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太空中的火眼金睛: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距离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悟空”正在遨游。每天,这颗1米见方的小小卫星绕地飞行大约15圈,用“火眼金睛”努力探测着宇宙高能粒子的踪迹。这只“孙猴子”到底在找什么?其实,浩瀚的银河系中,除了恒星、行星等这些我们肉眼可见的天体,还可能存在许多看不见的暗物质。科学家们推测,它们不发光、也基本不与其他物质有相互作用,在一般光学手段观测下,犹如“隐身”。不过,当一对暗物质粒子偶然碰撞时,可能会湮灭,并放出电子、正电子和伽马射线等高能粒子。如果能够精确“捕捉”到这些粒子的信息,就可能反推出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2021年9月7日,“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向全球公开。自2015年12月17日成功飞天,“悟空”一次次所发布的宝贵数据令世界瞩目,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认识。这只“孙猴子”到底长什么样?这颗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生产的卫星,体积比一张办公桌大不了多少,像一个倒立的银白色四层蛋糕,有效载荷......阅读全文

“悟空”卫星或探测到暗物质存在证据

  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卫星在轨运行前530天采集的数据在Nature杂志发表。“悟空”有充分数据证实,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波动此前从未被观测到,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一项开创性发现,且有可能与暗物质相关。   宇宙中暗物质比普通物质多5

暗物质卫星“悟空”运转正常 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

  新华社南京11月10日电(记者蒋芳)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科学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南京举行。截至目前,暗物质卫星“悟空”已正常运转328天,飞行5011轨,姿态稳定,已完成全天区覆盖,共探测事例(包含各种粒子信息的数据)约16亿个。  去年12月17日发射升空的“悟空”

太空中的火眼金睛: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距离地面500公里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来自中国的“悟空”正在遨游。每天,这颗1米见方的小小卫星绕地飞行大约15圈,用“火眼金睛”努力探测着宇宙高能粒子的踪迹。这只“孙猴子”到底在找什么?其实,浩瀚的银河系中,除了恒星、行星等这些我们肉眼可见的天体,还可能存在许多看不见的暗物质。科学家们推测,它们不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将延长工作2年部分成果超预期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研制团队17日宣布,鉴于卫星目前运行状态依然良好、关键科学数据仍在累积,卫星科研团队已与各保障部门商定,让“悟空”延长两年工作时间。  暗物质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天文卫星。到12月17日,卫星发射已满3年,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截至这一日,“悟空”已在500公里外的太阳

“悟空”各探测器工作状态正常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科学研究”启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向与会专家全面介绍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运行情况。自去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截至本月10日,已正常运转328天,飞行5011轨,姿态稳定,已完成全天区覆盖

“悟空”抓到了什么“妖魔鬼怪”?

   常进盯着电脑屏幕上一条红色的曲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种矛盾又复杂的心情,在这位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心中涌起:这条奇怪的线,究竟是重大发现的苗头,还是我们的卫星没有把数据测准?   一年后,常进悬着的心才放下。2017年11月30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暗物质卫星“

“悟空”获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暗物质探测又有了新的进展。伦敦时间11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利用“悟空”卫星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这将对判定能量低于1TeV(1TeV=1万亿电子伏特)的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起到关键作用,并有可能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新证据。   

厉害了,中国科技:“悟空”还能带来多少惊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DAMPE)团队日前在北京发布首批科学成果。首席科学家常进宣布,“悟空”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

中国科学家逐渐走到暗物质研究舞台中央

  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说过:在科学探索中,听到最激动人心的话,不是“尤里卡,我找到了”,而是“嗯……这挺奇怪!”恰是在最重要的新发现之前所出现的那一句。   悟空号卫星示意图。 悟空号卫星工作530天得到的高精度宇宙射线电子能谱(红色数据点),以及和美国费米卫星测量结果(

中科院暗物质卫星团队收集19亿个粒子数据

悟空团队在编写分析软件,左一为总负责人常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供图 丙申猴年的日历只余下最后几页,丁酉鸡年就在眼前。岁末年初,我们推出特别策划我的这一年,听听不同领域的翘楚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期许,聊聊他们对所处行业的观察与思考。这些来自个体的感悟与收获,或许恰恰是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