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水痘病毒的致病性介绍

VZV没有动物储存宿主,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VZV感染人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感染水痘(varicella)和复发感染带状疱疹(zoster)。水痘病毒经呼吸道粘膜或结膜(conjunctiva)进入机体,经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复制,扩散至全身,特别是皮肤、粘膜组织。约经2周左右的潜伏期,因上皮细胞肿胀、气球样变、组织液的积累,全身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有的因感染发展成脓疱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比面部和四肢多。健康儿童罕见脑炎和肺炎并发症。成人水痘症状较严重,常并发肺炎,死亡率较高。有免疫缺陷的儿童和无免疫力的新生儿感染水痘,病情凶险,可能是一种致死性感染。如孕妇患水痘除病情严重外,并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亡。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成人、老年人或有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常见的一种疾病,由潜伏病毒被激活所致。曾患过水痘的病人,少量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外伤、发热等因素能激活潜伏在神经节......阅读全文

水痘病毒的致病性介绍

VZV没有动物储存宿主,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VZV感染人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感染水痘(varicella)和复发感染带状疱疹(zoster)。水痘病毒经呼吸道粘膜或结膜(conjunctiva)进入机体,经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复制,扩散至全身,特别是皮肤、粘膜组织。约经2周左右

病毒的致病性介绍

一般来说,病毒感染致病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比如病毒可以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致病:麻疹病毒可以入侵人体的免疫细胞,抑制免疫作用,艾滋病毒可以入侵人体的CD4+T细胞(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使细胞直接死亡。2)对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可以在宿主细胞内不断增殖,产生毒性蛋白,损伤细胞器等一

水痘病毒的免疫性介绍

VZV的3个主要糖蛋白诱生的抗体均能中和病毒,其中糖蛋白gB与HSV的gB有49%的氨基酸相同,但免疫关系不清楚。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对限制VZV扩散以及水痘和带状疱疹痊愈起主要作用,其中,尤以特异性细胞免疫更为重要,但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水痘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介绍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一、生物学性状  本病毒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动物和鸡胚对VZV不

水痘病毒的病症特征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在儿童初次感染时能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如:劳累,炎热,寒冷,X射线照射等)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故称为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属,其生物学性状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相似,但只有一个血清型。培养

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途径如下: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皮肤上皮细胞是主要靶细胞。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感染进入机体,经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复制,扩散至全身,特别是皮肤、黏膜组织。约经2—3周潜伏期后全身皮肤广泛出现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较多,可发展为疱疹

水痘病毒的防治原则

被动免疫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cella-zoster immunoglobulin,VZIG)或高效价VZV抗体制品,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新生儿、未免疫妊娠接触者或免疫低下接触者的感染和疾病的发展。可在医院、学校等地防止爆发。但没有治疗价值。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已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

水痘疫苗介绍

水痘疫苗是经水痘病毒传代毒株制备而成,是预防水痘感染的唯一手段。接种水痘疫苗不仅能预防水痘,还能预防因水痘带状疱疹而引起的并发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属A疱疹病毒科,有6~8种病毒糖蛋白(G),他们与感染、中和抗体的产生、病毒的复制和毒力有关。VZV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疱疹类病毒有

水痘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VZV在形态上与HSV相同。仅有一个血清型。基因组有71个基因,编码67个不同蛋白,包括6种糖蛋白(gpⅠ~gpⅥ),现统一分别命名为gE、gB、gH、gI、gC和gL。在受感染的细胞中,糖蛋白gE、gB和gH极为丰富,在病毒体的胞膜中也存在这些糖蛋白。培养VZV常用人成纤维细胞以及猴的多种细胞,3

水痘疫苗接种对象介绍

建议无水痘史的成人和青少年应该接种,易感人群主要是12月龄-12周岁的健康儿童。特殊人群应重点接种:接种对象1、工作或者生活在高度可能传播的环境中的人,如幼儿园教职工、小学教师、社会公共机构的支援、大学生和军人等。2、与发生严重疾病或者并发症为危险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卫生工作者、儿童白血病及其他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