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秦四清:科研突破——非宁静无以致远

与疫情前相比,我的聚会喝酒次数下降了约70个百分点;在疫情期间,的确应大幅减少聚会喝酒次数,但没必要完全杜绝之,因为聚会(许可时)可交流信息,喝酒可催生思维火花。前几天,我和几位高朋喝酒聊天时,某朋友说:“一方面,科研新政提倡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出卓越成果;另一方面,所在单位以‘数数’标准严酷考核,让科研人员坐不住冷板凳。如果不解决该结构性矛盾,出卓越成果岂不是天方夜谭!”我接茬道:“目前看来,短期内难以解决此矛盾,但无论如何,总得有少数坐得住的‘愚公’甘愿攻坚克难;否则,谁来建立原创科学理论?谁来攻克卡脖子技术?” 言归正传,回到正题。 诸葛亮告诫世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确实,惟有淡泊,才能让一颗心在喧嚣嘈杂的尘世中找准前行方向;惟有宁静,才能使一个人远离功名利禄所带来的纷纷扰扰,走向诗和远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宁静是当下世人最为缺乏的心境;大多数人紧盯着眼前唾手可得的名利,都渴望冲在前面争取利......阅读全文

重大科研突破需科研仪器先行

  伟大的科研突破几乎从未离开过先进精密的实验仪器的“陪伴”,“大科学”时代的开启也伴随着精密仪器的“横空出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阐释了精密科研仪器对于科学研究不可替代之“重”。   

科研疲劳感与科研寿命

  对于科研寿命问题,有人说博士毕业以后5年,水平就很差了。言外之意,读博士期间,不论状态、条件,对于科研前沿的跟踪等等,容易出成果。图片来源网络  可一旦博士毕业,比如说10年以上,估计都在40以上。如果说到了50多岁,论文基本上都是挂通信作者,论文不再直接操刀了,自己不会全篇去写了,对于科研前沿

“互联网+科研”让科研不再“孤单”

  “对于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需要最合适的人去研究。但这些人不一定在你的团队,也不一定在你的学校,他可能是中国某地一个你素不相识的学者,这时候就需要用‘互联网+’科研的理念把大家聚集起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发起人张学良对中新网记者说。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

“无序科研”与“有序科研”,哪个模式好?

  “无序科研”在此指没有组织的科研,研究方向和目标不固定,科研人员自由发展,各自为战。  “有序科研”在此指有组织的科研,有长期坚持的研究方向,有明确的要攻克的目标,并有固定的研究团队。一个人沿着一个方向长期坚持研究下去,直至攻克目标,也算有序科研。  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多为“无序科研”。科

法科研部长阐述科研改革优先项

   目前,法国研究和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若干重大变化,旨在简化官僚主义和提振卓越研究。2013年法国总统Francois Hollande政府出台一项法律,要求加速整合该国呈碎片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并形成集群,从而发展共同研究政策和联合服务。  近日,科研部长Thierry Mandon宣布了包括降低

科研管理“组合拳”看科研实体如何“接招”

  科技评价制度不尽合理、人才“帽子”数量名目繁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面对这些科研领域的现实问题,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广大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这些措施将起到哪些作用?落地实施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科研怎么做、

科研管理:破管理“堵点” 引科研“活水”

   前不久,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过去一年,我国取得的一批标志性重要科技成果令人振奋,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的讲话同样引人深思。“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加快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每一点

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难点在哪?

“国家出台《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发点很好,但是它落地是不易的,我认为加大科研投入才是提高科研产出的根本。”近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上,清华大学教授、CCF副秘书长陈文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今年7月

足球和科研

我们男足屡败屡战,球迷也盼望有一天我们的队伍捧起大力神杯。      科研我们也以最高水平为对照,不再满足于跟踪研究。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很像。      1. 基本功极其重要。技术不好,控不住球。做科研动手能力差,数学没学好,很多研究没法做。      2. 规则很重

增强“科研敏感”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中国农业大学发布了寨卡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不是高福头一次在病毒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谈起不断有科研突破的诀窍,他提到了“科研敏感”。作为媒体人,笔者对新闻敏感深有体会,科研为何也需敏感?  原来,高福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寨卡病毒在