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EB病毒的致病机理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EBV感染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表达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壳蛋白和EBV膜抗原,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潜伏膜蛋白。......阅读全文

EB病毒的致病机理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EBV感染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表达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壳蛋白和EBV膜抗原,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

埃博拉病毒致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

EB病毒的EB病毒与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炎、脾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热、疲劳可持续6个月之久,正常人预后良好,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现死亡。2.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HIV病毒结构特征和致病机理

HIV病毒的结构特征: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2、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3、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感染有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而命名。由于鼻咽癌、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

EB病毒介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  一、生物学性状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园形、直径180nm,基本结

食品致病菌的致病机理分析

痢疾杆菌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病菌黏附于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内,继而生长繁殖并引起炎症,在内毒素的作用下使肠壁组织坏死,肠功能紊乱,以致出现毒血症。有些痢疾杆菌能产生肠毒素,导致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污染源是带菌动物(牛、羊、猪、鸡等)和病人及隐形带菌者。主要通过摄入污染该菌的动物性食品导致发病

衣原体的致病机理

衣原体能产生类似格兰阴性菌内的内毒素,静脉注射小白鼠,能迅速使动物死亡。体外试验提示,衣原体表面脂多糖和蛋白促进 其吸附雨易感细胞,促进易感细胞对衣原体的内吞作用,并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使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破坏细胞。受衣原体感染的细胞代谢被抑制,最终被破坏。

什么是EB病毒?

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成员,95%以上的成人都可以携带,它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的病原体,它还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所以被认为可能是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EB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90%以上的3到5岁幼儿曾经感染过EB病毒,细胞免疫在EB病毒感染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