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膜脂PI4P调控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佳佳研究组与税光厚研究组及南京大学石云研究组合作,揭示了在发生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的兴奋性神经元中膜脂分子PI4P的代谢调控及其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生理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响应神经活性的变化调节其突触传递效能的特性,被认为是大脑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基础。大脑海马区CA1兴奋性神经元的LTP是突触可塑性的经典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活性依赖的树突棘膨大及位于树突棘突触后膜的谷氨酸神经递质受体AMPAR数量增加,这两种变化分别代表了树突棘的结构与功能可塑性。神经信号如何诱导树突棘产生功能可塑性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神经细胞生物学问题。以往大量的研究聚焦于蛋白质分子在突触可塑性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而对于细胞中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脂质分子鲜有涉猎。合作团队运用脂组学、超高分辨显微成像、快速活细胞成像、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及动物行为学等研究技术,揭示了在发......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膜脂PI4P调控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佳佳研究组与税光厚研究组及南京大学石云研究组合作,揭示了在发生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的兴奋性神经元中膜脂分子PI4P的代谢调控及其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生理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响应神经活性的变化调节其

研究揭示膜脂PI4P调控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佳佳研究组与税光厚研究组及南京大学石云研究组合作,揭示了在发生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的兴奋性神经元中膜脂分子PI4P的代谢调控及其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生理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响应神经活性的变化调节其突触传递效能的特性,被认为是大脑

研究揭示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的突触后分子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调控最复杂、最严谨的器官之一,控制着感觉感知、情绪调节和机体维持等基本神经活动,以及思维、认知和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大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即学习和记忆能力,在阿兹海默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异常是重要的临床表征之一。神经元之间相互形成

揭示内质网融合蛋白调控膜转运的分子机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tlastin-mediated membrane tethering is critical forcargo mobility and exit from the endoplasmic ret

研究揭示蚜虫翅型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近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王进军带领团队发现小分子RNA介导生物胁迫因子调控蚜虫翅型分化与翅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有利于寻获新的小分子RNA控制剂靶标,为蚜虫类害虫防控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图片来源: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翅型分化是蚜虫对不良栖息环

脂质过氧化的感知分子及其调控铁死亡机制获揭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朱孝峰和邓蓉团队通过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及激酶抑制剂库筛选,发现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II)发挥促进铁死亡的作用。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朱孝峰和邓蓉为该论文通讯作者,中

研究揭示调控iNKT细胞分化终末成熟的分子机制

  9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小龙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egulation of the terminal maturation of iNKT cells by mediator compl

研究揭示噬菌体蛋白调控宿主转录的分子机制

  7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冯钰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ranscription anti

研究揭示棉花株型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开展了棉花株型调控基因挖掘及其调控通路的研究,揭示了miRNA164及其靶标基因介导植物激素脱落酸控制棉花株型的分子机制,为创制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提供优异基因和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植物生物学》(Plant Biotechnology

研究揭示环形RNA促进相分离调控肿瘤发展分子机制

  环形RNA是由pre-m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在生物体内可发挥miRNA海绵、结合蛋白以及翻译成短肽等分子功能来调控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与线性mRNA相比,环形RNA独特的环状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细胞内可更稳定地存在。因此,环形RNA更适合作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