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所研究揭示脊椎动物存在IV型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有颌脊椎动物体内并以alpha螺旋为结构特征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免疫应答特别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目前,干扰素被分为三种类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它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受体复合物,IFN-αR1/IFN-αR2、IFN-γR1/IFN-γR2和IFN-λR1/IL-10R2。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聂品研究员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揭示了在上述三型干扰素之外,脊椎动物还存在另外一类干扰素,即IV型干扰素。研究人员介绍,通过基因序列比较、系统进化分析、基因敲降、基因敲除、病毒感染以及功能分析,团队在脊椎动物中鉴定到了IFN-u,证实其利用II类细胞因子受体成员IFN-uR1和IL-10R2为其受体复合物,并在斑马鱼和非洲爪蟾研究中揭示了I......阅读全文

水生所等在水生实验动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宏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博士任彦栋等合作攻关,对稀有鮈鲫组学数据及实验数据的整合分析,对稀有鮈鲫的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独特的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回答了稀有鮈鲫对重金属胁迫及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的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

昆明动物所揭示海豚水生适应的分子基础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迅速增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是目前分子进化的研究热点。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针对已公布的海豚基因组,通过与其他近缘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系统地鉴定出海豚中经历正选择的基因及位点,为理解海豚等鲸目动物的

水生所研究揭示脊椎动物存在IV型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有颌脊椎动物体内并以alpha螺旋为结构特征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免疫应答特别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目前,干扰素被分为三种类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它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受体复合物,IFN-αR1/IFN-αR2、IFN-γR1/

水生所揭示单细胞原生动物超快速运动的分子基础

  单细胞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运动能力,其中以旋口虫和钟虫的超快速细胞收缩最为瞩目。这些原生动物细胞如此之快的收缩运动,早在列文虎克1677年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组显微镜下的发现便已被描述。此类细胞的超快速收缩依赖于钙离子而不直接依赖于ATP,因而与ATP依赖的Actin-Myosin以

光合对水生动物的作用

C,因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C中的情况使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恰好满足动植物的需要.

动物所魏辅文研究员到水生所畅谈大熊猫保护和生物学研究

  魏辅文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1月1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应邀到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Science Based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他近20年来在“国宝”大熊猫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

科研仪器会扰乱水生动物生活

  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虽然为水生动物绑上科研仪器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它们的行为,但也会扰乱动物的自然行为,甚至给它们带来灾难。   美加研究人员首次对卫星跟踪器和小型摄像机等科研设备对水生动物带来的阻力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设备对大型成年水生动物只会增加低于5%的阻

水生所关于浮游动物下行效应控藻机制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浮游动物下行控藻机制的研究论文Increasing zooplankton size diversity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top-down control on phytoplankton through diet nich

水生所揭示重复基因新歧化功能

  重复基因被认为是基因功能歧化和新功能产生的源泉。鱼类特有的基因组加倍事件产生了大量的重复基因,这些重复基因为基因功能歧化和新功能产生提供了良好材料。近日,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主持的鱼类发育遗传学学科组在鱼类重复基因功能歧化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首先在养殖鱼类银鲫中发现鉴

《细胞》刊登水生所南南合作典型事例

Cell杂志近期在其前缘(leading edge)栏目刊登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执行主席Mohamed H.A. Hassan博士的评论文章。曾在水生生物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的Citarasu Thavasimuthu博士在该所工作时的照片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南-南合作”的三个典型事例之一

OIE发布新版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7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13年版《水生动物法典》,其中包含了2013年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名录共包含28种疾病,其中鱼类10种、软体动物病8种、甲壳类疾病8种、两栖类2种(见附件1)。与2012年相比,除甲壳类疾病和两栖类疾病外,该名录内容上有较大调整。从事相

行业标准:水生哺乳动物饲养设施要求

  本专题涉及《水生哺乳动物饲养设施要求》的标准有1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水生哺乳动物饲养设施要求》涉及到捕捞和水产养殖。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水生哺乳动物饲养设施要求》涉及到水产、渔业用器具、水产、渔业综合。  行业标准-水产,关于《水生哺乳动物饲养设施要求》的标准  SC/T 6073-2

水生所专家参加“中瑞科学对话”活动

  吴振斌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9月13日至17日,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中国科学院、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瑞士科学界、产业界、政府间对话”在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

水生所完成藏北无人区湖泊考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物入侵与适应性进化学科组陈毅峰研究员率领其团队和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相关人员一行8人,5月中旬至7月初在藏北无人区开展了为期四十天的湖泊环境与水生生物考察与采样工作。日前已顺利完成各项预定工作,平安返回。  青藏高原,特别是羌塘高原地处高原腹地,是

水生所揭示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中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机制的论文“Challenges to saving China’s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fishery exploitation and landscape pressures”在环境生态类综合期刊A

水生所非编码RNA分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编码产生蛋白质的RNA分子,种类众多。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以及环状RNA(circRNA)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具有重要且复杂的生物学功能。中国科学

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淮安市和水生所的领导、专家共同为淮安研究中心奠基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暨江苏省洪泽湖渔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站奠基仪式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高教园区举行。淮安市副市长朱毅民等出席奠基仪式并致辞。水生所曹文宣院士、副所长徐旭东研究员、汪建国研究员、淮安研究中心主

水生所微藻脂质代谢研究获进展

  三酰基甘油酯(triacylglycerol,TAG)是光合单细胞生物——微藻的主要储存能量物质,是制备微藻生物柴油的原料,在人类健康及动物饲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藻三酰基甘油酯的合成机理,对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油脂产量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

南京地理所湖泊水生植被遥感研究获进展

湖泊是地表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被是众多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类型,对湖泊水体的理化指标、底栖动物、藻类、鱼类、沉积物等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是湖泊生产力、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调控者。开展遥感调查研究是认知湖泊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和生物量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水专项(2017Z

动物所突破哺乳动物同性生殖障碍

  同性生殖的现象在动物中并不罕见,例如在爬行类的蜥蜴、两栖类的蛙,以及多种鱼类中,都有“孤雌生殖”现象:即不经过与雄性的交配,雌性个体即可生下后代。作为有性生殖的补充,孤雌生殖能在缺乏雄性的情况下,维持个体的繁衍与种群的更新。与孤雌生殖对应的孤雄生殖则极其罕见,迄今只在一种斑马鱼中发现孤雄生殖。然

农业农村部:强化在养水生野生动物监管

农业农村部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在会上表示,今年将深入贯彻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强化鲸豚、海龟、斑海豹等在养水生野生动物监管,严肃查处非法的展示展演活动。 会上,有记者提问:一

动物所举行“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启动仪式

  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昌平区燕岭农业生态园举行“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启动仪式。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是动物研究所着眼于中国畜牧业和人类医学未来发展需要而最新筹建的战略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吴学梯、中科院生物局

昆明动物所揭示家养动物高原适应遗传机制

  青藏高原低氧低压、寒冷、强紫外线等极端环境塑造了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家养动物高原适应性状遗传机制的解析,不仅能够研究环境与遗传发育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有助于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长远开发利用,为高原家畜育种、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品种改良提供重要信息和理论指导,进一步促进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文

北卡罗莱纳大学Hans-Paerl教授访问水生所

    Hans Paerl教授作学术报告  5月30日至6月1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Hans Paerl教授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6月1日,Hans Paerl教授作了题为Global Expansion of Harmful Cyanobact

水生所发现海拔最高的鱼类冰期避难所

  更新世以来,以冰期—间冰期回旋为主的气候波动,对生物演化产生影响,是决定现生生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以最近一次的末次冰盛期的影响最为深远。冰期避难所是生物在冰期退守的栖息场所,也是冰期后物种重新扩散的起点。研究冰期避难所,对揭示不同生物区系之间的关系、了解物种的形成机制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

水生所揭示Smad蛋白介导BMP信号的调控机制

  BMP蛋白是一类形态发生素(morphogen),对胚胎早期发育的背腹轴向决定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丧失将导致腹侧发育的严重缺陷。BMP信号由3类受体型Smad——Smad1、Smad5、Smad8 (Smad9)来介导。然而,这些受体型Smad是如何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精细调控,在整体水平上调

水生所百人计划JBC发表新成果

  FBXO32 (MAFbx/Atrogin-1)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肌萎缩中是显著上调的。虽然一些数据支持,FBXO32可能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FBXO32在肿瘤发生中的分子机制,一直知之甚少。最近,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百人计划”肖武汉研究员带领的一项研究,阐释了FBXO32的

水生所揭示中药成分青藤碱的抗肠炎机理

  因鱼粉短缺,植物蛋白源替代已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但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能够引发肠黏膜发生急性和慢性炎症,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因而食源性肠炎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限制性因素。当前,在水产应用中缺乏抗肠炎的针对性的药物。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生物信息学学科组基于前期研究阐明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或在

水生所揭示中药成分青藤碱的抗肠炎机理

因鱼粉短缺,植物蛋白源替代已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但其含有的抗营养因子能够引发肠黏膜发生急性和慢性炎症,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因而食源性肠炎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限制性因素。当前,在水产应用中缺乏抗肠炎的针对性的药物。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生物信息学学科组基于前期研究阐明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或在鱼类

昆明动物所举办GLP培训

  4月13日上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举办GLP培训会,研究所生物产业化中心及实验动物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生物产业化中心副主任杨启成博士就GLP的理念、管理准则及目标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在GLP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数据可追溯的重要性作了详细解释。同时,生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