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开门红!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封面

2月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在《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这一成果不但为探索植物昆虫互作开辟了新的博物学驱动的多组学分析方法,还为植物如何特异性调度其化学“防御壁垒”抵抗昆虫进攻提供了全新的代谢视角,是植物对多食性昆虫的非寄主抗性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该研究应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对农作物首次进行植物非寄主抗性代谢改造,为农业精准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全新可行性应用方案。小叶蝉(Empoasca leafhopper)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每年造成严重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目前的防治方法是大量喷洒农药,但是防治效果有限而且代价高昂。植物是天然的有机合成专家,由于其固着于土地之上,无法像动物一样逃避伤害,因此,植物进化出了能够生成结构复杂多样的特异性代谢产物以适应其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在......阅读全文

开门红!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登上Sciecne封面

   2月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在《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  这一成果不但为探索植物昆虫互作开辟了新的博物学驱动的多组学分析方法,还为植物如何特异

开门红!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封面

2月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在《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这一成果不但为探索植物昆虫互作开辟了新的博物学驱动的多组学分析方法,还为植物如何特异性调度其化

青年华裔学者Science封面获技术突破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将DNA当做到积木,玩得不亦乐乎,在过去半年里接连发表了多篇Nature,Science文章,为生物学,纳米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具有重要的医药应用价值。   这一研究组就是华裔科学家印鹏(Peng Yin,音译)的研究组,印鹏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基于触发分子几何学

华人学者重要成果刊登Mol Cell封面

  最近,来自德克萨斯大学(UT)西南医学中心试图了解遗传密码的生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此前未知的代码,有助于解释“为形成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应该制造哪种蛋白质?”  人体是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蛋白质,它们决定着细胞的形态及其需要执行的功能。反过来,蛋白质是由数百个氨基酸组

爱思维尔(Elsevier)推出新的期刊评价体系,你怎么看?

  毫无疑问,目前影响因子空前地流行,但是最近这个富有争议的期刊指标居然有了一个新的敌人。十二月八号,爱思维尔(Elsevier)推出了他们新的期刊评价体系:CiteScore,它与目前的IF指标基本相似,但是它基于Scopus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比IF的数据库Web of Sciecne更综合,因此

华人女学者连发干细胞研究成果

  2015年二月份,Cell子刊《Stem Cell Reports》刊登了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Shuibing Chen博士带领的一项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包含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衍生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探讨了内皮细胞在人类发育过程中的确切功能。延伸阅读:优化干

《化学会评论》封面报道化学所仿生体系分子组装研究成果

    《化学会评论》当期封面  生命体系中诸多基本结构单元在特定的环境下,能自发地进行自组装,形成各种各样的纳米结构。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蛋白的折叠和展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错误折叠能够导致神经性疾病的发作,例如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实际上

PNAS封面文章报道昆明动物所两栖类研究成果

 PNAS封面  8月3日的国际著名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以封面文章形式(Tracing tectonic activity with frogs)发表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关于棘蛙族类群揭示喜马拉雅和东南亚地区重要地

Lancet报道中国学者疫苗研究成果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an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healthy Chinese children and infants: a randomised

董欣年院士Cell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来自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核孔透化是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中一个会聚信号传导事件。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5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杜克大学知名华人女科学家董欣年(X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