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寰枢椎脱位病例分析1

齿状突游离小骨是指上颈椎皮质骨的小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正常的枢椎齿突,并且与枢椎椎体相分离,常造成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为临床极少见的枕颈部畸形之一。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齿状突游离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后,中远期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颈部僵硬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伴双足踩棉感1个月”于2017年11月24日入院。本人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痛不适感,活动功能方面轻度受限,休息后症状稍有缓解,未予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足踩棉感,偶有头晕,站立及活动时加重,于当地县级医院就诊拍X线片示颈2椎体形态异常,遂又到市级医院行颈椎MRI检查提示“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受压、变性”,未做相关治疗。现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遂来本院就诊。自发病,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震颤、四肢抽搐等症状,食纳可,睡眠差,二便如常。无颈部外伤史。体格检查:C1~2棘突压痛(+),颈椎功能活......阅读全文

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寰枢椎脱位病例分析-1

齿状突游离小骨是指上颈椎皮质骨的小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正常的枢椎齿突,并且与枢椎椎体相分离,常造成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为临床极少见的枕颈部畸形之一。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齿状突游离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后,中远期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

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寰枢椎脱位病例分析-2

病因    有研究者倾向于先天性因素所致。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发生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Down’s综合征、寰椎枕骨化、和枕颈融合等,且部分的患者无颈部外伤史。这主要与齿状突发育的特点相关,出生时枢椎椎体与齿状突之间存在一软骨板,位置比齿状突基部较低,软骨板在齿突小骨发育过程中大约23%的骨化不完全,

前路松解与后路关节融合植骨治疗不可复性寰枢关节...-2

讨论寰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寰枢椎脱位可压迫高位颈脊髓、延髓或椎动脉,严重者可能造成患者瘫痪或病死。寰枢关节脱位分为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和不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其中不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因患者病史长,C1-C2前方的关节囊、肌肉和韧带逐渐挛缩形成疤痕,还往往合并C1C2骨性融合,因此临

前路松解与后路关节融合植骨治疗不可复性寰枢关节...-1

前路松解与后路关节融合植骨治疗不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病例分析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颈部疼痛、左上肢麻木无力伴双下肢行走不稳4年,加重2个月于2017年11月5日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结核以及肿瘤病史。体格检查:颈部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无发际低及短颈畸形,颈部旋转及屈伸活动明显受

误诊为单纯Chiari畸形的寰枕交界区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症...

误诊为单纯Chiari畸形的寰枕交界区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症翻修手术病例分析寰枕交界区畸形病因复杂,诊治困难,而疾病误诊误治常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8年1月收治1例外院误诊的寰枕交界区畸形病例,并对诊疗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1.病历摘要 女,46岁;因“行走不稳30余年,枕颈部术后

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病例分析

创伤性寰枕脱位(OA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极不稳定的枕颈交界区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坠伤等强烈暴力造成颈、延髓损伤及严重的齿状韧带、寰横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容易导致患者猝死或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BIackwood在1908年首次报道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该患者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生存了34h,

上颈椎损伤的齿状突前路螺钉技术介绍

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基本方法是:牵引、制动、复位和固定。治疗的目标是保护神经结构、消除与纠正骨折和脱位、提供与保证无痛颈椎的长期稳定性。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神经损伤水平、骨折的类型、年龄及脊柱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了解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齿状突前路螺钉骨折端加

颈椎错骨缝的复位方法

    随着医疗法规的实施,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推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颈椎错骨缝的复位手法上尤其要慎重施行。本文简要介绍颈椎错骨缝的复位方法及临床特点。     1  复位方法     1.1  C1~2错骨缝的复位法     1.1.1  端坐复位法     ①

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特点

颈椎过伸性损伤又称之为“挥鞭性损伤”,随着高速公路的扩延及车速的提高,近年来此类损伤日渐增多,临床经验不足的临床医师易将其漏诊、误诊,应引起重视。伤情较重者大多残留后遗症,尤其是对手部功能的影响较大。其主要病理解剖改变位于脊髄中央管处,故又名“脊髄中央管症候群”。 一、致

伴有颅底凹陷症的三叉神经痛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病例1:女,46岁;以“右侧面部间断性闪电样疼痛术后复发1年”于2017年5月入院。疼痛性质为烧灼样、针刺样,骤发突止,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分钟。疼痛以三叉神经第1、2支为主,严重时侵及第3支。右侧面部有明确扳机点,在外界刺激下极易诱发,对冷、热刺激尤为明显。口服卡马西平效果尚可。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