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低碳重塑全球经济,转型之路要闯哪些难关?

中新网北京12月19日电 (杨诗涵)低碳正在重塑全球经济,能源转型、绿色金融等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近日举行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共话绿色低碳转型这一热点话题。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指出,目前钢铁是中国工业重要的“粮食”,也是建设最关键的保障。钢铁企业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为例,今年完成约100个企业降碳30%的行动方案,钢铁发展和绿色低碳同行。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谈到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时表示,最近中国央行正式宣布碳减排工具,为国内的主要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低碳、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项目。今年年终中国绿色信贷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 尽管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在替代传统能源、逐步走向无碳新能源体系的过程中,仍有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阅读全文

推进低碳转型,需要低碳产业的设计与建构

  当前,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低碳转型就是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共生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企业升级,通过组织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和低碳产业发展,使经济发展走上绿色生态之路

中国低碳转型不缺“政治意愿”

  “中国政府的一大进步在于意识到,在国际谈判的场合下,一定要联络更多的影响力和声音,今年在坎昆,我们的行动是统一的。”接受记者专访时,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刚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与非政府组织(NGO)代表的交流会上赶回。  解振华作为坎昆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能在出征前密集接触社会各界,

优化能源结构 向低碳转型

  近来关于日本地震海啸对全球能源发展影响的讨论越来越热,主要集中体现在能源供给、能源消费及未来能源战略制定这几个方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是能源供给侧,包括足量的能源供应和稳定的能源价格;另一方面是能源消费侧,包括能源消费中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产生的影响。

坎昆之后,中国如何加速低碳转型

  “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毫无疑问,应对气候变化已排在全球事务议程中最靠前的位置,这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带来飞跃,坎昆会议取得一定成效,在我个人看来,没有退步就是进步,因为坎昆决议确认了双轨制的谈判进程。”今天,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城市发展与

BP称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转型

  7月7日发布的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文版显示,能源消费进一步放缓,能源结构正向低碳燃料转型。  《年鉴》称,由于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加上中国正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仅增长1%,增幅远低于10年平均水平。  在供给侧,燃料种类和可用性随着技术进步而增加

以净化空气倒逼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地。2011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核

气候融资方兴未艾 助推中国低碳转型

  “气候融资在中国刚刚启动,但早晚是要成大气候的。”中国国务院参事刘燕华28日在中国气候融资政策研讨会上如是说。   “气候融资”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方兴未艾:国际层面,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承诺建立“气候基金”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国家层面,节能减排政策和清洁技术推动投向低碳领域的资金快

“低碳之风”助推广州城市转型升级

  广州正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创新减排,新能源开发应用……在广州各行各业生产及百姓生活中,如今羊城已渐兴“低碳之风”。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广州自“十二五”初尤其今年以来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积极践行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

内蒙古:节能低碳促绿色转型

    “在国家组织开展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中,内蒙古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697家企业被列入监管范围,其中石油和化工企业264家,占到38%。国家下达给自治区‘十二五’万家企业节能目标任务为1160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企业承担的节能目标任务为1153万吨标准煤,石化企业占

科学时报:中国低碳转型“窗口”何时开启

  本月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将就新的减排目标承诺展开艰难博弈。  尽管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努力令世人瞩目,但是不敌能源消费总量上升,中国仍然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并且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延续,中国将进一步拉大与第二大排放国美国的距离。  可以预料的是,中国在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