是实践中的探索,都充斥着喧嚣。改进科研评价,首先应有以下共识:科研成果必须经得起时间检验,科研评价必须过好三道关——质量关、人情关、功利关。  质量关怎么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治学的起码要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发表Science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院(IBME)黄维院士团队王振华副教授和四川大学夏和生教授合作对压电促进力化学有机合成发表评述,相关论文以“Piezoelectricity drives organic synthesis”为题于12月20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

中科院院士黄维:柔性电子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有机合成材料“夜明珠”、手机电池待机1周以上……这些科研项目展现出柔性电子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日前做客武汉光电论坛,发表题为《有机电子学最新进展》报告指出,柔性电子是目前有机电子学中最火热的研究方向之一。  柔性电子包括RFID、肉性显示、OLED发光、传感器、柔

中科院院士黄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莫斯科时间2016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教授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联邦的最高学术机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在俄罗斯学术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学术权威和社会声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共有三类:院士、通讯院士与外籍院士。通常,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每三年进行一次补

戴传曾院士:为国家多作贡献,是我的愿望

   “我总认为工作就怕不去做,只要用心去做,就没有不成功的。觉得自己通过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用科学服务于祖国、人民和人类是很有意义的。对新一代的科技人员总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国家多作贡献,是我的愿望。”  这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传曾一生的态度和晚年的希冀。  戴传曾终身奋斗在

张光斗院士:我就是一个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

水利部长的泪水夺眶而出 据有文字可查的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在2155年间,中国就发生过1092次水灾,平均两年一次。 中国人对上个世纪90年代频频爆发的特大洪水还记忆犹新。1998年6月、7月、8月间,长江、嫩江、松花江同时发难…… 江河不治,水利不兴,则无以安邦。张光斗说,

Illumina传奇(四):“我确信,这就是未来”

  2015年,白宫宣布了一项资助达2.15亿美元的“精准医学计划”,主要针对癌症。  基本前提是每种肿瘤都包含一系列不同的突变,根据存在哪些突变可以设计新的疗法,这样每位患者都能收到医生的个性化治疗计划。Maurie Markman是一名医生,卵巢癌研究人员,同时也是美国癌症治疗中心的医学和科学总

程耿东院士: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程耿东  在世界结构与多学科优化领域,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是一个响当当的组织。自1991年创立以来,该学会已经发展成了拥有国际会员总数1800余人,供相关专家交流新思想、新方法、新应用的国际顶级学术机构。  每隔4年,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的执行委员就会选举一次。2015年,又到了该学会选举新

黄维院士团队:离子液体开启钙钛矿光伏新视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45.shtm 近年来,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将促使着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碳中和、碳达峰”更是成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以“光伏”为代表的

詹启敏院士:精准医学,我的“命运”我做主?

   2016年5月19日,科研人员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综合研究平台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该技术体系提供的精准治疗方案为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2016年8月10日,上海正大基因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在采集受检者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

“只要有需要,我责无旁贷”

  “只要沈阳市政府和企业有需要,我责无旁贷,一定尽力!”  8月11日下午,在创新沈阳建设院士座谈会上,能源动力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烈锦院士的话引起全场共鸣。  曾经,第一台车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新中国工业史上的数百项“第一”记录着沈阳发展的辉煌;今天,沈阳人谈起家乡却

“只要有需要,我责无旁贷”

  “只要沈阳市政府和企业有需要,我责无旁贷,一定尽力!”  8月11日下午,在创新沈阳建设院士座谈会上,能源动力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郭烈锦院士的话引起全场共鸣。  曾经,第一台车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新中国工业史上的数百项“第一”记录着沈阳发展的辉煌;今天,沈阳人谈起家乡却

中科院院士黄维:柔性电子技术将带动万亿元市场

  新华社武汉11月9日电(记者俞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9日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创新高端论坛”上表示,柔性电子技术除了整合电子电路、功能材料、微纳制造等领域技术外,同时横跨半导体、封装、检测、材料、化工、印刷电路、显示面板等产业,将带动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协助传统产

中科院院士赵宇亮:做国家最需要的事

编者按:如果问,他在科研道路上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两次“转身”。第一次,他本是一位核化学研究者,因与同事们一起发现113号新元素而享誉其领域的时候,却毅然转身去开拓纳米生物安全这个尚无人问津的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在新的研究方向从零开始。第二次,当他用20年的时间在纳米生物安全基

付巧妹:“做科研最吸引我的,就是探索未知”

“我是中国人,有责任研究清楚东亚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演化历史。”2010年,付巧妹开始负责筹建中德联合实验室古DNA平台。2016年,她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当时这名刚满32岁的年轻研究者带领新组建的科研团队披荆斩棘,在东亚人群演化研究中不断突破,取得了令国际同行刮

西藏大学首位女博士:实验室就是我的家

  西藏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于11月10日下午在新校区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共有四名同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是西藏本土培养的首批博士研究生。而张慧作为四名博士生中唯一的女博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中,她都有着一颗炙热的心,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的工作。  西藏大学校长纪

黄腐酸钾是钾肥吗就是这个问题

  黄腐酸钾是一种纯天然矿物质活性钾元素肥,黄腐酸钾内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养分更充足、补给更合理,从而避免了作物因缺少元素而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使作物株型更旺盛叶色更浓绿,抗倒伏能力更强。黄腐酸钾能及时的补充土壤中所流失的养分,使土壤活化,具有

最年轻的院士邵峰:成功的原因就是不要跟风

  邵峰简介   1973年生,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获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生涯。   邵峰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病原

胡金波:做好有机氟研究的“国家队”

胡金波(右一)与研究生讨论工作。   如果说中国科学院代表着中国科学的“国家队”,那么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就是我国氟化学研究的“国家队”。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一面用一项项应用成果满足着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用一个个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

庞国芳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在北京召开

  2015年12月31日,庞国芳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食品中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侦测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鉴定会在北京召开。鉴定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鉴定专家组由江桂斌院士、方智远院士、范维澄院士、沈昌祥院士、王文兴院士、任阵海院士等16位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