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学期疫情再起,美高校为何坚持课堂教学

2022年新年伊始,美国高校陆续进入了新学期。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所带来的新疫情来势凶猛,席卷全美,导致一些高校或推迟开学日期,或暂时改为线上教学。然而,在这种状况下,还是有不少美国高校坚持敞开校门,让学生回到校园进行线下教学。 最近,《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发表了数篇文章,就这些高校坚持开门办学的原委进行了探讨。 适应疫情新常态 新冠大流行已经整整两年,整个世界似乎都处于一个矛盾时期。一方面,世界各地的感染人数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接种疫苗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美国,高校的疫苗接种率大概是群体接种率中最高的。从理论上讲,这些人患上新冠肺炎的风险要比接种疫苗之前低很多。那么,再像过去那样封闭校园、减少群聚、避免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依据。为此,人们提出了新的主张与应对措施。 首先,高校需要改变。不少人认为,时下的这种自相矛盾—— ......阅读全文

新学期疫情再起,美高校为何坚持课堂教学

2022年新年伊始,美国高校陆续进入了新学期。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所带来的新疫情来势凶猛,席卷全美,导致一些高校或推迟开学日期,或暂时改为线上教学。然而,在这种状况下,还是有不少美国高校坚持敞开校门,让学生回到校园进行线下教学。 最近,《美国高等教育纪事

寒假顺延!高校新学期已开学,实行封闭管理!

据相关媒体报道,为疫情防控需要,大连海事大学今日(2021年1月4日)起开始新一学期教学工作,寒假顺延。 据悉,学校目前安排的是线上教学。该校目前遵照大连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人员出入。 早在12月26日,大连海事大学就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校发

疫情当前,为何伪科学泛滥?

  从今年1月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我国不断蔓延,牵动了几乎所有国人的心。随着疫情的发展,各种“谣言”“伪科学”和所谓的“建议”满天飞,更加剧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慌。于是,有网友感叹“科学永远干不过‘伪科学’”。  这提醒我们,国人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2018年9月,中国科协公布的第十

抗击疫情 高校科研有担当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高校集结科研力量,启动了一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他们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联合攻关,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贡献了高校科研力量。   从第一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辅助临床决策,到迅速开展病毒检测试剂盒、开展药物和疫苗研发,各地高校科研人员分秒必争,为

教育部:高校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上半年,教育部准确研判、果断决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一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不仅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而且审时度势、化危为机,应变局开新局,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 总结春季

多地确定新学期开学日期 暑假进入倒计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6日电(记者 张尼)暑假刚开始不久,却马上又要结束了。进入8月,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的学生。“最短暑假”结束后,迎接学生们的是特殊的新学期。  疫情之下的新学期有何不同?学生们能安心上课吗?各地又对开学做出了哪些部署?一起提前了解!  多所高校秋

新年展望:美国高等教育的六个关键词

2021年成为过往,2022年已经到来。新年伊始,饱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人们都渴望着万象更新。然而,随着新冠病毒新的变种奥密克戎的到来,世界似乎又一次被带入至暗时刻,国际高等教育又一次面临严峻挑战。但有了历经两年抗击疫情的经验,世界高等教育正在从遭受重创逐渐走上恢复正常的道路。

高校科技评价机制改革 提升创新能力坚持开放评价

近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点亮梦想,科技铸就成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活动在该校举行,由该校大学生原创的50余件科技创新作品亮相。图为中德学院的大学生在科技作品展上展示飞行器。   近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校长期以来形成

美地方议会拟禁销“双酚A奶瓶” 再起风波

  继去年加拿大禁止在婴儿奶瓶等制品中使用BPA(双酚基丙烷,又常常被简称为双酚A)之后,美国纽约州萨福克县的地方立法部门又于日前通过法令禁止销售含有BPA的婴儿奶瓶及吸管杯等。尽管该法令尚未获得最终签署生效,但这再度掀起了风波,围绕BPA安全性的争论愈发激烈。   BPA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

课堂教学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

近日,一段浙江某高职学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讲话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热议的内容主要与这位副院长所举的例子有关。大意是他们学院的一名学生7门课挂科,但学院有感于他的“创业精神”,不仅让他如期毕业,还推荐其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在中国似乎有一个特点,有一些事情非要做到极端,才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